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祭孔的详细步骤祭品以及八佾舞的文字说明

楼主
请教祭孔的详细步骤祭品以及八佾舞的文字说明
各宗亲由于我钱塘支续修宗谱有意将祭孔的详细步骤祭品以及八佾舞的文字说明记载在谱上以传之子孙,不知道有哪位宗亲有详细的说明,包括从一开始要准备的到各种仪式动作,十分感谢!

1楼
[B]刚发现您的帖子,由于时间原因,先给您发一点[/B]

[B]转——孔氏戊子清明家祭图片[/B] 孔卫东,2008-04-01 14:56:35



[SIZE=3]通赞(德班)宣布祭礼开始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0304.jpg[/IMGA]

河南族人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259.jpg[/IMGA]

上海族人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223.jpg[/IMGA]

司樽官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442.jpg[/IMGA]

司盥官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351_0.jpg[/IMGA]


祭官就位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0649.jpg[/IMGA]

主祭官孔众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701.jpg[/IMGA]



敬献花篮 (重庆文海夫妇)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5644.jpg[/IMGA]

上香礼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546.jpg[/IMGA]

诵读祭文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140204.jpg[/IMGA]

参祭族人行四拜礼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841.jpg[/IMGA]

观礼亲友行四拜礼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954.jpg[/IMGA]

饮福[/SIZE]
[IMGA]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8/03/31/231757.jpg[/IMGA]


2楼
金山灣區第十九屆祭孔大典程序表
19th Annual S.F. Bay Area Confucius Memorial Ceremony


 
 
 司儀:楊汝平、何台屏
釋奠佾舞指導老師:馬嘉玲
佾舞:思源中文學校
   萬象表演藝術中心
釋奠典禮開始   Beginning of ceremony
鼓初嚴   First drumming
鼓再嚴   Second drumming
鼓三嚴   Third drumming
執事者各司其事  Ceremonial attendants assuming position
糾儀官就位-孫學儉  Ceremonial supervisor assuming position
陪祭官就位-齊魯會館理事、中文學校校長 Accompanying consecration officers assuming position
分獻官就位-曾慶源、李奇茂、張學海、
            戚良雁、孫燕福、于愛珍 Secondary consecration officers assuming position
正獻官就位-劉一忠、 Principal consecration officer in position
啟扉   Opening the gates ( Gates opening )
瘞毛血-象徵土地萬物生生不息之意 Burying the sacrificial remnants
迎神-象徵迎尊師重道之精神 Welcoming the spirit
全體行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Bowing (first bow, second bow, and third bow)
行初獻禮
獻香   First consecration for Confucius and disciples  
Offering incense  
恭讀祝文   Chanting the eulogy
全體行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Bowing(first bow, second bow, and third bow)
行亞獻禮
獻花   Second consecration for Confucius and disciples
Offering flowers
行終獻禮
獻爵   Final Consecration for Confucius and disciples
Offering Wine
全體行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Bowing(first bow, second bow, and third bow)
送神   Escorting the spirit
復位   Resuming positions
闔扉   Closing the gates
撤班   Withdrawing the positions
禮成   Conclusion
古箏演奏-傅旭芳古箏學院 Traditional Chinese string (Zither) ensemble
禮運大同篇 中文-中文學校教師朗讀
      英文-楊汝平、何台屏 Group recital-The great commonwealth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致歡迎詞-召集人李競芬 Welcoming speech
貴賓致詞-曾處長慶源、李奇茂理事長 Guest Speaker

3楼
《江南孔氏族谱》中有详细的记录。
4楼
祭孔程序:http://www.kong.org.cn/bbs2/a/a.asp?B=55&ID=37274
但注意这个程序在各地宗祠祭祀时是不能使用的。
5楼
释奠礼舞谱乐谱
转自华夏复兴网 明後期制度,根據李之藻《頖宮禮樂疏》,補入未詳者而已。

