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永城的孔子先代故里碑

楼主
立在永城的孔子先代故里碑
[P]

[upload=0]

    1996年5月的一天,我得到一条新闻线索:永城市西城区三里道口出土一块孔子先代故里碑,而且还有人拍了照片。那时我还在市广播电视局上班,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得到这条新闻线索后,第二天我便带领电视台、电台的记者到现场进行实地采访。因为石碑已经被孔姓村民运到了蒋口镇的孔庄,所以,我们来到了孔庄。
    那是一块断裂的长方形青石碑,对合起来量了一下尺寸,高1.80米,宽0.66米,厚0.20米。碑文为阴刻竖写,字体为端庄俊秀、十分规整的唐楷。石碑正中,从上至下为“孔子先代”四个大字,接下来从右至左刻有“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孔子五代先祖的名字,比“孔子先代”四字略小。名字下面,石碑正中,与“孔子先代”四字垂直方向、字体同大,为“故里”二字。连起来念即为“孔子先代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故里”。石碑左侧,正考父、孔父嘉名字的上方,自上而下刻有一行字体略小的工笔楷书:“墓在邑西南龙亢县”。龙亢县,即现在永城市西南的龙岗镇,汉时曾在此设县,称龙亢县,属沛国。三国魏时,将龙亢县并入酂县,即现今永城市酂城镇。这一行小字说明,孔子五代先祖的茔墓均在永城的龙岗镇。石碑四周为5.6厘米宽的浅浮雕蔓草图案,十分精致美观。石碑上没有记载立碑的时间,但根据有关人士以“龙亢县”的称谓及字体和石碑风化程度分析,该碑当属年代久远,早至唐代,晚至明代。
    采访后,永城电视台、电台均对发现孔子先代故里碑一事进行了报道。我也写了一篇新闻稿,并配发了孔子先代故里碑图片。
    据有关史料记载,孔子的先祖系殷商后裔。周灭商以后,周成王封微子启为宋国国君,建都今日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位,微仲就是孔子的先祖。当传至第四代弗父何时,他却让位给弟弟鮒祀,鮒祀继位称宋厉公。从此以后,弗父何及其后代被宋国封为世袭公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在孔父嘉时,宋国发生了太宰华督政变,杀了宋国国君宋殇公。孔父嘉当时是宋国大司马,因而也未能幸免,同国君一样被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保全家人性命,便携妻带子逃到鲁国邹邑(今山东曲阜)。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长子孟皮、次子孔丘。
    孔子先代故里碑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1996年出土的孔子先代故里碑,实际上已经是第三次出土,而且三次出土都颇具传奇色彩。
    三里道口位于永城市西城区西三里、永商公路南线西侧,这里原为隋堤旧址。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曾携张皇后来永城省亲,在三里道口路北盖了一座行宫。年深日久,行宫倒塌,当地群众习惯称这里为“皇亭”。清乾隆年间,来永城经商的山西人联合在这里建了“山西会馆”,占地30亩,至清末时已有会员一百余家。1938年,多数商号停业,会馆无人管理,墙倒屋塌,1949年秋,永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将会馆拆除,孔子先代故里碑就是在这里首次被发现的。那是1929年,军阀孙殿英驻防永城,他的部队在三里道口挖战壕时,在这里挖出了孔子先代故里碑和碑座。于是,人们就在原址(永商公路南线北侧)将石碑重立起来。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何时、何因,立起的石碑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永商南线公路拓宽,人们在路北挖土垫路基时,又一次把石碑挖了出来,但没有见到碑座。然而,由于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人们的文物意识较差,没有将碑重新立起来,也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是被当地村民拉到村南一口水井旁边,当了垫脚石。1996年春,随着孔子祖籍在夏邑的宣传,引起了一些了解石碑者的质疑。于是,三里道口孔姓村民到村南水井旁,将这块石碑挖掘清理出来,这是石碑的第三次出土。只是因为年深日久和外力的因素,碑体已断成两截,上半部分左上方断了一块,右侧也断了一块。石碑挖出后,被几个孔姓村民用车拉到了蒋口镇的孔庄保护起来。二十一世纪初,永城市文物部门将该碑运到西城区原文化馆院内保存。
