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姜堰!!!!

楼主
请关注姜堰!!!!
胡锦涛的从政之路

胡锦涛从政之路,再度证明操守与能力仍是官员在大众中位置的定盘星。

从泰州至南京,乘汽车约3个小时,再由南京到北京,坐特快火车需12个小时。时光倒流至40多年前,这段1500余公里的路程,恐怕得需20个钟头。

对于一个普通旅人而言,这样漫长的旅程若没有期待会令人感到枯燥和寂寞。但在40多年前,少年胡锦涛满心欢喜并期待这样的旅程:从江南小镇泰州出发,取道六朝古都南京,到达新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入读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

1959年夏天,年仅17岁的胡锦涛以高分,从泰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泰州童年

在入校简历上,胡锦涛的籍贯一栏填的是“安徽绩溪”,这也是后来官方材料的凭据。绩溪人对此很满意,在出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学者胡适后,绩溪又诞生了一位政治家。

江苏泰州人心里却多少有些醋意。因为从胡锦涛的曾祖父辈起,胡家就搬出安徽绩溪,在泰州姜堰一代生活繁衍。胡锦涛在姜堰出生,在泰州读小学、中学,直到1959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才离开泰州。

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生前做茶叶生意。现在江苏省姜堰市坝口南街上的中心广场雕塑对面有一堵墙,正是胡静之当年经营的胡源泰茶叶店的遗址。胡静之在姜堰出生,其家族一直在姜堰最热闹的坝口开设茶叶店。

高中班长

胡锦涛的母亲李文瑞1920年出生,1949年去世,仅29岁。母亲去世时,他才7岁。
三岁定八十。自幼丧母的胡锦涛,从小就显露沉稳、低调、谨慎、平和的个性,学生时代成绩优异,懂得与人相处。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现泰州二中)读初中。

初中3年,胡锦涛的操行一直得的是“甲等”,初三时胡锦涛就入团了,当时班上40多人,入团的不到10人。在当时“左”的思想影响下,人们对成分看得很重,胡锦涛家开过店,属于小业主,他能够入团说明他的确非常优秀。

胡锦涛在泰州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正值全国上下大炼钢铁期间。他所在的班级下乡劳动,那时粮食供应不足,同学们整天处于半饥饿状态,有的同学把农民收获下来的花生藤上的未成熟的幼米摘下吃(成熟的花生已被农民摘去),不料竟被校长获知,甚为震怒,严厉批评胡锦涛的班主任,责他管教不力。胡锦涛知道后,挺身而出,向校长面陈事实原委,并愿意承担责任。校长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勇气和道义,甚为赞许,也就不再追究了。

胡锦涛后来一步步向上升迁,对母校的教导之恩仍念念不忘。在他调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时,还跟当年的班主任沈进林老师通过信。信中说:如果说自己的工作还有一点成绩的话,可以说得益于母校对我的培养。泰州中学严格治校、执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

读书清华 收获政治

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是胡锦涛人生的一大转折。在校期间,他同样表现得很出色,大学6年,除一门功课得过4分外,其余全是5分。

读书期间,胡锦涛结识了与他同级的刘永清。后来,这位外表秀丽柔弱的女子成为他的夫人,她为了胡锦涛的事业甘愿放弃在京城的工作和生活,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与他相守相伴,患难与共,并为他生育一子一女。

另一大收获则是政治上的。1964年,胡锦涛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清华大学从50年代开始,就一直坚持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1965年大学毕业后,胡锦涛曾留校任教,并继续担任政治辅导员。1968年,他奔赴大西北的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工作。直到1982年他被提拔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才重回北京。

在甘肃的很长一段日子里,胡锦涛做着基层工作,从1968年至1974年,他先后在水利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历任过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1974年,胡锦涛调任甘肃省建委秘书。

1975年,胡锦涛被提拔为甘肃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年,胡锦涛出任副厅级的甘肃省建委副主任。这是他进入政坛的第一步。两年后,即1982年9月,胡锦涛以列席代表身份出席中共十二大。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为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胡锦涛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回到兰州后,胡锦涛随即出任甘肃省团委书记。

