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有關最早來台北屏東宗親狀況
作者:孔祥祺  文章来源:  点击数 330  更新时间:2007/1/5 21:36:14  文章录入:admin

(一)      屏東一支孔德元宗親之發現頗具戲劇化。緣于1989年4月3—8日(即國民黨執政時期),中央國家圖書館舉辦“尋根”活動(意涵爲清明節前後,系慎終追遠傳統文化),當時筆者于會場遍尋無著,經向主辦單位查詢,答複爲“不怕麻煩的話,可試向台北市金華街183巷5號教會查詢。”始知美國猶他州一國際家譜學會,系世界具有百年曆史在鹽湖城花崗岩山洞之內,在此找到一索引小冊,經一、二次失敗,一無所獲,第三度申請,調閱微縮影片。在無望中,竟發現“曲阜,屏東散戶孔德元,家居新埤鄉”,即以函件寄往新埤。突然獲一電話,回應之下,竟是孔德元,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喜出望外!
(二)      此次于2006年2月19日屏東之行,孔祥祺、孔令鑫、孔令宜三人同往。發現屏東早期來台祖先,其經過路線曲折而遙遠,首途華北,輾轉江南,而至嶺南;再渡海抵屏東登陸。其宗祠所供奉系一長方形特制牌位(10×10×25公分),據孔德元、孔世(令)志指稱“此爲早年祖宗來台的信物”。牌位正面並列兩行書寫:(右面)“至聖先世孔夫子之神位”,中間隔一分界線,(左面)“孔氏曆代高曾祖之神位”。造型古樸莊嚴,由于年代久遠,加以風化,香熏,已呈黑色方牌位(不同于一般牌位只用一行字),上覆蓋一新紅布,感受到孔裔子孫不凡的倫理思想與生生不息的承續。那種小心翼翼、恭敬的維護,保存與孝心,在在令人肅然起敬。
(三)      發現屏東聚居住宅與宗祠(家祠),包括舊與新屋,一律稱爲“魯國堂”,排列順序爲“魯堂國”,似有隱喻雖久居異鄉人仍未忘故土之民族情操。又年代較久建宅,屋頂前端,大門之上,續以對稱嘉禾,圖形中央書一“孔”字,似以孔姓爲榮,由來日久。進入祠內,擡頭可見正面中堂,懸有孔子行教像(30×40公分),已見表面班駁,色彩退淡。但仍奉若神明,每日朝拜,但非宗教行禮,而是尊孔崇祖。另有孔德聖宗親,事後于2月21日來電,以該孔子像已陳舊失修,似現不敬,希望筆者能贈以新像,雖允設法贈以新像,但舊像仍放原處爲宜,以示年代久遠,曆久不忘本;且文化遺産愈古老愈有價值。

台灣三大孔裔聚居族群概況:

(一)屏東:大致根據孔德元、孔令志等宗親口述:“本支家中牌位顯示,祖先來自嶺南,牌位標示自68代始;另其孔子世家譜(清朝屏東支系),62代終,63—67代資料阙如。”分布情形如下:
1、新埤:孔德元一支世居新埤鄉,以務農爲主,約50余戶。
2、東港:以漁撈、水産加工爲主,約20余戶。
3、萬巒:以務農爲主,台灣萬巒豬腳久負盛名。
(二)新竹:新竹以孔昭順爲中心,其原籍曲阜,五胡亂華,遷徙廣東梅縣、豐田、海豐等地,再轉進台灣。孔昭順早年任教多年,後任新竹圖書館長;晚年任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貢獻良多。新竹聚居,以芎林鄉、竹東鎮爲主,多數務農;其它多散居于新屋鄉等,多務農,部分從事公教。
(三)桃園:以孔繁昌、孔繁光爲主,清代來自福建永定,聚居以龍潭最多;又孔江明,原是新竹系,因爲高科技人員,工作、居家均在桃園,所以情同一家人,故三人互相合作,新竹、桃園兩地組成一孔氏大家庭,每年春後,必聚會一次,2006年2月5日于龍潭三坑參與聚會近300人,多達28桌之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