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东侧矗立巨型孔子塑像

36楼
天安门前的孔子像到底让谁害怕?
[P][来源:中华网论坛][作者:扬眉书生][/P][P]  听说天安门广场立起了孔子的雕像,仅仅是听说而已,未曾实地考证过。听说是从这个坛里听说的,是一些宣称代表民意的帖子,说得真是骇人听闻啊!什么孔子的诞辰就是中华亡国之日,什么孔子回来愚民了等等,读之令人色变,心生激愤。千百年来谦恭儒雅的儒生形象竟然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一只恶魔。似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生的一切苦难都是这个恶魔一手制造的,似乎只有中国有过封建主义!孔子曾说过:苛政猛于虎。而在这些人的笔下,孔子更甚于那猛于苛政之虎了。或许是吧,,不然一个雕像也不至于让某些人暴跳如雷、战战栗栗![/P][P]  我不是一个儒家教徒,对孔子也不是狂热的推崇,同时我不排斥儒家的学问,而对于中国到国外去建立孔子学院却是十分赞成!看着西方节日在中国如洪水般肆意泛滥,除了几个人在网上西斯里地的呐喊抵制之外,其他人都沉浸在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狂欢里,我们除了哀叹中国文化的式微,忧心中国未来却一筹莫展!有句话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敌人对我们文化侵略为什么我们不能?我们也可以输出文化。但是上下五千年,我们有什么强有力的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武器?有哪一种文化曾经影响了一个大地区?不是到家,也不是佛家,更不是近代史上新兴的新文化,是儒家。现在世界上还有儒教国家之说,可见儒家的潜在能量是多么的巨大。儒只是一个文化符号,他包含的已不再仅仅是儒家的思想,因为经过千年的历史传承融合,加之后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儒其实是诸子百家的集合!是中华智慧的结晶!所以或许未来世界便是儒家的世界也未可知!那么有人害怕也是情理之中的!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中国的崛起是有些人所不愿见的,中国的崛起是有集团所不愿见的,中国的崛起是某些国家所不愿见的!有些人哭就让他哭去吧![/P]
37楼
刚才网上搜了下,左派的势力还真不小,唉!
38楼
孔子塑像的可疑意义
[P]   周泽雄  2011-01-13 09:17
   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近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背对着博物馆主体建筑,正对着西长安街。
或许,这是一个不必引起非议的文化行为。即使中华历史人物中只有一位配得上青铜雕像,文化影响力足与佛陀、苏格拉底、耶稣并列的孔子,亦属不二之选。别说正对长安街,改天我们把孔子像弄到月球上去,国人大概也会訇然叫好。
话说回来,即使在我们的文化先贤中挑一位最不必急于立碑塑像的人物,同样非孔子莫属。理由很简单:孔子塑像还少吗?中国各地有着不胜其数的孔庙文庙(两者大体是一回事),其中任一座都峨然矗立着“大圣先师”双手交叠的蔼然形象。更别提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占地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的曲阜孔庙了,其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地位,足以使建在任一地方的孔子塑像,显得意思不大。
然而,由于孔子的独一无二性,一尊乍看之下最乏意趣的塑像,仍可能被人强行赋予意义。我上网找到了这尊孔子雕像的照片,也许与拍摄角度和我的审美观感有关,孔子的面貌虽然和蔼,但也意外地呈现某种呆滞之相。这并不重要(众所周知,生活中的孔子聪明绝伦),重要的是,孔子的体量有一种极尽夸饰之能事的魁伟,雕塑家似乎意在纠正“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印象,他选择的人物原型(如果他还有个原型的话),似乎是一名身高1米75、体重两百公斤的超级壮汉,与孔子传闻中的“长人”形象格格不入。可见,还原真实的孔子并非创作者的初衷,他只是可着劲地寄托理想、抟塑精神,竭力使那数吨青铜挥发出原子裂变般的文化大义。简而言之,我看到的乃是一个高度概念化的孔子,我从中无法感受孔子博雅风趣、通脱可爱的性格特征,相反,作者试图把一股游离于真实孔子之外的儒教影响力,强行灌注在青铜中,以期达到某种令人憬然生敬、瞿然生畏的风教效果。所谓风教效果,也就是距艺术最远的那种效果。
谈论孔子,与谈论其他文化贤哲有一个本质不同。历来存在着两个孔子,一个是真实的孔子,我们通过其弟子辑录的《论语》,可以想见他的非凡思想和有趣言行;另一个则是被奉为“万世师表”的“大圣先师”,其功用甚至被古人夸张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变态地步。这后一个孔子,不仅牵连着作为诸子学派之一的儒家,更关联着象征古中华最高意识形态的儒教。就前一个孔子而言,不过是约与老庄并列的先秦巨子,其伟大固然不遑多让,却毕竟不具备思想上的垄断性和排他性。而后一个孔子,简直具有某种宗教始祖鸟的超凡能力,其派生的思想、观念,以近乎无所不在的方式统摄了古人,也在相当程度上凝聚并代表了中华古文明本身。
儒学的发展光大对于兴盛古中华文明所起的突出贡献,不应抹煞也无从抹煞,但这不等于儒学会以同样的能量推进当代中华文明。好比说,我们应该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古代思想怀有理解和尊重,但这绝不等于我们还得对它加以借鉴和继承。儒家思想依托于古代国家制度,如陈寅恪先生所言,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已)无所凭依”。
古之君子日常言动中的儒学,与今之君子载诸笔墨的儒学,不宜等量齐观。我们的古人无从获得对现代人显得尤为要紧的民主、科学、宪政等观念,他们视儒学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先进思想,不仅情有可原,还是顺理成章的。由于时隔势禁,今人对儒学的认识早已无法进入古人情境,有人倘若视时代、制度和观念上的种种巨变于不顾,以一副假天真的模样,继续假定儒学复兴仍然会有助于我们的民族振兴——理由仅仅是:儒学曾经灿烂过我们——不过是销售一种文化“打鸡血”的偏方而已。
儒家学说包含大量优秀思想,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只要稍加挪移,也可完美地用于今天,身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此加以固守和传承。但是,继承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是一回事,继续赋予儒学以某种准国教的地位、放任其意识形态化,则是另一回事。衡诸今日人类获得的文明思想,强行抬升某种往昔学说的官方地位,不啻为观念上的蒙昧和倒退。
中国多一尊孔子像,原不值得大惊小怪,前提是,设置者最好别太过张皇其义。孔子是伟大的,也是可爱的,我愿意相信,孔子会以其特具的文化魔力,遥遥地滋养着吾族吾民,但我非常不愿看到,孔子的功用重新得到神化。这不会是孔子的福音,也不可能是吾人的福音。这会是谁的福音呢?我不知道,也不打听。
载《东方早报》2011年1月13日[/P][P] [/P]
39楼
天安门广场东侧矗立巨型孔子塑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0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曲阜孔为峰[/U]发表的内容:[/B]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QUOTE] [/P][P]“如切如磋”是讲君子修身,用在这里何解?
[/P]
41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卜氏后人[/U]发表的内容:[/B]

卫东分析的很有道理,这应该是国博行为,体现了和谐思想,不一定是官方态度。[/QUOTE] [/P][P] [/P][P]没有官方的同意,国博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吧,只是官方需要台阶罢了!
[/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