不到3个月,中央调他回北京出任团中央总书记处书记,当时他只有40岁。

治边平暴

胡锦涛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时候,团中央书记处一共有7位书记,团中央第一书记为王兆国。他们带头轮流冲洗厕所,当时的情景现在看来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当时王、胡两人确实经常这样做。这段往事至今还在团中央内部传为美谈。

1984年,王兆国上调中央办公厅主任,胡锦涛接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1985年,胡锦涛调离团中央,赴任贵州省委书记。

1988年10月,胡锦涛面临在贵州的一次重大考验。贵州大学一些学生因内部矛盾引发争斗,结果导致数千名学生冲出校门,上街示威。胡锦涛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贵州省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亲自深入到学生当中,诚恳地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种温和措施成功地化解了学生们的怒气,事态很快得以平息。胡锦涛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得到一次成功体现。

1988年底,胡锦涛被调往生活环境更艰苦、政治环境更复杂的西藏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西藏一部分藏人正在进行分裂活动。时人分析认为,这次临危受命与胡锦涛在贵州时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波澜不惊地平息学生示威有直接的关系。

胡锦涛果然不负重托。他一方面与藏族干部搞好关系寻求支持,一方面主张对“藏独”者采取强硬手段,他的“一手硬,二手软”不仅控制了局面,而且使他进一步获得中共高层的欣赏。

一位江南学子,投身荒凉的大西北,两任“封疆大吏”,历经多重恶浪险滩,劳过筋骨,苦过心智,有着非凡的历练。有人这样总结胡锦涛的履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结束时,胡锦涛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常委。10年后,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开始进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开始让全世界逐步熟悉他。

中南海十年务实为重

从1992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以来,胡锦涛显示出一种务实之风。务实,正是当下中国需要的一种品质。

经验与年纪有关

2002年11月15日11点30分,身着清一色的藏色西服、白衬衣、红底白点碎花领带的九名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成员,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外鱼贯而人,开始与媒体记者见面。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胡锦涛走在了最前面。这位原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中惟一的留任者,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微笑,挥手,语调柔和,思路清晰。面对中外记者,身份已经改变的胡锦涛,一如既往地温文尔雅与沉着镇定。

“我代表新当选的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的信任。”胡锦涛微微侧头,开始为在场的记者一一介绍其他八位政治局常委。当介绍第七位、原广东省省委书记李长春时,他顿了顿,微笑着补充:“他是我们当中最年轻的成员。”

此时此景,时光仿佛回到了10年前。

几乎是同样的背景:在十四届一中全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着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特意向众人介绍说:“这是一位年轻人,50岁不到,今年49岁的胡锦涛。”

转眼10年飞逝,当年中央七名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走到前台,成为中国新领导集体中的领导军人物。

价值取向:务实为基调

在基层的突出表现,成就了这位年轻的政坛明星。1992年10月19日,是胡锦涛政治生涯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向不事张扬的他,骤然站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当天,美联社发回专电,称胡“是出人意料的人物”。

进人中南海,应算胡锦涛在高层的政治生涯的真正开始。尽管胡锦涛为人处世极为低调,极少在媒体出现,但人们仍能看到他这些年所作出的业绩:

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处理复杂纷繁的党务工作上,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精明强干:党内事务井井有条,思想教育有所创新,且能努力做到使全党思想与中央保持一致。

深入基层,到地方广泛了解情况,是胡锦涛工作的另一重点。

胡锦涛每年都要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在了解当地情况的同时,把中央的精神传达下去。在甘肃,胡锦涛要求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在福建,他强调要在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河北,他重申加紧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在四川,他号召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难得机遇,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是2002年,胡锦涛还马不停蹄地先后到黑龙江、广西、青海、辽宁、云南等地视察。

1999年初,在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遭遇阻力之际,胡锦涛受命成立专门小组,协调国务院推动机构改革的实施。

勤勉务实、谨慎持重的工作作风,让胡锦涛博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无言也是力量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在世界上影响力日渐巨大的新兴大国来说,权力的新老交替无疑会引起全世界舆论的关注。

