[转帖]儒学经典如何走向民众?

楼主
[转帖]儒学经典如何走向民众?

(2007-7-13 19:26:00) 国际儒学联合会
作者:甯甯     
  6月9日到10日,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国际儒联会长叶选平,副会长杨波、刘忠德与数十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并对儒学经典如何走向民众这个当前的热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叶选平:儒学普及重在道德建设移风易俗
  叶选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普及工作比学术研究更具有根本性,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实践,儒联应把经典的普及视为一种光荣。儒家文化传承几千年,在民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待有志于此的人去做更深入人心的工作。儒学在发展,不是在过去的土壤中发展,而是在今天的环境中发展。普及儒学经典同样如此,是在停顿了多年之后,并没有现成经验,有的只是历史经验。所以儒学经典的普及者首要是要研究新环境新情况,就是要了解普及的对象。根据对象的情况,再把儒学中一些对于他们有用的东西交出去。儒学普及重在道德建设移风易俗,用儒学的精神进行再教育。例如,如何做人。当前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补上这一课。,儒家经典中就有很多这方面的基本道理。普及儒学经典还应同儒联的事业相联系,同国家的命运前途等问题相联系,思考从儒学里面能得到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学经典普及,把普及工作提到一个高一点的,与它本身适合的位置。

  刘忠德:普及工作要使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
  国际儒联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刘忠德指出,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为了做好这件事,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深研究,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总结;结合当代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阐释,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要做好普及,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所接受,并且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去。这两个方面如车之两轮,不可或缺。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普及尤为关键。如果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普及到社会大众中去,为大众所了解和接受,研究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停留在学术殿堂里,为少数人欣赏,不能对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开始,顺应社会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和入学的普及活动,逐渐在全国展开。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以至普通民众越来越多地投入进来。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层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个被人们称作国学的普及和学习优秀文化的潮流悄然兴起,正方兴未艾。国学热目前还处于初起的阶段,基本上是民间的分散的自发的、缺乏计划的。
  在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进行儒学的普及,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认识,也是正常的。我们希望,对于不同的意见,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采取和而不同、百家争鸣方针。抱宽容的态度,鼓励不同的做法,积极实践,总结交流,取长补短,逐步达到共识,走向完善。

  彭永捷:儒学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准则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彭永捷教授从一个学者的视角谈到孔子是东方的圣人,他的格言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他说,人类的基本生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最基本的生活规范应该是大体差不多的。儒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他的社会伦理精神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它所提倡的是常道,今天仍然是海内外中华同胞共同的文化家园。公正地对待儒学,使新担当起人生教化的责任,是儒学普及工作者的责任。儒学普及的义务、责任的担当者应该是谁?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校园中做儒学研究的学者来担当的,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前反对儒学的也大致来源于校园中的这个群体。儒学的普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吴光:儒学的经世致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意义
  浙江儒学会会长吴光向与会学者报告了4月15日刚成立的浙江儒学会的情况,该省的儒学会虽刚成立但对儒学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已经做了很久。例如浙江人文大讲堂开了100多讲、浙江省有孔子联谊会;,此外还编了编纂了《儒学箴言300句》等;。围绕普及所进行的推广三字经进社区,三字经进校园等都收到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他说,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普及更重要。儒学精神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现在主要面对的主要任务是:1,经典的普及;2,儒家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在这两方面,论文有很多,但通过各种形式向民间推广的很少。

  钱  逊:普及要有好的读物和好的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钱逊教授认为做经典的普及工作重要在三个方面:1,普及,要有好的读物。读什么?大家看到,现在书出的也很多,鱼龙混杂。同样读经典,孩子最需要读什么?青年人读什么?大学生应该读什么?要有一定的区分。一个是读什么书,还有读书用什么本子。阅读经典,需要比较好的本子。2,教师培训。普及需要队伍。我曾经给一个即将做德育方面的小学教师培训班上课,上课前调查里面有没有读过《论语》的,没有。做普及的人本身都没读过,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普及工作的热情固然大,但困难更大。3,怎么样在经典和受众听众读者中间建立起桥梁。做普及的工作,就是在架桥梁。怎么能把传统经典的精神传达给普通听众?陈寅恪给冯友兰做《中国哲学史》的评议时曾指出,对传统文化须评价时需抱有“同情之理解”,然后使可了解。简单说,不能以现在人的立场去考虑古人。如果没有这一点,就不是古人的观点而是我的观点。其次,还不能只了解古代的思想,要能把古代的思想和现代社会所遇到的问题、现代的需要结合起来,赋予其以新的时代的精神。否则古代的经典不能与现代社会发生关系。此外,做桥梁的工作,让大家愿意听也很重要。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他们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个要求很高。做普及工作要有专门研究做基础,还要有做普及工作的基本功。后一种能力,在学校工作的人比较欠缺。过去我们所考虑的是从文本的角度,怎么弄清学术问题。听我们讲的人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有什么问题,他们和这些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太清楚。所以做普及工作,无论编书还是做培训,不能仅限于学术的圈子。

  吴小兰:普及儒学经典净化思想污染
  深圳市原副市长吴小兰多年来致力于经典的诵读和推广工作,她说,十几年来,我们在广东,主要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做了一些关于儒学的普及工作。为什么要搞儒学经典的普及呢?主要是我们发现,近些年,一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被污染了;二,人们的精神思想被污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层次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面对物质金钱所带来的困惑。我们最开始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想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怎么教育我们的儿童。我们希望孩子能葆有真善美。于是,我们办杂志,持续十几年,所选用的东西,围绕着真善美。把儒家经典中如《弟子规》、《三字经》作为启蒙的教材,发展教育的效果很好。我们请学龄前的孩子诵读经典的同时,发现他们的父亲、母亲,这些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人群以至他们的祖父祖母,对这些经典也有需要。所以这个工作慢慢便展开了。孩子们的诵读原是不求甚解,我们主张厚积薄发。但后来我们又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不能懂,他们也能懂。读古典文化经典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对解决当前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好处。这是我们做儒学经典普及工作的一点体会。
1楼
顶下先,哎,又没空看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