人员:
獻官三人,分獻官四人。通賛一人,糾儀官一人,引賛五人,捧爵者九人,捧帛者九人,司尊一人,司洗一人。共34人。

舞樂:
鍾1 磬1 柷1 敔1 建鼔1 搏拊2 琴6 瑟2 篴[di2,直吹]6 笙6 鳯簫2 横笛6 塤2 篪[chi2,橫而左吹]2 麾1 引節2 舞生50 歌6,共97人。

禮器:
鑒于釋奠禮成本太高,建議依照州縣規格:
正壇(各州縣丁祭則增羊一豕一)
兎一(作醢) 棗 栗 菁菹 籩二 豆二 香爐一 燭臺二
東配(二位共一壇,西配同)
兎一 棗 栗 菁菹 籩二 豆二 香爐一 燭臺二
東哲(五位共一壇,西哲同)
棗 栗 菁菹 籩二 豆一 香爐一 燭臺二
東廡(五十八位共一壇,西廡同)
制同十哲
另:酒罇一(連勺一) 罍洗一(連勺一) 盥盆一 羃巾一 帨巾一
爵27。帛(原白色丝绸,宽二尺四寸,长一仗八尺)9。
總計:
羊肉,豬肉,俎二,兔肉醬三,菁菹七,豆十,棗七,栗七,籩十四,酒樽、勺,爵二十七,洗、盆、巾,香爐七,燭臺十四,帛九段。

樂器:
琴6,瑟2,笛6,塤2,篪2,鳳簫2,笙6,篴6,搏拊2,建鼓1,柷1,敔1,鍾1,磬1。
樂有 黃鍾、太簇、仲呂、林鍾、南呂,沒有查到明朝律呂對應,如果以黃鍾=C,則用C,D,F,G,A五音。這樣如果用1=F,則用-5,-6,1,2,3,可寫完樂譜。


協律郎執以令樂歌,立於樂縣之前稍西。制用纁帛,畫升降螭,髙八尺,或以絳繒一幅為之,濶一尺一寸。上下綴版,粉質。上版繪雲,下版繪山,中繪金,似龍三爪而無珠,前升後降,輔以雲氣。朱竿長八尺五寸,顛刻龍首,銜而縣之。升螭向外,降螭向内。樂將作,司麾者舉麾,唱迎神樂奏咸和之曲,舉則升螭見,而樂作。樂闋,則偃,偃則降螭見,而樂止。葢所以指麾樂之始終,亦雷出地奮之意也。毎奏皆次第舉麾,偃麾。以木為架,髹以硃,恒植其上,一云以置於柷。



制蔟紅纓七層,下垂。或用五色相間,以象五聲。每蔟用緑斜皮刻花為葢,上銳下廣,狀如偃鍾,而以紅皮内托,表而出之,覆於纓上為飾。顛之最鋭處皮金縁。口貫以紅絨縧。長七尺,竿長八尺五寸,朱髹塗,金龍首,銜節。舞者當就列時,雙節前引,行列綴兆,則執節者分立於東西兩階舞生之前,以節其舞,閑則植於架上。


建鼓
鼓前後距六尺六寸,面徑四尺,中徑六尺,周二十版,每版中廣一尺,兩端廣六寸。木,大都桑梓楠樟,隨其地宜用之。中貫方柱徑七寸,長一丈二尺,上下半之。方趺,四獸其首外向。頂接朱瓶,上為翔鷺,方盖覆之,繚以紅羅銷金雲花,雙簷,四角有鍍金囚牛如龍首,皆銜璧,翣垂下,與鍾磬虡同。


搏拊
以桑為[鼓去支為桑,sang3,鼓框木],長尺有咫,兩端冒以皮,徑六寸,腹微大,彩繪飾之,金環二,並直釘之,以繫襻焉。閒則卧置於架。
按:腰鼓代之可也。

柷[zhu4]
形類板斗,厚五分,口方二尺四寸,底方一尺八寸,深如之。下有趺,髙廣二寸。傍有孔圓徑六寸,納手於中持椎柄以撞擊。椎形如拐,首長一尺,柄長一尺八寸。底中心開一竅,僅容椎柄透出。底外鐵軸貫之,令揺動而拔不出,故名曰止。 擊其三面,而後鎛鍾作,樂起。三面繪山一面繪水,中用黃。柷用楸木,止用梓木。



