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

6楼
(主)孔子后人 抵制孔子“绯闻”
(副)鞍山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辉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 刘晓峰
  就在田亮出演《雷锋》因形象问题饱受争议的时候,又有一部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因的剧情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遭受到了孔子后人的联合反对。昨日,记者获悉,一篇2000多字的题目为“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昨日正式在各大网站公布,由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和39家包括儒学研究机构、儒学网站在内的团体联署,内容只有就一点,对《孔子》剧本中“孔子之感情戏乃至三角恋”表示集体反对。,昨天日,记者采访参与起草这份公开函的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秘书长、身在鞍山的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辉。
 
争议焦点 “绯闻”有辱圣人
   
    近日,由胡玫执导的影片《孔子》于北京低调开机,但一些媒体报道的剧情引起了孔子后裔的注意。昨日,记者登录了包括“孔氏宗亲网”在内的各大与孔子有关的网站,均将这份公开函放在了网页的显著位置。在这份公开函中,最开始表明对《孔子》寄予厚望,随后明确指出“考之历史,证之典籍”,孔子绝无所谓“‘感情纠葛’之戏”。那么在这份公开函里提到的“‘感情纠葛’之戏”到底是指什么呢?
    孔德辉介绍,各大网站是在同一时间登载此份公开函的,目的就是表明孔子后人的态度。孔德辉说,胡玫的剧本目前已经修改了25遍稿,胡玫也与孔子后人代表沟通过,他也曾看过几次《孔子》的剧本,《孔子》剧本里的一段感情戏让他们萌生了联署这份公开函的想法。孔德辉说,《孔子》的剧本里有一段“子见南子”的戏,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私生活不检点,在《孔子》剧本里,孔子与南子有一段“绯闻”,与史实不符,其实史书记载的确有“子见南子”的事,但是孔子之所以见南子,是为了游说灵公,推行他的政治理念,两人仅隔着帘幕互相施礼,连面对面都谈不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宫帷戏”。
   
联合声明 仅发表过三次
   
    孔德辉说,孔子的后人不轻易联合发表声明,除非存在一些重大的争议,孔子后人有责任表明一个态度。据介绍,包括此次在内,孔子的后人目前仅联合发表过三次声明,第一次为了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子后人建议将孔子的诞辰日作为教师节的公开函。
    第二次是就十位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博士联合发表声明抵制于丹一事。孔子后人也发表了一份公开函,力挺于丹,他们认为于丹讲的《论语》很平民化,他们也认为孔子思想应该平民化。
    孔德辉说,这次针对电影《孔子》发表的这份公开函他们也是几易其稿,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份公开函让《孔子》剧组在拍摄一些情节时要慎重考虑,把握好尺度,反对《孔子》中有“床上戏”,但对拍摄《孔子》这部电影还是欢迎的。
   
对于演员 相信周润发演技
   
    目前《孔子》中孔子的扮演者已选定是周润发,前段时间网上也有媒体爆出了周润发的定妆照,那么在鞍山孔子后人的眼里,究竟周润发演孔子是否合适呢?
    孔德辉说,在“第23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上,唐国强被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聘任为“200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形象大使。在他的心中,唐国强形象庄重,唐国强演孔子非常合适,他们也曾推荐过唐国强,但是唐国强身高与孔子的身高有一定的差距,后来导演组也可能是考虑到了国际影响力,选择了周润发。孔德辉说,周润发是个很优秀的演员,以前都是以硬汉、英雄为主,在身高上,与孔子相近,他们很相信周润发的演技,认为周润发能演好孔子。
   
心中电影 更爱“布衣”孔子
   
    《孔子》目前正在拍摄中,对于《孔子》这部电影,鞍山孔子的后人有什么期待呢?孔德辉介绍,他们希望让“布衣”孔子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中,让孔子更贴近于平民百姓,让孔子的思想能够在这部电影中体现得完美。
    在《孔子》这部电影中,也将有大量的战争场面,对于这些,孔德辉说,史料中记载,孔子会一定的武功,因为孔子教“六艺”,在武功方面也很厉害,善于“射”和“御”,对于射箭和驾驭马车的技术很擅长,所以有一定的武戏是符合史实的。
   
鞍山市民 演绎不应离谱
   
    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一些鞍山市民,对此,他们也是各抒己见。市国学研究会筹备组闻秘书长介绍,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是因为孔子在世界人们心目中有非常好的形象,他的光辉思想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他非常支持孔子后人的这份公开函,中国人应该主动维护孔子的形象,把孔子市俗化不太好。没有什么考证,根据猜测和想象加工编造一些情节,是对历史和民族文化不负责任的表现。
    市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王登科说,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已经成为民族的一种象征,在中国文化的这种大背景下,不宜随便去戏说,文学作品可以去演绎,但是不应该太离谱,不应该把这作为一种噱头。
    市民小李对记者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也是普通人,电影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没有必要那么较真。

