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腾讯电影评论团“孔子”评论

0楼
《孔子》:游离、迷乱、粗糙


作者:武束衣
 
[SIZE=4]
   《十月围城》的开场,杨衢云面对学生关于民主未来之问,愣了半晌,这一停的思绪万千竟逼人泪涌。《孔子》的后段,孔子对子路急于以仕途之利推行仁爱的做法,也呆了一刻,这一呆倒显出了故事后半段莫名其妙丢弃的剧力正缓缓落入冰河。
    别国数十载的孔子帮在交叉淡化的地图上奔波,编导既没能真正展示出内心“孤寂”之苦,也不打算花笔墨刻画“理想”之毅,甚至马马虎虎只带了几句“游说”之法。连矛盾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丧家犬“谁敢比我惨”的煽情哀嚎,这到底是打算要观众看什么? [/SIZE]

[SIZE=4]    《孔子》的旅程需要太多的假定才能继续畅通无阻的前进,观众需要假定**从出场开始人性与神性已经完美养成,**也需要假定他一句句思想火花已经被充分认可原创版权与普世价值,故事更要假定弟子贤人们已经用了在足够时间对这位智者上师培养出坚定不移的理想与忠诚,颜回尤为要假定大家跟他一样觉得流离中携带的书卷是比生命更重要的财富。 [/SIZE]

[SIZE=4]    剧本没有写出人物,电影更未曾拍出角色,这无关是否符号化或者让孔子走下神坛的问题。这个叫丘的高大中年男人,一次次完整地行着周制旧礼,一次次操着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但他具体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打算怎么做观众依然一无所知。5W1H归结到最后依然只剩下一个信息。 [/SIZE]

[SIZE=4]    孔子。 [/SIZE]

[SIZE=4]    对,就因为孔子,于是孔子,即便孔子,所以孔子,看起来给予他家庭生活,书写了政治权谋,夹杂些师徒恩义,乃至于在“见南子”一节中最大限度给予了他一个男人的正常窘迫。他依然离我们太远,如此的一位孔圣,才能卓著,施施然地说、动、行、坐、卧、走,一步一莲花地踩得遍地嫣红。我们不可能知道这些是怎么产生的,因为没人能教会孔子怎么去当孔子。 [/SIZE]

[SIZE=4]    这种尴尬自然是题材本身便具有的限制,但更多还是能力与野心的断层,既然已经打算并不以宣扬儒家思想本身为目的,为何不能把故事说得更像故事一些?孔子生平即使以最粗略角度看去,显然已经是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理想与别人的现实作战的悲剧。在乱世,他令人觉得无可反驳却又格格不入的理想抱负,到底是时代的财富,还是拖累。 [/SIZE]

[SIZE=4]    抛开朱熹,抛开董仲舒,抛开八股科考,抛开被砸店,就是从一个孔里看,成功或者失败,价值创造与内心安宁,这个人,到底做到了多少?是佐王,居高位以言重而施仁教,还是讲学,将思想的火种传播到大漠四方,即使会被误读成不知二小儿的老书呆子,即使会被恶搞成占便宜吃元宵的老骗子,这些都无妨。还是那个老问题,汝能持否。老子有老子的无为无不为,孙子也有孙子的道天地将法,而孔子您,除了站在画上盯着朗朗读书声,还打算怎么做? [/SIZE]

[SIZE=4]    而电影的最后却只落脚在一个悲戚的背影上,当生存都变成问题,思想自然先放一边。可是仍然,没有内心,没有讨论,归国仿佛变成了最大的情绪高潮,就是这样老了,冷了,倦了。鲁国,我回了。孔子赢,仿佛只是因为活得够久。 [/SIZE]

[SIZE=4]    当你爱上一个人时,给你印象的ta其实已经消失,当你写下一本书时,你本来的思想也已经消失。孔子最后的那句台词其实还是有韵味的,但跟这部电影,却完全接不上,变成了艺术照背景里的矫情。 [/SIZE]


[SIZE=4]    这样说来也许这个题材交给一个带墨镜的男人来解读,会让他们走得更近。须发全白的孔子,可以在一片逆光中,看着竹简围成的囚笼,用内心独白念着“很多年以后,出现了一本书叫《论语》,它就像是一把纸枷锁……” [/SIZE]


[SIZE=4]    好,接下来再说说缺点。 [/SIZE]

[SIZE=4]   特技的活儿真不怎么样,要在大远景上稀稀拉拉做静态蚂蚁,还不如就不要吧。没事就会提高音量的配乐,也不如不要吧。 [/SIZE]

