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就刘清平辱骂孔子致复旦大学公开信
作者:联谊总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5/6/10 1:05:18  文章录入:admin

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并许宁生校长:

       近日,惊悉你校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教授刘清平在新浪微博公开以极其下流无耻的语言辱骂孔子、孟子等古代圣贤,凡对中华文化有基本温情与敬意者闻之无不惊愕!当今之世,竟有如此禽兽!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之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巨大贡献人所共知、人所共仰。仁人君子皆有敬畏圣贤与民族文化之心,“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当年,孟子捍卫孔子与儒学核心价值观,“辟杨墨”,使儒学获得新的发展,因此,儒家文化又称为孔孟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视察孔子故里曲阜时,指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孔子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做人民满意好老师的号召,提出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仁爱之心,要有扎实的学识。这四点要求正出自《论语·述而》篇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牟钟鉴教授在《孔子公开课》第一讲指出:“神话孔子是不对的,丑化孔子是罪过,敬重孔子应是常态。在历史上,凡是坚持孔子儒学确立的精神方向并能认真实施的时代,便是治世、盛世;凡是公然背离精神方向,或者扭曲它、架空它、僵化保守、不思进取的时代,便是乱世、衰世。2000多年的社会历史实践,反复检验着儒学精神的正确性。”

       高校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教师正是文化传承的主导者。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不能只有基本的做人规矩与底线,更要有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可这位刘清平者别说做一名大学教授,就连人也算不上啊!更别说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在当今盛世初现之时,竟有如此背离孔子儒学之逆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在刘清平身上,这个“几希”显然已经荡然无存!怎么还可以窃取名牌大学之教职!如果中国的名牌大学豢养这种东西,岂不是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官方网站显示,刘清平不知何时被复旦大学容留。其实,刘清平在文化界与教育界早已臭名昭著。在武汉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工作期间,就开始有目的寻找传统文化研究权威专家进行诡辩。在与郭齐勇先生的辩论中,以反对儒学核心价值“孝”等主题混淆视听而获得劣名。没有孝道,中国文化的根何以立?中国精神的魂何以安?但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以反民族优秀文化、到处宣扬西方邪说的败类,居然被复旦大学容留。

       复旦大学创始校长马相伯先生取《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兮复兮”为贵校校名,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的《论语》。刘清平史无前例地将复旦大学的斯文扫地,复旦大学有识师生深以为耻辱!

       孔子的学生子贡当年回应污蔑孔子时,用了这样的话:“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刘清平肆意辱骂孔子,并不能毁伤孔子形象于一毫,所毁伤的只是他自己的禽兽之品与复旦大学之名声!

       孔氏家族的传承世系分明,家谱续修不断,时至今日,孔子后裔已逾300余万,入《孔子世家谱》者达200万之众。刘清平公开辱骂孔子,已经不是学术研究问题,而是肆意辱骂与污蔑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辱骂与污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对300万孔子后裔的极大侮辱!无知不可怕,无耻最要命!

       是谁给了刘清平对抗民族优秀文化的负能量!

       是谁给了刘清平污蔑中华孔孟等圣贤的胆量!

       是谁在给刘清平提供藏污纳垢的场所与平台!

       刘清平绝不是一个人在“跳梁”!

       刘清平绝不是一个人在“搅局”!

       刘清平绝不是一个人在“对抗”!

       刘清平语言之污秽、行径之卑劣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极大地伤害了广大孔子后裔的情感!我会代表全体孔子后裔,现严告你校:严肃处理刘清平辱骂与污蔑孔子之事!并公开道歉。我们会将视事态进展保留维护名誉的权利!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

                                                          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

                                                          二○一五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