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胡玫莫以《孔子》庸俗化孔子

0楼
[转帖]电影的孔子很圣贤 胡玫的《孔子》很功利
尽管历史题材没有版权可以自由攫取,但孔子肯定是个重大而难以操作的话题。不过如今《孔子》八字刚有了一撇,舆论就已经炒得沸反盈天。从商业角度,制作方肯定是成功的。不过要还原这样一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圣人,胡玫导演未免有点胆大惊人。不知在用现代人的价值观解构历史的时候,《孔子》一片会不会因其冲击奥斯卡的目的而沦入糟蹋历史的舆论沼泽。

  《孔子》编剧:不敢擅改历史

  从阵容到题材,胡玫的电影《孔子》还未开拍便大受关注。而该片编剧陈汗日前亮相湖南卫视《零点锋云》节目,称自己写剧本的过程中一直捏着汗,一定要把孔子的圣人形象完美展示出来。

  作为香港著名编剧,陈汗此前编剧了《赤壁》。此次,陈汗的《孔子》还未最终“定型”,争议却此起彼伏。此前已经有人曝出孔子在陈汗编写的剧本中是“文武双全,骑着神兽”的。对此,陈汗忍不住作出澄清。他透露,这次创作《孔子》,固然有很多细节的想象和补充,但是主线还是基本按照历史事实来的,自己并没有漏过任何史实,也翻看了很多文献资料,“大家尽管放心,不会有任何超乎人情人性的虚构。毕竟,孔子是先圣,影响着中国的文化,我就算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也不敢乱来啊。”

  《孔子》目标:捞钱捞名

  尽管陈汗保证剧本中的孔子不会脱离传统的印象,要还原其“先贤”形象,但现实中的《孔子》一剧却与圣贤毫不相干,不会“视金钱为粪土”,不仅要大捞票房,还要冲击201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名和利都要一把抓。

  日前胡玫邀请了曾凭借《卧虎藏龙》一片获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香港金牌摄影师鲍德熹,和曾多次获得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的美术指导奚仲文,着力要打造一个“梦之队”。除了投资上向大片靠拢外,风格上也是史诗风格。要拍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和战乱,人物在大时代里的颠沛流离”。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标——火暴的票房和奥斯卡小金人。之所以请鲍德熹和奚仲文,他们都是和奥斯卡交过手的人物,深知奥斯卡的口味,他们的风格可以去迎合奥斯卡评委。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奥斯卡的孔子和国人心目中的孔子会不会一样?如果走形,那又将重复近几年传统大片的套路:观众在骂,票房在升。本报综合

  孔子人选:

  张艺谋?陈道明?

  据悉,该片投资1.5亿,将于今年10月开拍,但制作方至今未公布饰演孔子的人选。之前编剧陈汗曾在与家人吃饭聊天时无意谈到,张艺谋是挺合适人选。不过,网友票选结果却显示陈道明的呼声最高。根据史书记载,孔子在当时被称为“长人”,意思就是很高大,所以演员也最好能身材比较魁梧一些,加之胡玫的拍片风格一直是比较写实的,因此,高大、有内涵应该是挑选“孔子”的基本标准。

  终于向孔子下手了

  2009年“重点”大片《孔子》的导演胡玫透露,她心目中的孔子标准则是“高大威猛”,像梁朝伟、周润发之类的儒雅男人应该无缘参与。

  在网易上,《孔子》开机的消息引来跟帖近千条,有的耐人寻味。比如有的说:“这一帮骚客终于向孔夫子下手了。”“等了好久,孔子也排队了好久,终于轮上了。”“孔夫子惨遭胡玫毒手。”由此透露出的信息是,孔子变成电影导演“烹饪”的目标。网友的担忧和不满,溢于言表。

  《工人日报》说,导演是不是被“误解”,不妨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被导演们“下过手”的名人,也不算少了。以《李清照》为例,这部电视连续剧中塑造的李清照,和人们解读其作品中形成的李清照形象,出入很大。其他类似的片子,也大抵如此。为什么历史文化名人一被搬上银幕和屏幕,他们不是被矮化便是被世俗化了。其中原因,恐怕和导演的不自量力有关。毕竟,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名人虽然著作流传千古,但有关他们个人的资料,相当匮乏。这和他们在世时不是政治名人,不是史家记述的重点对象有关。缺乏史料,已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偏偏不少导演动辄还要拍摄连续剧,资料不够瞎拼凑,就不足为奇了。刘海明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