[SIZE=4]    对了,周润发演得不错。[/SIZE]

 

来源:[URL=http://blog.qq.com/qzone/5451474/1264260535.htm]http://blog.qq.com/qzone/5451474/1264260535.htm[/URL]


 

1楼
电影《孔子》拉近现代人与夫子的距离


作者:大唐今

[SIZE=4]   一直以来,对于圣人孔夫子,都觉得离我很远很远,遥不可及。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孔子,名丘,字仲尼”和他的那些名言“苛政猛于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形像上也只有那幅儒雅有致的夫子画像。电影《孔子》通过荧幕,把我带到夫子的年代,近距离了解了夫子儒家思想和春秋时代的战争与文化。有人说此言有些闷,我倒不觉得。学习的过程有多种,安静平缓地学习为一种,这种方式有让人有时间思考。[/SIZE]

[SIZE=4][/SIZE]

[SIZE=4]语言
一下子从荧幕上听到那么多孔子的至理古言,课本上的回忆立即涌入脑海,不禁有些感慨。“ 来这句话的背景如此,原来那句话的本意如此”,这种感慨不断有之。很多话都是《论语》原句,让你过了把文言文之瘾。只是个人觉得,无论是哪位角色的文言部分,都有些缺乏真正的文言古味,倒不如很久以前那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们“之乎者来”来得有感觉。[/SIZE]

[SIZE=4]战争
对于春秋争霸,历史书上学到的那些,早已忘一干净。明知影片会有所演绎,却也还是乐意从其中看到夫子的成功的战术运用。不战而收回三城,是文战的成功,武子台一战,却是武战战术的成功。不过片中场面有之,气势有之,逻辑上似乎有些问题,武子台火战下来,公孙狃大军已尽数烧退,季孙斯军队逼死公孙狃。那之后攻城墙的到底是谁?只有远景示场面,之后又无任何交待,瞬时已切换到墙倒战争结束,不免有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SIZE]

[SIZE=4]古琴
大儒夫子重视音乐在思想传授中的感染作用,颇爱古琴,故影片中有一大段夫子抚琴的戏,一首《流水》抚尽感慨。夫子有多部古琴作品传世。片尾天后王菲唱的一首《幽兰操》,古典记又名《猗兰操》,是夫子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作品,听之如天籁不绝于耳。[/SIZE]

[SIZE=4]或许电影《孔子》对儒家文化的诠释不会尽善,但一般人所需已能提供且并不会产生偏歧。有张有驰,有情有义,有主有附,尽数照顾到影片的各方面,虽不尽周全,但也尽心。看到排队买票的老外时而有之,就知道了此部电影将在哪里有市场。只是那******颜回的“驻颜有术”将成为此片的最大遗憾。[/SIZE]


[SIZE=4]  
评论电影的名称:《孔子》
评分:4.2[/SIZE]


来源:[UR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23.htm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23.html[/URL]

 

2楼
[B][URL=http://bbs.ent.qq.com/b-1000292594/8824.htm][COLOR=#0d65bf]在艺术的《孔子》中膜拜历史的孔子[/COLOR][/URL][/B]

 

 楼主:加布林

[SIZE=4]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其为“至圣”、“万世师表”,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者。[/SIZE]

[SIZE=4][/SIZE]

[SIZE=4]由于身逢乱世,孔子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更多的投身教育事业中。孔子 di zi 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很多 di zi 成为各诸侯国的高官栋梁。孔儒的学派 di zi 依据孔子的言行编撰的《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SIZE]

[SIZE=4]孔子的品性积极乐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诲人不倦(“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直道善行(“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施政思想主张“以政为德”、“仁义礼智信”,在之后24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成为各朝代统治的思想基础。[/SIZE]

[SIZE=4]孔子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骄傲,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曾称“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足见其影响力与人性光辉值得万世传颂。[/SIZE]

[SIZE=4][/SIZE]

[SIZE=4]2010年的1月, 《孔子》被搬上了电影银幕,历史中的孔子于现世而言只是汗牛充栋的资料与著作,电影的价值是将这些文字组合成的模糊轮廓具象化,那么《孔子》是否做到了呢?答案或许见仁见智,就个人观点,我认为基本实现了。[/SIZE]

