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孔氏后裔的渊源

楼主
甘肃武威孔氏后裔的渊源
河西这块得天独厚的绿洲,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考古证明,远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4000年前居民的文化发展情况,已经与中原地区相接近。武威城西北一里处的皇娘娘台,1957年曾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从出土的铜器来看,生产力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从出土的大量石刀、石镰、石磨盘推断,那时已经有了原始的农业;从出土的大量石璧来看,商品交换已经发生,充当交换手段的货币也已出现;从男女葬式和随葬品来看,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已经形成,私有制也已出现。
    据乾隆时成书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记载:武威在战国以前,是少数民族西戎部落的驻牧地。西戎是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在河西地区居住的是古老的羌族。
    战国时期, 河西为月氏占据。月氏是一个比较强盛的民族,有强大的军队,其实力足以和匈奴相对抗。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为单于之后,势力空前强大。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击败了月氏,占领了整个河西。匈奴统治河西走廊东端的是休屠王。休屠王在今武威城所在地,修筑了盖臧城,在今四坝乡的三岔堡修筑了休屠城,为自己的宫殿所在地。
    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过焉支山干余里,斩首虏近900级,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天,又出兵逾居延海,向南抵祁连山下,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4万余投降汉朝,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同时打通了中原与现新疆的通道,开辟了中亚丝绸之路。
    ●
    元鼎二年(前115),汉朝在河西地区开始设置郡县,先设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到元鼎六年(前111)又从武威郡中分出张掖郡,酒泉郡中分出敦煌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朝武威郡在今民勤县东北百余里处,已被腾格里沙漠吞噬,姑臧(即现在的武威)原名盖臧,是匈奴语,因盖臧山而得名,后讹为姑臧。东汉时又将原属安定郡的鹳阴、祖厉和张掖郡的显美划归武威郡。姑臧一直是两汉时期武威郡的治所。
    三国时,武威郡属于魏国,仍以姑臧为郡治。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置凉州,以姑臧(今武威)为州治,并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州刺史,这是武威为凉州治所的开始。当时的凉州管辖范围为整个甘肃,青海,和宁夏。
    西晋初年,鲜卑树机能在陇右反晋,凉州刺史杨欣战死,整个河西与中原的交通断绝,晋武帝派勇敢善战的马隆镇压了树机能的反抗,并接任武威太守,郡治仍在姑臧。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永嘉五年(311)匈奴刘聪攻入洛阳,麟嘉元年(316)刘曜又攻入长安,西晋灭亡,历史进入东晋。这一时期北方的地方势力和少数民族贵族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河西进入了“五凉”割据时期。“五凉”中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姑臧。
    汉族人张轨,原为西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八王之乱”后,北方各地出现割据政权,凉州与中原隔绝。以后张轨的子孙们称王割据,是为前凉。前凉国力最强时,曾向西域用兵,征伐龟兹、鄯善等国,取得了胜利,国威远震。辖境共22郡,占有凉、河、沙3州之地,是北方的强国。前凉从张轨到张天锡,共9代76年。
    东晋太元元年(376),前秦苻坚攻前凉,前凉王张天锡败于赤岸,投降于前秦。前秦派梁熙为凉州刺史,镇守姑臧。
    太元十一年(386),前秦派去西域伐龟兹的骁骑将军吕光东归,受到梁熙的阻挠,吕光杀梁熙,取姑臧,后光闻苻坚为后秦姚苌杀害,便自称“大凉天王”,置百官,定年号,建立了后凉。后凉建国初期,国土与前凉相等。后因吕光用刑太苛,人民不堪役使,部属背叛而分裂。吕光死后,子侄又互相猜忌,骨肉相残,国力虚弱,东晋元兴二年(403)为后秦姚兴所灭。后凉从建国到灭亡只延续了18年。
    元兴二年(.403),后秦派王尚为凉州刺史。广武郡公、河西鲜卑大都统秃发乌孤从后凉分裂出来后,占据祁连山南麓地区,建立了南凉,定都于乐都(今青海乐都)。后凉投降后秦,南凉王秃发溽檀为取信于后秦,假意取消年号,给姚兴送了一份厚礼,姚兴便封他为凉州刺史。东晋义熙二年(406),溽檀从乐都迁于姑臧,名义上是后秦的臣属,实际上是一个国王。南凉占据姑臧后,与北凉时常发生矛盾,河西的地盘被北凉占去大半。南凉为了保住后方,于义熙六年,又从姑臧迁都乐都。南凉占据姑臧约3年多。
    早在东晋隆安元年(397),建康太守段业即背叛后凉,建立了北凉。后被蒙逊(匈奴族)所杀。蒙逊向东扩展,赶走秃发溽檀,占据姑臧。于义熙八年迁都姑臧。宋元嘉十六年(439),北凉被北魏所灭。北凉统治河西27年。
    北魏灭北凉,姑臧仍为武威郡和凉州治所。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北周所取代,武威又属于北周。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改州为郡,姑臧为武威郡郡治,。
    隋末,天下大乱。伴随着农民起义,各地隋官乘机割据,称王称帝。大业十三年(617),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次年即皇帝位,建元安乐。他向东打败了割据兰州,在张掖消灭了曹琼的势力,进而又占据敦煌、西平、袍罕等地,辖境扩大到了大夏河流域。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武德二年(619),唐派安兴贵到姑臧劝说李轨向唐称臣李轨,执意不从。安兴贵与其弟安修仁联合凉州的少数民族打败李轨。轨被执送长安后处死。李轨的割据不到两年就灭亡了。
   唐初,凉州仍沿用隋朝建置,姑臧为武威郡郡治。贞观元年(627)唐分全国为十道,凉州属陇右道。景云元年(710),因陇右道地域辽阔,分黄河以西为河西道,设置河西节度使‘,治凉州,派驻重兵防守。天宝元年(742)又改凉州为武威郡。    .
