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探讨
返回
登录/注册
荀学新释 洙泗书院网刊登著名儒者赖鸿标先生新作
楼主
洙泗新声 于 2007-08-21 00:58:56
荀学新释 洙泗书院网刊登著名儒者赖鸿标先生新作
http://www.zhssy.com/xxjy.htm
节选——————
天人关系是传统儒学的重要议题。这里的天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大自然,另一是指人从大自然领悟出的一些规律与道理,即所谓“天道”。前者指大自然本身,后者指大自然的精神。当谈到天人关系时,“天”有时指前者,有时指后者,有时两者混用,不分彼此,视其内容而定。例如周易中的天乾地坤:天、地是大自然,乾、坤是其精神,乾道是刚与健,坤道是柔与顺。
上古先民,为维护部落秩序,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常以神道设教,部族之长,即为宗教首领,此时为天人不分或天人合一的时代。世界上各地的文明,都是从宗教文明开始的。中国文明到了殷商时期,仍处于宗教迷信时代,鬼神祭祀活动是政治大事。但这个天人合一的时代到了西周的周公嘎然而止。周公提出“天不可信”的命题,开创了中国文明史上天人相分的新局面。周公是中国文化史上分水岭式的伟大人物,他协助父兄取得天下,深知改朝换代取得成功,不是天意,而是人力。商纣并非不敬天而亡,是不得人心而亡。周公吸取教训,并以此告诫后人。尚书周书大诰:「天棐忱」,康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天不可信,我迪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以上说的都是天不可信的意思。周公石破天惊一语道破天机,中国文化开始脱离鬼神迷信,快步走向成熟。孔子继承周公志业,创立了只言人事不言鬼神,只言人道不言天道,只言人理不言物理,只言生前不言死后的儒家学派。
孔学是人生之学,是纯粹的人理学。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孔子把人摆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把目光全部投注在人身上,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构建了一个专谈人事,不谈大自然也不谈“天道”的纯人理学。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与「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如出一辙,都是说:不要管什么天地鬼神,只要管人事就行。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关于天道,孔子只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语带过,不愿多谈。欧阳修对此深有体会:「圣人,急于人事者也,天人之际罕言焉」,「圣人,人也,知人而已」。孔子心无旁鹜的关怀人世,建立一个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理学体系,无暇顾及天地自然之理,是彻底的天人相分论者,这是孔子对孔学的定位。孔子之后,能领会并坚守孔学定位的,只有荀子。荀子传承周公、孔子的天人之学而集大成。天论篇演绎了两千三百年前的一个成熟的人本主义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指出天道有常,人道无常,天人各行其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指出天不能干预人道,「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指出治乱与大自然、四时无关,「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明确提出唯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提出人能胜天积极进取的思想。
回复
1楼
孔卫东 于 2007-08-22 14:51:21
“孔子之后,能领会并坚守孔学定位的,只有荀子”
第一次听说奉荀子为儒学正统的观点。传统上认为孟子是道统的继承者。当今很多人认为将孟子与荀子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儒学传承。
回复
2楼
孔之友 于 2007-08-22 15:55:42
性之善恶已是两极端
回复
1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