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试析<<论语>>的产生与作者

楼主
[转帖]试析<<论语>>的产生与作者

<<论语>>是春秋末年到战国早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师徒三代言传身教、切磋琢磨、千锤百炼、八面受敌、精益求精、教学相长的结晶。<<论语>>的产生,可以说子贡、曾参的贡献最大,完成当于子思之手。

孔子逝世以后,众弟子在其墓地为其服心丧达三年,惟子贡守墓六年乃去。三年也好、六年也罢,别的事是不能干的,莫非大眼瞪小眼不成?当然是不会的。那么,此时孔子的众弟子惟一可干和必干的事不就是对恩师的追思吗?最好的追思是什么?岂不是不言自明的吗?这样,孔子的众弟子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三年乃至六年,回忆记述编缉整理恩师对他们的言传身教,由此,形成对中华文明、对人类的文明立德、立言、立功的伟大历程。

这个时期,谁是众弟子中的一班之长呢?抑或是<<论语>>的主编呢?回答:子贡。

理由:

1、孔子早期的弟子颜回、子路再加上孔子的儿子伯鱼都已先孔子而离世,但子贡犹在,乃孔门弟子中的大师兄之一。

2、<<论语>>中涉及弟子的言论,子路最多,但涉及子贡的亦高达38章,几与子路相等,在此方面其他弟子与他俩相比则差得较大乃至很大;进一步,细读<<论语>>这38章,看孔子与子贡师徒二人之间教学相长,真是子贡问得妙、孔子答得绝,令后学更是一看三叹,赞其精彩绝伦。

3、孔子生前对子贡倚重非常,孔子死前七天,独对子贡发出了生命最后的慨叹,交代了他特殊的遣嘱,表明孔子愈是晚年愈是倚重子贡。

4、子贡在孔门弟子中很有威望,仅举一例。孔子在时,孔子大弟子之一的冉求有问题请教,都有不敢直接去问孔子而求子贡去请教的事。

5、孔子生前,子贡就展现了商业的奇才与成就,因而能在财力上助益孔门;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独子贡六年,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守墓,别说如宰我所言一定会礼崩乐坏了,没有子贡的财力,就连大家吃喝日用都恐怕要难以为继。

6、对孔子认识之高之深之确之切当为子贡,对老师六年的追思使子贡对孔子思想的认识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子贡认为孔子继承了文武之道,孔子如日月不可毁,对孔子的学问的认识与把握,若以宫墙作比喻,外墙数仭,不得其门而入,就一定是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孔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升,孔子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孔子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这些都是不可及的。

7、孔子在时,子贡国政、外交方面就已美名远扬,孔子死后子贡国政、外交上又更加成就更有影响;与此相伴,子贡的为商之道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乃至富比诸侯。政商两者相互助益,子贡传扬孔子之名功效更大,所谓得势益彰。为此,太史公司马迁评说子贡,所到之处与诸侯分庭抗礼,经子贡不遗余力前赴后继地宣扬,孔子死后名声不但未减反而更大,子贡居功至伟。

因此,在当时,子贡是孔门弟子年长者,国政、外交、经商没有一项不成功,又对孔子认识最深、评价最高、感情最挚,因而自然是孔门弟子的一班之长,记述、编缉、整理恩师的言传身教而为<<论语>>的主编。

其后,子贡的小师弟曾参,继承了师兄的盛举,在聚众讲学中,与其弟子教学相长,这个时期曾参的贡献最大,堪与子贡一起同列<<论语>>的主编,他主要进行了再编、修订的工作。

<<论语>>中孔子说到曾参的只有两处,曾参的师兄师弟也没有人提到他,但是曾参的弟子记述他的话时17次提到他,并皆尊称其为曾子,可见曾参在<<论语>>成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论语>>还记载了一直到曾参死前为止,他都与他的弟子们,对<<论语>>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教学相长。另外<<论语>>孔子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之志一章,值得注意、发人深思。一是该章是<<论语>>最长的一章,有四百余字,与<<论语>>绝大多数章的风格迥异,完全是一篇战国早期的文字。二是该章是<<论语>>惟一记有曾参之父曾皙的一章。三是尽管曾皙是孔子的学生,但该章对曾皙的态度恭敬几如对孔子,这更能说明个中的奥妙。

我们知道,在曾参的弟子中,杰出者孔子之孙子思赫然在列,可以想见<<论语>>在孔门传承中,其由孔子、经子贡、再曾参、终于子思的脉络非常清晰。

综上,春秋末年到战国早期,<<论语>>经过孔子师徒三代,八面受敌、切磋琢磨、千锤百炼之后,走完了始于子贡主编,众师兄师弟参编,再由师弟曾参修订、续编,最后由曾参弟子特别是子思完成的全部历程,遂能成为中华人文宝典之首。
1楼
鞭辟入里。谢谢繁廷爷分享!
2楼
德心宗亲,何必如此客气?有好的文章、新的观点与大家分享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为本网繁荣所作的一点小事!
3楼
 好文章,领教了。
 出自何人?
4楼
 
写于2007年3月6日 ,作者:端木大有、端木立夫
5楼
这样的文章要更多的宗亲一起分享!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