[SIZE=4]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予以了情节展现。孔子恪守周“礼”之仪以至于连鲁君的近侍都无法理解;鲁国朝堂孔子舌战“三桓”救下季府小逃奴展现了孔子的“礼”与“智”;夹谷齐、鲁会盟迫齐王降阶迎客展现孔子的“礼”与“义”,兵不厌诈虚张声势之策吓退齐国压境大军展现了孔子的“智”与“毅”;鲁国都城曲阜武子台之战展现了孔子的“智”,而不忍目睹烈焰中士兵的惨状又体现了孔子的“仁”;影片中两次从孔子口中体到“言必信行必果”展现了孔子的“信”……近一个小时的篇幅画龙点睛的展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仁者爱人”的理论精髓。影片的后半部分浮光掠影的展示了孔子的一生经历。怀抱一腔济世理想但无奈仕途坎坷无力施展,一生颠沛却从未放弃教化民众,数日断粮几近生死关头以琴曲为餐的乐观,等等,将孔子的个性光芒与人生经历尽可能的展现,是银幕中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孔圣人。因此,从这些意义上讲,我个人认为《孔子》是不错的,至少是我等普通观众可以浮光掠影的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理,对孔子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了。[/SIZE]

[SIZE=4][/SIZE]

[SIZE=4]不足之处自然也是不可回避的。[/SIZE]

[SIZE=4]1、影片的整体节奏相对较慢、调式舒缓,以至于有个别观众竟然中途离场了,不知是《孔子》之悲还是观众之悲? [/SIZE]

[SIZE=4]2、电影情节的跌宕感不够,有点纪录片的感觉,我认为可能是导演想表现的情节太多,那个都不舍得放弃,使无一情节可以充分描写,以至于无法制造情绪的燃爆,小有遗憾。[/SIZE]

[SIZE=4]3、画面的特技部分有些粗糙,比如夹谷会盟的齐国大军、武子台之战的叛军压城、子路临危率鲁军抗齐的万箭齐发……就以万箭齐发为例,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中片尾的万箭射阵就足以成为参照对象。[/SIZE]

[SIZE=4][/SIZE]

[SIZE=4]很难有电影是完美的,瑕不掩瑜就好,作为130分钟的电影,《孔子》已经尽可能的使观众了解孔子了,毕竟不是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书籍巨著,很难面面俱到又论述精辟,所以,对其理论精髓的展现部分不必过于苛求。[/SIZE]

[SIZE=4][/SIZE]

[SIZE=4]另外,前些天看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鲍鹏山先生称电影《孔子》很多基本事实完全不符合历史,我等普通观众对历史的知识实在是瀚海一粟,无权评论,但窃以为,作为电影、小说等艺术性较强(甚至是商业性较强)的媒介载体,倒也不必苛求历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只要不悖史实的善恶真伪,娱乐精神、夸张手法、台词借用等还是可以被接受的,毕竟可视性是电影不同于其他创作或研究的要求嘛。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史实),但高于生活(史实)”。[/SIZE]

[SIZE=4][/SIZE]

[SIZE=4]完全基于个人感受,我客观的给《孔子》78分,只要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定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孔子的理想主义与直道善行,前提是——请静下心来。佛偈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参禅,小和尚抬头望天,说“天上的云在动”,老和尚沉吟道,“不是云在动,而是你的心在动”……[/SIZE]

[SIZE=4][/SIZE]

[SIZE=4]来源:[URL=http://bbs.ent.qq.com/b-1000292594/8824.htm]http://bbs.ent.qq.com/b-1000292594/8824.htm[/URL][/SIZE]

 

3楼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黄沙——《孔子》


作者:fiona


[SIZE=4]  在拍摄电影中传记影片很有难度,不能背离史实,又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还不能让人觉得太过乏味,更不能拍成戏说系列。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可谓妇孺皆知,感觉是个很难去把握的人物。之前宣传的轰轰烈烈,更有发哥的金字招牌还有娱乐新闻的推波助澜,想不去看《孔子》都很难。两个多小时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黄沙。[/SIZE]

[SIZE=4]电影从孔子51岁在鲁国出任中都宰讲起一直到孔子辞世,总体感觉就是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场就是鲁王重用孔子,言明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并从守周礼,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斗救人,夹谷之盟前的“比射准”和齐鲁会盟时“疑兵计”,出任代国相之后的“堕三都”,武子台火破叛军等等角度,简单表现了孔子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掌握,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也具备非凡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才能。影片到这里是一帆风顺,孔子的仕途有国君支持,且压制住了三桓势力,红火火的一片光明之感。火战的场景有点吴导《赤壁》的影子,气势是惊人的,虽有点夸张,倒也能接受,不知不觉时间过半,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虽然知道后续的史实,不过也让人更期待。[/SIZE]