    孔子先代故里碑立在永城,本身已经说明孔子先代故里就在永城,石碑上说得清清楚楚:“墓在邑西南龙亢县”。
    关于孔子先祖故里和墓址的问题,清代雍正《河南通志·古迹》一书中说:“孔子先代祖墓,均在酂台西北之龙亢集南。”酂台,就是今酂城镇境内的萧何造律台,也称酂台。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古迹志·茔墓》中记载:“孔子五代先茔,在酂县之龙亢集南”。该县志《人物志·名贤》中首列的就是孔子先祖正考父、孔父嘉,记载了他们的有关事略,并加了按语:“孔子之五世祖以上祖墓,郡志载其皆在酂台之龙亢。今龙亢在县西南五十里,故首列之”。清代诗人蒋梦尾曾写诗《龙亢行》一首:
    龙脉千年老不死,长抱孔墓环浍水。
    六坟灵气满寒空,野花岁岁上坟红。
    为昭为穆蔓草中,东西泗水遥相通。
    多栽翠柏和青枫,蟠根永护来去龙。
    关于孔子五代先祖的墓地,我曾走访过市原文化馆馆长魏自亮。魏自亮系夏邑县人,1953年任酂城区文化站站长,负责管理酂城、酂阳、龙岗、叶庙的文化工作。他告诉我,1954年,他到龙岗实地考察过孔子先祖茔墓,其墓地就在现在的龙岗镇镇政府西面、十字路口往南的老南街路西。当时还有五个坟头,老人们称其为“孔林”,也有人称其为“圣人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规划宅基地时,其墓被平掉了,但村民们知道这里是孔陵圣地,没有人去动土建房。
    关于孔子祖籍问题的学术争论,从明代以来,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停止过。原立在永城三里道口的孔子先代故里碑,应该说是对孔子祖籍在哪里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回答 [/P][P]

    1996年5月的一天,我得到一条新闻线索:永城市西城区三里道口出土一块孔子先代故里碑,而且还有人拍了照片。那时我还在市广播电视局上班,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得到这条新闻线索后,第二天我便带领电视台、电台的记者到现场进行实地采访。因为石碑已经被孔姓村民运到了蒋口镇的孔庄,所以,我们来到了孔庄。
    那是一块断裂的长方形青石碑,对合起来量了一下尺寸,高1.80米,宽0.66米,厚0.20米。碑文为阴刻竖写,字体为端庄俊秀、十分规整的唐楷。石碑正中,从上至下为“孔子先代”四个大字,接下来从右至左刻有“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孔子五代先祖的名字,比“孔子先代”四字略小。名字下面,石碑正中,与“孔子先代”四字垂直方向、字体同大,为“故里”二字。连起来念即为“孔子先代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故里”。石碑左侧,正考父、孔父嘉名字的上方,自上而下刻有一行字体略小的工笔楷书:“墓在邑西南龙亢县”。龙亢县,即现在永城市西南的龙岗镇,汉时曾在此设县,称龙亢县,属沛国。三国魏时,将龙亢县并入酂县,即现今永城市酂城镇。这一行小字说明,孔子五代先祖的茔墓均在永城的龙岗镇。石碑四周为5.6厘米宽的浅浮雕蔓草图案,十分精致美观。石碑上没有记载立碑的时间,但根据有关人士以“龙亢县”的称谓及字体和石碑风化程度分析,该碑当属年代久远,早至唐代,晚至明代。
    采访后,永城电视台、电台均对发现孔子先代故里碑一事进行了报道。我也写了一篇新闻稿,并配发了孔子先代故里碑图片。
    据有关史料记载,孔子的先祖系殷商后裔。周灭商以后,周成王封微子启为宋国国君,建都今日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位,微仲就是孔子的先祖。当传至第四代弗父何时,他却让位给弟弟鮒祀,鮒祀继位称宋厉公。从此以后,弗父何及其后代被宋国封为世袭公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在孔父嘉时,宋国发生了太宰华督政变,杀了宋国国君宋殇公。孔父嘉当时是宋国大司马,因而也未能幸免,同国君一样被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保全家人性命,便携妻带子逃到鲁国邹邑(今山东曲阜)。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长子孟皮、次子孔丘。