尽管在十六大召开前,海外舆论界就对中共最高领导人人选进行了诸多揣测和研究,但真到了胡锦涛就任总书记一职时,不少人仍是雾里看花,对他知之甚少。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以《谁是胡?》的大字标题,来表达对中国这位新领袖的不甚了解。《纽约时报》在胡锦涛当选总书记当天,发表《神秘的掌舵者》一文。文章评价说,胡以长时间的行动向众人展示了一个慎重、忠诚、灵活的共产党官员形象,但他在登上权力高位之前,从没就中国改革开放中遭遇的经济政治问题,表露过自己不同的观点。

“神秘莫测,谨言慎行”。这是国外媒体为胡锦涛的形象下的调子。对此,国内人士则表现出更多的理解。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卢先福说,低调不等于无所作为。胡锦涛任党校校长近10年,做了不少实事,尤其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他非常重视,多次倡导学者们进行广泛的思想理论探讨。“胡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在我们教职工中很有威信,口碑很好。”

请外国专家学者和官员讲学,引进市场理论方面的书籍为教科书,鼓励学者们进行政治制度研究和民主自由辩论……在胡锦涛的领导下,学术气氛浓郁,并具有实践精神的政治改革研究前沿阵地。

内外有所不同

曾有人说,专职处理党内事务的胡锦涛很少出访,在外交领域无疑比较薄弱。

而事实上,一些接触过他的人认为,胡锦涛在外交上也丝毫不逊色,他显示出的沉稳儒雅、不卑不亢的作风,给各国领导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98年,胡锦涛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后不久就成功访问了韩国、日本等邻国,其落落大方的形象深受媒体赞誉。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谈起与胡锦涛的会见情况时说:“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能够非常坦率地交换看法,就像老朋友一样。”

2001年10月,胡锦涛开始了首次对欧洲的访问。这次访问被外界誉为“接班人的首次重要国际亮相”。那次欧洲之旅,胡锦涛会见了德国总理施罗德、英国首相布莱尔等政要。驻德使馆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回忆起当时见到胡锦涛的情形:“他举止文雅,语调温和,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切,很有大国领导人的风度。”

然而,胡锦涛真正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应是2002年5月初对美国的访问。在结束对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访问后,胡锦涛开始了首次对美国的正式访问。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官方还是舆论界,早就对这位中共未来的接班人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访美前的一个月,美国《时代》周刊就以胡锦涛为封面,介绍这位可能的“掌舵者”。而美国官方,更是主动提出让胡锦涛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会面。据悉,这是中共高层首次进入五角大楼。

一名美国国会议员评价说:“(胡)温文时髦,头发永远梳得齐齐整整,说话永不会不合时宜。”美国之行让他的国际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未来路径

在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平稳、最有序的权力交接仪式后,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面对两千多名党代表,对未来如此期许:“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会更加美好的!”

然而,不少西方媒体仍在不停地追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将要把中国政治带向何方?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学者说:“胡属中国‘文化大革命’后兴起的一代,目睹意识形态带来的茶毒,所以,在这方面可能更为开明。同时,他有很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深深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知道中国的当务之急,所以,应该更加务实。”

同时他也认为,这次平稳的权力移交,证明中国政治已经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后个人对政治局势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小,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将更多以集体领导的形象出现。常委由7个变成9个,无疑也显示了这方面的趋势。

“新的领导集体在具体问题上会有所创新,有所建树。但那些被证明了的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必将为他们所传承。”

学者们预测,就胡锦涛的个人性格、爱好和经历而言,无疑也会更具开放意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政治家的个人事迹。譬如,很多人对胡锦涛的多才多艺产生兴趣。据悉,胡锦涛热爱文艺和运动,当年还是清华舞蹈队的得力干将,狐步舞、交谊舞都跳得相当不错,在团中央,还经常在晚会上表演独舞。在清华大学的BBS版上,胡锦涛的小校友们对胡英俊不凡的外表津津乐道,不少人写道:他真的很帅。 (摘自邯郸党风)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08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