7楼
黎光动作挺快,仅一日就见诸报端了呢。
8楼
鞍山千山晚报今天已整版篇幅做了报道,并配有多副照片.我感觉应有一呼百应的效果才好.
9楼
感觉你是千山晚报的大股东呢。
10楼
完全表达了华厦民族的心声!支持公开函!
11楼
【转帖】我为大片《孔子》捏把汗-《新快报》
  非常道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头头是道

  仅凭人物故事,哪怕如他们所吹的武打呀、上床呀等等,肯定没戏。现在的观众,啥没见过?非要看孔子打架、上床?

  ■ 许石林

    当我写下这行字时,连我都笑了———我是谁呀?算老几呀?我捏把汗算什么呢?可是,又一想,既然不算什么,就捏捏吧!捏得不好就当没捏。

  首先,我希望胡玫导演把它拍好,希望它又好看又赚钱。胡玫因《雍正王朝》等片,成为包括我在内许多观众信任的导演,想必她不会胡来。

  其次,我很担心她拍不好,为她捏把汗———先捏一把陈汗(吴宇森大片《赤壁》的编剧,也是《孔子》的编剧)。陈汗驾驭不了这个题材,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很幼稚,不像是搞懂了孔子的人,也不像是个有趣的人。印象中的香港电影编剧包括陈汗,搞故事、弄情节都过得去,有专门的训练,会研究观众的需求,可以说普遍不错。但是香港电影也存在着和大陆电影同样的问题,即电影编剧的台词功夫不好。大陆电影台词有好的,比如冯小刚的贺岁片等。但是作为一种普遍性,电影的编剧大都不注重台词,人们没有从台词中发现可以反复留恋玩味的东西。陈汗又是个对汉语的掌握有先天隔阂的人,仅凭人物故事,哪怕如他们所吹的武打呀、上床呀等等,肯定没戏。现在的观众,啥没见过?非要看孔子打架、上床?

  把大家都熟悉的东西搞成电影,是个冒险的事儿。如果非要驳大家的意愿,硬逞能,搞自己的东西,再加上推介的时候说什么创新、颠覆、打破、推翻、超越等等凶狠的词儿来推销炒作自己的东西,就更危险。我孤陋寡闻,传统戏曲中什么题材都有,好像没听说哪出戏里有演孔子的。大概是圣人不可冒犯、不可亵渎,圣人不可以在台上给大家演艺娱乐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里,有过一部《孔子》,因为时机不好,拍得很拘谨,很不好看———当时也没人对孔子感兴趣。但是,这拘谨中是有所顾忌的,编剧、导演、演员心里是对孔子有所礼敬的。

  但是,现在要拍《孔子》,好像就没有什么顾忌了,这就是现代人的大胆之处。人有多大胆,就现多大眼。说是两年前就打算拍《孔子》了,意思是早有预谋。这就对上了———于丹老师给中学生讲她的心得,正好缺一部形象片,敏感精明的片商就这样见缝插针了———正如李光斗大师说的:插位营销。

  人家就是踩着于丹老师的鼓点子,目标在于拿下于老师的那些观众和拥趸。让现今没有耐心读书、极有激情娱乐的孩子们看看会打架、能上床的孔子,是个市场空缺,正好插位。本来找个对孔子有研究的导演就行了,但是要营销呀!要卖钱呀!孩子们判断一个娱乐产品是不是好、是否需要花钱购买,不是看东西的品质,而是看明星、看大腕儿,孩子们就只能这样判断。因此,就要找名导演。好莱坞的导演就那么回事儿,《赤壁》弄下来,好莱坞的旗帜快成屁股帘儿了,吸引力减退了。要靠谱还得是胡玫这样在电视剧行里攒了多年品牌价值的,把胡玫拉下水,把她多年积攒的品牌一次性透支,让她再回电视剧那儿攒去。

  所以,我这儿捏了一把臭汗:真正懂孔子的,就不拍孔子;不懂孔子的,就拍不好孔子。

  但是,人家大张旗鼓地开拍啦!韩三平近日在《梅兰芳》这部注定不好看的电影新闻发布会上说:《赤壁》很成功,已经取得了2.9亿的票房———看看,人家的成功标准就是票房。电影好不好,票房说了算,今后不需要影评人了。至于亵渎冒犯了圣人,更不怕人骂了———民不畏骂,奈何以骂惧之?人家的价值观是:有票房,就是成功。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7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