形類板箱而覆艮覆椀也。 長三尺六寸。廣一尺八寸。髙一尺。底向上,其下有趺,髙廣二寸,此其座也,髹以硃,座上有物形如睡虎。身長三尺,首髙一尺二寸五分,尾髙一尺一寸,背上刻二十七鋸齒,名曰齟齬,繪以白色黒紋。其戛擊者曰籈,古以木,長尺廣寸厚分如界尺。今用竹,長二尺四寸,析其寸為十二莖以莖,擊三,以柄擽三而樂止。


明制營造尺:1尺=32cm。但禮器應當用周尺:1尺=23.1cm


釋奠儀
参礼者前期五日齋戒,沐浴更衣,飲酒不得至亂,食肉不得茹葷。不弔喪,不聼樂,凡凶穢之事皆不得預。 前一日著公服省牲,無爵者道袍深衣皆可,陳設如圖。
正祭日:
獻官、執事先入戟門盥洗,北面四拜,獻官退出,執事之捧爵者入廟中,闔戶。通賛,建鼓樂生就位。其餘執事就位。
起鼓,先以鼓槌擊鼓框三,後鼓一擊兩作,一擊兩作,再一擊而後兩擊。
鼓初嚴,兩擊,兩擊,再兩擊,執事遍燃庭燎香燭。
鼓再嚴,三擊,三擊,再三擊,樂舞生執事者各序立於丹墀兩傍。
鼓三嚴,急五擊,五擊,再五擊,再兩擊,贊引引各獻官至戟門下立候。
通贊唱:樂舞生各就位。(樂舞生各以序進立於殿庭奏樂之所,司節者分引舞生至丹墀東西兩階,各序於舞佾之位。司節在東,則退至東四班舞生之首。在西,則退至西四班舞生之首。相向立。)
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各執事亦各以序進就位訖。)
通贊唱:陪祭官各就位。(各贊引引各分獻官至拜位,各贊引退立東西訖。)
通贊唱:獻官就位。(贊引引獻官至拜位,贊引退立於獻官東西兩傍相向立訖。)
通贊唱:瘞毛血。(執事者捧毛血,正廟由中門出,四配東西哲由左右[右字疑衍文]門出,兩廡隨之,瘞於坎,遂啓俎蓋。)
通贊唱:迎神(舞生執羽籥,麾生舉麾)。唱:樂奏咸和之曲(擧麾,建鼓從容三擊,擊柷,鎛鍾,作樂)。樂半,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獻官以下倶拜訖,麾生偃麾,樂盡櫟敔,三拍頭,三掃齟齬)(樂每句如大哉孔聖,後加建鼓一,搏拊左擊,右擊,合擊,建鼓一,搏拊左擊,右擊,合擊,建鼓一,搏拊左擊,右擊,合擊)
通贊唱:奠帛行初獻禮。(捧帛者各捧帛,執爵者各執虛爵。)贊引詣獻官前,唱:詣盥洗所。(引獻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贊引唱:搢笏。(獻官搢笏,盥畢進巾)贊引唱:出笏。(獻官出笏)贊引唱:詣酒罇所。(引獻官至酒罇所)贊引唱:司罇者舉冪酌酒。(執爵者以爵受酒,同捧帛者在獻官前行。先聖帛爵由中門入,四配帛爵左門入,各於神案之側,朝北立。贊引隨引獻官,亦由左門入)贊引唱:詣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前。(麾生舉麾)通賛唱:奏寧和之曲。(擊柷作樂,贊引引獻官至神位前)唱:跪。(獻官跪)唱:搢笏。(獻官搢笏,捧帛者轉身西向跪進帛於獻官右,獻官接帛)贊引唱:奠帛。(獻官獻帛,以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前案上,執爵者轉身,西向跪進爵於獻官右,獻官接爵)贊引唱:獻爵。(獻官獻爵,以爵授接爵者,奠於神位前)贊引唱:出笏。(獻官出笏)贊引唱:俯伏興平身,詣讀祝位。