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淳孔氏民间传说”的几点说明

0楼
    “公元1265年”=“元至元二年(乙丑年)”=“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公元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乙亥年)”=“南宋端宗德佑元年”
    和平宗亲如有“文昱公也是由嫂嫂一手带大”家谱记载,敬请提供。
    溧阳始祖文升公制作了一方“宁人负我,我毋负人,宁存书种,无苟富贵”的印文,后人赞叹“把书读到这个境界,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文升公在元代散曲中地位显赫,文学史中记载“生卒年不详”,请和平宗亲作一篇“孔文升生卒年考”填补空白。如能整理出“孔文升年谱”,我定到溧阳请宗亲喝酒,同时,也去看一看我小时候生活过的溧阳西门新华街和街口的双桥。
1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和平[/u]发表的内容:[/b]

:(高淳县志记载)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孔氏54世文昱公,由北南下徙入高淳漆桥地区定居。
    这个时间有错,公元1275年文昱公尚未出生,怎能由北南下徒入高淳漆桥地区定居?[/QUOTE]

这应该是代称.事实是文昱两个各个均随长兄迁居溧阳,文昱独流浪在外是不可能的.

很可惜漆桥谱没有能够一一记录历代先祖的生卒年月.

以前不知道退之是元曲大家,惭愧也.
2楼
德庆宗亲:你认为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孔文升小传)。中说生卒年不详是正确的?而对我所说的生卒年代有怀疑?我始祖终年八十七岁,我想谱上不会记错。对于文昱公由嫂嫂带大一事,我们这里的族人还说是吃嫂嫂奶长大的(当然这是传说而已)但《孔子世家谱》上也记载着“文昱公幼孤,自幼随长兄在溧阳长大”。这是一个不争的史实。
德庆宗亲对溧阳的地名还这么记忆犹新,告诉你溧阳这几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你说到的新华街码头街的名称还在,但景象全貌却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双桥这一名称随着时间的推延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惜日商业繁荣的码头街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销声匿迹了,过去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的风韵也销失了,今日的码头街已是人去楼空只有沿河的水泥大道在那静静地对着蓝天发出凄凉的呔息,这点上我认为是溧阳决策者的失策。
再后欢迎德庆宗亲来溧阳作客。
3楼
再考证考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