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梁漱溟--到南怀瑾--到于丹
作者:齐乃民  文章来源:  点击数 209  更新时间:2007/2/23 18:49:28  文章录入:admin


    近来网上新闻因孔子标准像和祭祀孔子大典引发网友评论:“打倒孔老二”“打倒孔家店”“打倒臭老九”的喊声响成一片,随声附和者多数是看热闹的青年。时至今日,如果我们的青年和普通民众还象元代和文革时期一样,肆意践踏我们最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这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灾难和悲哀!

  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是得鱼忘签,得免忘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话。那么我们的改革者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大兴教育改革之伐,100年的断代层,使我们的青少年面对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和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一片茫然;为人师者已不知国画、书法之美,传统典籍之精,历史积淀之智,人文传承之火,华夏强盛之源.....

  物欲横流,人文沦丧,这是一个个性张扬、展现自我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心灵放逐而无所依托的时代。在寒冷的严冬;在荒芜的沙漠;在寂寞的雨夜;在落日的途中;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什么才是我们唯一的慰藉和归宿? 

  世纪老人冰心自问《我的家在哪里》;张岱年重提天人合一;张承志呼唤《清洁的精神》;韩少功深思雷同的《世界》;余华探求生命的意义;梁晓声论证民族和金钱的关系;余秋雨走出书斋;易中天品评三国;我们回归的脚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越来越紧迫,越来越沉着。

  从不避斧钺、犯颜廷争的梁漱溟;到经史合参,追本溯源的南怀瑾;到拨开浮躁,涤荡心灵的于丹。在待雨旱禾的观众和网友们欣喜交集、如沐春风的好评如潮下,我们的民族仿佛经历了漫长的梦靥后,再一次慢慢地找回了自我。虽然还有些犹豫,还有些疑惑,但已拷心自问,目标坚定!
   
   面对冰封已久的心灵和欲望遮掩的双眼,如同梁漱溟先生满怀信心地站在1979年寒冷的冬天里,我们不禁要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