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人丁计算方法

6楼
    昭演兄对“丁”的解释比较详尽,在我记忆中古时男子须“冠”才算成人,也就是说“冠”了的男子才能算“丁”计算。不过各地各族的计算方法也会有所调整的。
7楼
回复曾兄的评论:
“所谓既嫁你家,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也是旧时的说法了,中国进入了离婚律较高的时代了.

“由于“配偶(媳妇)没有血缘关系”就不算该族人口也是未闻.”配偶(媳妇)当然算该族的人口了.我说是不能作为本族人丁数,

“女丁”一词颇新潮,不知《词海》、《辞源》有否记载?”是的,时下许多词汇都查不到,但词汇都是人创造的吧?女儿入谱也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


“何为“族人”?何为“人丁”,这两个词就相互矛盾了,”人口、人丁、族人在你的《词海》、《辞源》应该有记载?请你给我指教.
8楼
祥枝辩糊涂了。在统计孔姓人口时,配偶是不能计算在内的,在家族人口时媳妇应该算的。
9楼
没什么,大家一起探讨。 本人绝对无中伤意,我向来对圣谱持崇敬心态。
曾兄的观点我非常欣赏。
如果算人口,我觉得可以男女一起合计。以此可知族内的人口比例等项。
可能以前我有些误解,以为你们说的“媳妇不入谱”是根本不写入的意思,现在知道是不为单列,这跟我谱是一样的。
若要算丁,就只统计本族男性,因为男性是传承姓氏的唯一载体,任何其他形式所得到的姓氏都是自欺欺人。所以对于研究族系繁衍情况来讲,只统计男丁有一定的意义。

还有,我认为“将外嫁女及其子孙写入本谱”与“尊重女性、男女平等”是相悖的,好比某人在超生数女后喜得一男、然后又大谈生男生女都一样,这都是有些让人无法理解。

将外嫁女儿入谱者的初衷应该是:女儿也是我的后人,靠她传宗接代。但意义何在呢?
族谱的本义是为了记载本族姓氏的繁衍情况,在古代或许加入了很多不理智的用途,但到现在,这个目的应该是更为单纯的。一旦族谱中的内容超出此范围,好比普查的误差率超过
10%一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所以,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消除传宗接代的思想。让这些没有儿子入谱的人也能够心安,那样的话族谱就依旧可以纯正。

对于女儿,我认为可以参照媳妇的入谱格式,记在父亲名下,可逐情加入诸如生辰、卒年、外嫁何人,此外的信息一般可不填。    

如果遇有某些特殊情况:譬如招赘、收养等等可能会影响姓氏基因的,我认为一概不准入倒不是好事,因为若干年以后,改姓一事便无人知晓,很可能会成为“失序支”(虽然是假冒的),所以我认为还是可以注明一下,只是不为其立传。
10楼
荆山兄客气了,我乃一介小生,有事但问便是,小弟候着!~

再回以上篇章:
{“所谓既嫁你家,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也是旧时的说法了,中国进入了离婚律较高的时代了.}     思想是有些旧了,也有些苛刻,并且离婚率也高了,但至少仍在本族期间,那还是本族人。
“女丁”一词是否有必要创作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丁”,我来唠叨几句。因为对历史比较有兴趣,也曾对古代赋税方面的资料看过一些。
据我了解,“丁”最早是产生在赋税制度中,因为征税的需要,将男子划分为 幼、黄、丁、老几个阶段,{幼、老}不难理解,黄也好知道,黄毛小子、黄毛丫头是也。
丁是赋税最中的阶段,其起止年龄历来都在变更,古代王朝也一直在考证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但一直未成定制。入丁年龄比较有代表的是18岁,也有16岁(战争年代居多)、20岁(太平盛世居多)。入老年龄我不太记得了,一般在60岁左右。

虽然如此,发展到后来,渐渐的以“丁”指男性,“口”指女性,无论年龄几何。但同时的赋税方面依旧采取以前的计算方法。  也就是说,在同一年代,“丁”的含义是有两种的。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清代的官修书籍,这种迹象很明显。

对于我们统计来讲,完全可以采取以“丁”指男性,“口”指女性的方式。

族人、人丁在以前都是指本族男性。  人口是后起的词语,男女都算入。
11楼

呵呵,都别急。

先消消火。

族谱惯例是男丁入谱,女眷付之。特殊情况可以单独立传。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