    孔子先代故里碑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1996年出土的孔子先代故里碑,实际上已经是第三次出土,而且三次出土都颇具传奇色彩。
    三里道口位于永城市西城区西三里、永商公路南线西侧,这里原为隋堤旧址。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曾携张皇后来永城省亲,在三里道口路北盖了一座行宫。年深日久,行宫倒塌,当地群众习惯称这里为“皇亭”。清乾隆年间,来永城经商的山西人联合在这里建了“山西会馆”,占地30亩,至清末时已有会员一百余家。1938年,多数商号停业,会馆无人管理,墙倒屋塌,1949年秋,永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将会馆拆除,孔子先代故里碑就是在这里首次被发现的。那是1929年,军阀孙殿英驻防永城,他的部队在三里道口挖战壕时,在这里挖出了孔子先代故里碑和碑座。于是,人们就在原址(永商公路南线北侧)将石碑重立起来。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何时、何因,立起的石碑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永商南线公路拓宽,人们在路北挖土垫路基时,又一次把石碑挖了出来,但没有见到碑座。然而,由于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人们的文物意识较差,没有将碑重新立起来,也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是被当地村民拉到村南一口水井旁边,当了垫脚石。1996年春,随着孔子祖籍在夏邑的宣传,引起了一些了解石碑者的质疑。于是,三里道口孔姓村民到村南水井旁,将这块石碑挖掘清理出来,这是石碑的第三次出土。只是因为年深日久和外力的因素,碑体已断成两截,上半部分左上方断了一块,右侧也断了一块。石碑挖出后,被几个孔姓村民用车拉到了蒋口镇的孔庄保护起来。二十一世纪初,永城市文物部门将该碑运到西城区原文化馆院内保存。
    孔子先代故里碑立在永城,本身已经说明孔子先代故里就在永城,石碑上说得清清楚楚:“墓在邑西南龙亢县”。
    关于孔子先祖故里和墓址的问题,清代雍正《河南通志·古迹》一书中说:“孔子先代祖墓,均在酂台西北之龙亢集南。”酂台,就是今酂城镇境内的萧何造律台,也称酂台。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古迹志·茔墓》中记载:“孔子五代先茔,在酂县之龙亢集南”。该县志《人物志·名贤》中首列的就是孔子先祖正考父、孔父嘉,记载了他们的有关事略,并加了按语:“孔子之五世祖以上祖墓,郡志载其皆在酂台之龙亢。今龙亢在县西南五十里,故首列之”。清代诗人蒋梦尾曾写诗《龙亢行》一首:
    龙脉千年老不死,长抱孔墓环浍水。
    六坟灵气满寒空,野花岁岁上坟红。
    为昭为穆蔓草中,东西泗水遥相通。
    多栽翠柏和青枫,蟠根永护来去龙。
    关于孔子五代先祖的墓地,我曾走访过市原文化馆馆长魏自亮。魏自亮系夏邑县人,1953年任酂城区文化站站长,负责管理酂城、酂阳、龙岗、叶庙的文化工作。他告诉我,1954年,他到龙岗实地考察过孔子先祖茔墓,其墓地就在现在的龙岗镇镇政府西面、十字路口往南的老南街路西。当时还有五个坟头,老人们称其为“孔林”,也有人称其为“圣人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规划宅基地时,其墓被平掉了,但村民们知道这里是孔陵圣地,没有人去动土建房。
    关于孔子祖籍问题的学术争论,从明代以来,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停止过。原立在永城三里道口的孔子先代故里碑,应该说是对孔子祖籍在哪里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回答[/P]
1楼
[URL=http://bbs.dahe.cn/read-htm-tid-992941846-fpage-2-page-1.htm]http://bbs.dahe.cn/read-htm-tid-992941846-fpage-2-page-1.htm[/URL]
2楼
衢州派五支合肥支
请在永城当地宗亲保管好.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61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