    唐广德二年(764),因“安史之乱”河西兵力内调,吐蕃遂攻入凉州。直到咸通二年(861),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才率军收复凉州。但不到10年,凉州又被吐蕃咀末部占领。
  .  从唐末到宋初,凉州居民多为吐蕃人,少数为汉人。他们自立政权,与中原政权保持联 前期是汉人掌权,后唐时凉州地方官孙超遣人到京师(洛阳)朝贡,被封为河西节度使其后李文谦、吴继兴、陈延晖、申师厚等都担任过凉州地方官。后周显德元年(954),申师 厚被逐,凉州地方的政权落入六谷吐蕃之手。
  .  宋朝建国之初,凉州政权掌握在六谷吐蕃折逋氏手里。后来西夏的崛起,迫使六谷吐蕃向宋朝靠扰,请求派官到凉州任职。至道二年(996),宋朝派丁惟清为凉州知州事。
  .宋咸平六年(1003),党项羌攻陷凉州,知州丁惟清被杀。1036年,河西被西夏占领,西夏在今武威设西凉府,统治约190余年。公兀1226年7月,蒙古军队攻占西凉府,西夏守将斡札箦投降。蒙古占领凉州初期,仍沿袭西夏旧制,以凉州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1278),元朝在武威城西北30里的永昌府设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属永昌路。
    明朝建立后,洪武五年(1372),宋国公冯胜进军河西,赶走了元朝残余势力,废永昌路,仍为西凉州。于洪武九年(1376),置凉州卫。
  几千年来,除汉,唐,明对河西行使主权外,大多数时期河西是蛮夷所治,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入武威,武威一时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公元1036年,西藏吐蕃首领在武威与蒙古代表举行会盟,确定西藏归顺中央政权。
  在风起云涌的明朝以前,河西没有孔氏,1372年孔氏兄弟二人随军到武威,战后遂留守戌边,在这片广袤的绿洲繁衍生息,并向周边地区迁徙,
武威城西50里处至今留存武威孔氏先祖坟莹--凤凰台。当地老人都知道此处葬埋着孔氏先祖十八代。此后树大分枝,后裔又在自己聚居地形成新的祖坟,但武威孔氏后裔都知道凤凰台是先祖坟莹。
这次续谱时统计孔氏后裔在世者2300多人,男丁1200余。入谱878人,全为男性。
1楼
这兄弟两人是谁?来自何地呢?
2楼
   由于我是长房长孙,全家人对我格外宠爱,我家三进大院最后院堂屋内供奉祖先神位,除非除夕祭祀,平时无人进去。唯我例外。爷爷为求安静,1958年开始让我在堂屋我爷爷孔庆希教我习贴,由于当时摩贴奇缺,我偷偷将紫檀木匣内线装书拿出常常临摩。直到1964年,我将自认为写的较好的部分临摩本存了起来。后来接踵而来的(四清)、十年动乱中,我奶奶(激进派)带头破四旧,将堂屋内供奉祖先神位、神主等包括字画骨董毁于一炬。1972年房屋拆迁,我在整理破旧时翻出临摩本,仍不知所载何物,准备抛弃时被叔叔发现。他在欣赏时始辨出是神主残页,他遂拿去整理并抄录。可惜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有些内容无法联系,2002年续谱时他找出辑录本,发现比较连贯的是:元伸(子三)子之肃(子二)子赣--思度--克佐--希润--公漠公汉--彦信--承浒--宏月--闻枝--贞昕--尚祖--衍怀--兴泗(兴流)--毓文--传永--继懿--广甲----昭锡,据此,叔叔繁祯又根据回忆续曾祖宪卿,祖父庆希。现在对照世系图应认定是西林户。不知是否确切,我们2004年将登记表送到曲阜办公室蒙德铭审核,至今没反馈疑义,所以来武威的始祖应为公漠公汉二人,至于来自何地已无从考证。昨日贴子所叙凤凰台葬埋着孔氏先祖十八代笔误应为十代。谢谢卫东关心!
3楼
"元伸-------希润"世系确实是西林户的。但是公汉、公漠民国谱没有记载。
4楼
   是啊,这也是我们所疑惑的地方1究竟是民国时期未续谱,还是另有隐情?再怎么才能补憾,请卫东赐教!他们到西北来繁衍生息500多年后才逢民国续谱,是地处边远信息闭塞还是什么原因?可他们又保存族谱!老辈们疏忽的事真令现在的后裔头痛。老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几年来我费尽心机,无奈人事久远,无力回天,武威比较关心并有文化的长辈只有我叔叔,年近70岁,他亦尽力了。
5楼
你们言字辈的祖先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