[SIZE=4]后半部分就是孔子失去了鲁君的支持,被迫开始了流亡生涯,从这里开始就是慢慢黄沙的感觉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是迫不得已,同时也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过片子后面的感觉就是匆匆太匆匆。在卫国孔子遇南子,一个掌控政治却声名狼藉的女子,她可以说是孔子的知己,这场戏感觉很不错,让人有点惋惜最后南子的死。孔子在卫国算是周游列国里面的侧重表现,也是比较简单的。到后面的周游列国,就是在不被接受和滚滚黄沙的艰辛路程中表现了,少有表现孔子宣扬自己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桥段,为了表现孔子和******们之间的感情,多了一些同甘共苦的温情画面,也许是为了刻画孔子细腻的感情,拉近圣人和凡人之间的距离,但感觉和之前意气风发执着信念的表现相比,周游列国中表现的就是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热切盼望归乡的老人,在征途中只靠不断增加的书简来表现孔子的信念感觉还是有所不足,和前半部的火焰相比,后半部就是漫漫黄沙……[/SIZE]

[SIZE=4]发哥的演出还是炉火纯青的,表情语气到位,只有在面对南子时候的微微笑容有点小马哥的影子。陈建斌演的公侯老谋深算,未见狡诈,气势过人。喜欢周迅在草原上奔跑时候的样子~~~任泉的颜回在历史上也是孔子最得意的******,表现的可圈可点,不过青春永驻的外貌稍显不合逻辑。片中台词也不全是满口古文,时不时还有笑场的台词调剂。总的来说看完整部片子,让人对孔子又多了一分孔子对政治军事外交的了解,给自己印象中的圣人赋予了多元的印象,不再只是书本上挂图上一个老者半身像,也算是一种成功~~~~  
评论电影的名称:《孔子》
评分:4.0 [/SIZE]

[SIZE=4]来源:[UR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32.htm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32.html[/URL][/SIZE]

 

[SIZE=4][/SIZE]
 

4楼
品味传奇下的孔子


作者:樱卡

 

   [SIZE=4]看《孔子》之前,看到了很多负面的新闻评论,尽管无关影片本身,却也暗暗打了预防针。有个说法说80后为了明星去看,至少在我身上没有应验,期待是那个梦想找那个中的孔子,他的思想统帅了几千年,没有孔子,也许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小时候就心心念念的人,终于可以有了一个具体的影像。[/SIZE]

[SIZE=4]最赞的是时代重现,春秋时代的器皿、服饰、城墙、街道、兵器、马车,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当然我不是研究文化的内行,所以看地很开心很舒服,那个动荡的年代,战争四起却文化昌明,电影完美展现了很“古”的气韵,相信大家都对“诺”字印象深刻吧,这也是精益求精的成果,齐鲁国君的碰面礼节、周政权的名存实亡,可见主办方的苦心所在。[/SIZE]

[SIZE=4]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在于导演对孔子的伟大之处并没有很直接的表现,一切靠观众去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孔子被三桓驱逐出境,弟子们的誓死相随;竹简落入冰窟窿,颜回的舍身取义;推行仁的孔子,偏偏生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片中虚拟的老子与孔子的对话,有句台词印象很深刻,“您的思想在整个宇宙,而我的思想在人间!”感动地一塌糊涂,这才是我们心中的孔子,以民众为大,以仁义教化。[/SIZE]

[SIZE=4]很值得遗憾的一点,之前最期待的场景“子见南子”我并没有看地很懂,南子开始的调侃挑逗,目的为何,为了考验孔子的为人?而最后的相对跪拜,是找到知音人的感激?而孔子对南子究竟是怎样的感情?也许这中间还有更多的故事吧,而电影,也就告诉我们一个缘起了。[/SIZE]

[SIZE=4]关于演员,周迅、陆毅、陈建斌都算中规中矩,演出了角色本身应用的感觉,很意外的是任泉,总是觉得他塑造的颜回有点女性化,尤其是嗓音,不知是声音效果还是有意为之,其他还是不错的,牺牲的那个镜头想起了泰坦尼克号的Jack……发哥,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身材比孔子本尊要魁梧地多,各种神情塑造地很传神,尤其最后回归鲁国,从虔诚的背景却换到热泪盈眶,十分到位!  
评论电影的名称:《孔子》
评分:4.5
[/SIZE]

[SIZE=4]来源:[UR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50.htm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50.html[/URL][/SIZE]

[SIZE=4]

[/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