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与中韩儒学文化的民间交流

楼主
孔子后裔与中韩儒学文化的民间交流
孔子后裔与中韩儒学文化的民间交流

在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等各种原因,从战国时代开始,中韩两国人民就互相往来,甚至互有迁移。特别是在唐宋元明清等历代迁居韩国的移民,有的世代相传,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直至李朝时期。公元1349年(元顺帝至正7年,高丽忠定王元年),元王嫁与高丽国王的元鲁国大长公主嫁与高丽恭愍王时,时元翰林学士、孔子第52世孙的孔绍(昭)以翰林学士身份随从来高丽。高丽任其平章事,封为桧昌君,遂昌原孔氏始祖。 其后裔在高丽历代相传。孔昭来高丽后在水原中逵面九井村定居 。孔昭在水原建阕里庙,供奉孔子像。在此之前,高丽政府虽已塑孔子像,并加谥号以尊崇孔子,但民间尊孔,祭祀孔子并不盛行。自孔昭在水原建阕里庙,供奉孔子像后,高丽民间开始祭祀孔子。
公元1792年(李朝正宗16年),孔子后裔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当时,孔子后裔聚居处有3个地方。一是孔绍原来居住之地——水原,有“三十余家” ;二是龙仁;三是岭南,“孔姓者甚多矣” 。
李朝时,孔绍之后世孔頫,在李朝太宗时(公元1401年~1418年,明惠帝建文3年,明成祖永乐16年)任太学士。
至李朝时,世代居住在韩国的孔子后裔中,孔瑞麟的声望最高。孔瑞麟为“巳卯(公元1759年,李朝英宗35年)名贤冠冕”, 李朝英宗朝时官至大司宪。此后,孔氏后裔“世世不绝”,也有很多人任官吏。
孔瑞麟第七代孙是孔学洙。李朝朝廷曾拟任为官吏,但没有结果。孔学洙的儿子孔源仁及其孙子孔胤恒均为儒学者,曾任殿讲讲生。孔子后裔还有孔明烈、孔胤道,他们也是李朝名儒,并有著述于世。其中孔明烈著有《东国阕里志》(2卷)。孔胤道在公元1792年时为60岁,居善山。
孔子后裔至李朝正宗时期在朝廷做官的有孔允东,任庆基殿参奉。公元1792年(李朝正宗16年),李朝国王正宗召见孔允东,曾询问其孔子后裔在韩国的居住情况:“自尔孔之东以来,世居水原,墓址宛在,檀杏成乔,诚非偶然。以圣人后裔,若能自勉,以诗礼见称,则世道之幸也。孔姓之居水原者几家?散在他处者几派耶?”孔允东回答说:“居水原者三十余家,而间多流寓于龙仁。至于岭南,则孔姓者甚多矣。” 可见,李朝正宗时期,孔子后裔人数较多。此外,孔子后裔孔枝秀,当清入主中原后,避居李朝。清朝要求刷还明朝之人时,孔得庇护,后隐居晋州。 此为韩国境内孔子后裔又一支脉。
宝于光(宇光):为孔子门生宝牟贾之后裔。为南宋翰林。南宋亡后,避难入居高丽,并携带秘阁藏书17000卷。高丽国王为之嘉奖,封其为寿阳君,为达成宝民始祖。
在中韩建交之前的1989年,韩国“曲阜孔氏大宗会”代表团一行15人,回山东曲阜参加首届中国孔子节。根据统计,韩国居有孔氏后裔58000人(一些人已加入韩国籍)。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前外务长官孔鲁明自称是孔子的后裔。今年6月,我对现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进行专访时,他曾透露了这一事实。据说,孔鲁明首次访问山东时与时任省委书记姜春云会谈时间原定40分钟,结果由于孔子的关系,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这一场面至今已被称为中韩两国友好的交往的一段佳话。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