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孔氏世系图最终版

12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新谱光盘[/U]发表的内容:[/B]

“我是治史之人,你是修谱工作者,我们的处事方法就不同,当然导致对文献理解的不一”应该是:你是社会科学类,我是自然科学类。我更注重立论逻辑的严谨合理及实践的检验。几百年后人们同样会把民国谱和这次的新谱当...[/QUOTE]
《阙里文献考》:“考宋人赵明诚金石录有孔昌寓碑,载其世系云:‘宣尼父三十六世孙,十四祖潜,吴侍中,生晋豫章太守竺,竺生大尚书冲,冲生大司农侃,侃生秘书监滔,滔生江夏太守俟,俟生尚书左丞幼,幼生尚书右丞遥之,遥之生中书侍郎毕,毕生齐散骑常侍珮,珮生梁侍中休源,休源生陈黄门侍郎宗范,宗范生陈散骑常侍伯鱼,伯鱼生隋秘书正字德绍,德绍生昌寓’。今家谱列昌寓于三十五代,其父德绍,祖伯鲁,曾祖宗范,高祖休源,五世祖珮,皆与碑合,惟伯鲁字小有讹舛,至珮直以为遥之之子,而无中书侍郎毕一代,则与碑异。又其上世十三世祖潜生竺,竺生冲,冲生侃,亦与碑合,至侃则谓侃生散骑常侍坦,坦生散骑常侍混,混子失考,孙遥之又与碑异。谱内有名滔者在二十九代,乃齐散骑常侍景伟子,仕梁为海盐令,非晋时人,官非秘书监。有为江夏太守名俟者,在二十七代,乃余不亭侯愉之孙,平越中郎将汪之子,其子名祐,隐于四明,并非滔之子,其子亦无名幼为尚书左丞者。其中孰为错误,茫茫千载,竟不可辨。按梁书及南史休源传皆云冲之八世孙,曾祖遥之,父珮。则珮为遥之之孙,非遥之之子,与碑相合,似乎其误在谱。但谱传已久,历世相承,又未可执一据而妄改。兹考于休源、德绍、昌寓诸传世次,仍依谱为断,而附叙碑与谱之互异者于此,以见考古传信之非易也。”[/P][P]这就是一个经典例子,早就有孔氏后裔意识到孔氏家谱的“误”了,只不过不愿改而已[/P]
13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庆亮[/U]发表的内容:[/B]

补些我手上的老谱资料,供参考.岱 (嘗曆清要) 子一  德仁德仁            子一  长长              子一  思政(端州刺史)  孔群  子二  沈  道隆 孔沈  子一  廞孔道隆 子一 靈產          ...[/QUOTE]
《元和姓纂》和《黄氏日抄》明确提到了德仁是笵的从祖弟,显然不可能是岱之子。孔沈是孔群之子也很明确,因为《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孔廷尉赠与“从弟沈”皮衣的事情,会稽孔氏只有孔坦和孔廞曾任廷尉,孔廞是孔沈的儿子,排除,那么孔沈的世系还有疑问吗?[/P][P] [/P][P]另外孔冲一支其实是最清晰的,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收录了孔昌寓的墓志铭,记载了孔潜到孔昌寓的世系[/P]
14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德强孔[/U]发表的内容:[/B]

希望程老师能再做出一个不参考家谱的北宋以前的孔氏世系全图来,跟现在的比较一下。[/QUOTE] [/P][P]正在弄,以下是未完成版[/P][P] [/P][P][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E6%98%9F%E5%85%89%E4%B8%8B%E7%9A%84%E4%BA%BA/%E6%B2%99%E7%9B%92/10]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E6%98%9F%E5%85%89%E4%B8%8B%E7%9A%84%E4%BA%BA/%E6%B2%99%E7%9B%92/10[/URL]
[/P][P]另外完全不参考家谱可能做不到,因为我的一个重要资料《黄氏日抄》就有可能是南宋孔氏家谱的抄本[/P]
15楼
两位老师不要争了,晚辈不才,斗胆发言,治史、修谱,理论虽有不同,但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中问题各有各的独特性,以偏概全不会正确的解决问题。[P]建议就实际的具体的疑问点来探讨会更有实际性和说服力,而不是只在宏观的理论层面争论。晚辈冒犯了,请见谅。[/P][P][/P]
1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程光谨[/u]发表的内容:[/b]

 
[P]《阙里文献考》:“考宋人赵明诚金石录有孔昌寓碑,载其世系云:‘宣尼父三十六世孙,十四祖潜,吴侍中,生晋豫章太守竺,竺生大尚书冲,冲生大司农侃,侃生秘书监滔,滔生江夏太守俟,俟生尚书左丞幼,幼生尚...[/QUOTE]
[/P][P]“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史学界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个例子很好,很有说服力。如再有另一个相关墓志铭或史料出来,这段传承就可定案了。但改谱还不具备充分条件。谱是一个系统,对于牵一发动全身或伤及无辜的错,必须将“无辜”安排的合理。这就是谱中知错没改的一种原因吧。谱中错分两种“点”和“面”。现代谱也是如此,名讳、小转等错随时修正是可行的。而传承错误起码牵连两家了,要改动就必须有两家都认可的相关证据才可改动了。新谱出版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修正的基础平台(普及度最高的全谱),打开了续修改错的时间和空间。一个由热心“孔子世家谱”研究的组织权威机构应该应运而生了吧?这样会提高研究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吧。[/P]
17楼
程老师,南朝有武康令孔欣之,此人生平世系可知?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