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乐平(昔阳)一支孔子后裔

0楼
   读松峰书院记,“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证明了乐平派元末避乱徒居乐平的事实,“云由周来”,不知“周”指何地?是否是指由“周”这个地方徒居乐平。查五十五代祖孔公克坚生于1315年,至“垂”字辈,间695年共24代,平均30年繁衍一代,至宪字辈共17代,平均41年。孔公克威元末避乱徒居乐平是可信的,孔公克威和孔公克坚应生活在同时代年龄应相近。其他支五十五代元末避乱徒居也很多。
    查了大宗谱及很多支谱,都未能查到孔公克威的有关信息,希有条件的宗亲帮忙查一查,不胜感激,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1楼
“云由周来”,虽然暂不指“周”未何地,至少可以说明乐平孔氏不是直接由曲阜迁来。
2楼
查康熙字典“周”代名,在岐山之阳,汉属扶风、美阳县。不知“云由周来”之周是否指此地?再查。。。。。。
3楼
    我在百度百科“周”条处查得康熙字典还有这个解释:“……终也。《左传•昭二十年》以周事子。《注》周,犹终竟也。……”
    我想“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乐平於是有孔氏,云由周来”说的是克威公在元末避乱,可能经过多次迁徙,最终落居于乐平。这里的“周”可能不指地名,而是最终的意思。
    不知“云由”二字是否为“云游”之讹文?
4楼
以下为昔阳孔繁春宗亲整理后的《松峰书院记》:
原文在山西通志31之K13513047----K13513048页。    (书中所标的页码为“艺文书 七百零五”)

松峰书院记                             元    吕思诚
县治南罗庄孔氏作书院于三都别野,盖罗庄于三都一社也,又近在松子岭下故名曰松峰夫。孔氏家,世曲阜,其嗣世子孙守林庙,而私淑有宗而不紊,固也。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乐平於是有孔氏,云由周而来,致于今去圣人之世若此其甚远也,而晋、鲁相望近在咫尺,去圣人之居若此其未遥也,忾然如闻其声,穆然如见其容,木木本源之思,宁以异地异时而有间乎。罗庄孔克威求记,思诚为松峰书院额,又书夫子燕居殿一楹、闻诗闻礼者二齋.思诚起而言曰,孔子之道大矣,孔子之泽长矣,天覆地载,日月照临,雨露之所润无非教也歈,袂拱于以至取瑟叩胫无非教中事也,闕党童子可以将命,互相童子亦得登堂入室,敛容屏息于其侧,无非教中人也,亿万期年之久,上自王宫国都,下逮闾巷,莫不有学以识(缺一字为上羔下火)墙,乐平素称仁里,家诗书而户礼乐,有彬彬君子之风,岂皆宫墙外望者䱷,故克威之为此,非徒为子孙设,欲以来远方之朋也,而里人氏有近,三都拨地三顷以与书院,而为书院子弟之供,其事又不可湮没而无闻,因并录之以与克威孔氏并传不朽,后有作者见其廟貌辉煌,輪焉奂焉,孔子在焉,松声谡谡响振山丘,孔子之木鐸在焉宰.我谓其贤于尧舜甚远,厥有以哉。昔者思诚立书院于冠山,奎章阁学士院奉中书礼部移文宣慰司下冀宁路指挥平定州储书万余卷,谋欲置田一、二顷,至今无一亩,欲铭石作记力又不瞻噫,有愧于克威也夫,再拜而文,既以嘉孔氏之贤,且以讥思诚之不能。是为记。
5楼
我看了原文。繁春宗亲所发的文中“致”实应为“至”字。
实际上没有标点,可能繁春宗亲断句有误。
“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乐平於是有孔氏,云由周而来,致于今去圣人之世若此其甚远也”应断句为“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乐平於是有孔氏云。由周而来至于今,去圣人之世若此其甚远也”
句中“云”字无实义。“周”应指朝代而非地名也不是我在28楼所说的:“……终也。《左传•昭二十年》以周事子。《注》周,犹终竟也。……”即最终的意思。
所以,应这样理解才对:即“由周而来至于今”是作者吕思诚追忆周代(春秋)孔夫子距今(即孔克威、吕思诚时)“甚远也”。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