(讀祝位設於廟中香案前,贊引引獻官至祝位,麾生偃麾,樂暫止,讀祝者跪,取祝文,退立於獻官之左)贊引唱:跪。(獻官並讀祝者皆跪)通贊隨唱:眾官皆跪。(陪祭官俱跪訖)贊引唱:讀祝。(讀祝者讀畢,仍將祝文跪置於祝案上,退堂西朝上)贊引與通贊同唱:俯伏興平身。(麾生舉麾,不唱。樂生接奏先未終之樂)贊引唱:詣復聖顏子神位前。(引獻官之神位前)唱:跪,搢笏。(獻官搢笏,捧帛者跪於獻官右,進帛於獻官,獻官接帛)贊引唱:奠帛。(獻官獻帛,以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前案上,執爵者跪於獻官右,進爵於獻官,獻官接爵)贊引唱:獻爵。(獻官獻爵,以爵授接爵者,奠於神位前)贊引唱:出笏。(獻官出笏)贊引唱:伏俯興平身。贊引唱:詣宗聖曾子神位前。(儀同復聖,但捧帛執爵者跪於獻官左,進帛爵訖)贊引唱:詣亞聖孟子神位前。(儀同前)
通贊隨唱:行分獻禮。(各贊引詣各分獻官前)同唱:詣盥洗所。(各贊引引分獻官至洗所,司盥者酌水)贊引同唱:搢笏。(各分獻官搢笏,盥畢進巾)贊引同唱:出笏。(各分獻官出笏)贊引同唱:詣酒罇所。(引各分獻官詣酒罇所)同唱:司罇者舉冪酌酒。(各執爵者以虛爵受酒,與捧帛者俱在分獻官前行,各至堂及兩廡神案之側,朝神位立候正廟)贊引唱:詣東哲西哲東廡西廡神位前。(各贊引引各分獻官詣東哲西者俱由左門進,東廡西廡各詣廡至神位前)同唱:跪。同唱:搢笏。(獻官並各分獻官搢笏,東哲東廡捧帛者轉身跪於分獻官右,西哲西廡捧帛者跪於分獻官左,進帛,分獻官接帛)贊引同唱:奠帛。(分獻官獻帛,以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轉身進爵如進帛儀。分獻官接爵)贊引同唱:獻爵。(分獻官獻爵以爵受戒爵者,獻於神位前)贊引同唱:出笏。(各獻官出笏)贊引同唱:伏俯興平身。贊引同唱:復位。(麾生偃麾櫟敔,樂止,各贊引引各獻官至原拜位立,執事者亦隨至罇所立候)
同贊唱:行亞獻禮。(贊引詣獻官前)唱:詣酒罇所。(引獻官至酒罇所)贊引唱:司罇者舉冪酌酒。(各執爵者以虛爵受酒,前行至廟如初獻儀,贊引引獻官亦由左門入)唱:詣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前。(麾生舉麾)唱:樂奏安和之曲。(擊柷作樂,贊引引獻官至神位前如初獻獻爵之儀,行禮訖。贊引引獻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櫟敔樂止)
通贊唱:行終獻禮。(贊引引獻官並執事者,儀同亞獻但麾生舉麾)唱:樂奏景和之曲。(擊柷作樂行禮,復位俱如初。惟執爵者不必出廟外,俱在廟内兩傍立候撤饌。麾生偃麾櫟敔樂止)
通贊唱:引福受胙。(進福酒者捧爵進福,進福胙者捧盤立於神位之東,又令一執事取正壇羊左肩胙,置於盤)贊引唱:詣飲福位。(飲福位乃讀祝位也。又令二執事先立於廟内兩傍,贊引引獻官至飲福位,捧福酒福胙者轉身向西,立於獻官傍,前廟内二執事行於獻官西,於捧爵胙者相對)贊引唱:跪,搢笏。(獻官跪,搢笏,進福酒者跪於獻官右,進爵於獻官)贊引唱:引福酒。(獻官接酒飲訖,兩傍接福酒者跪於獻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於獻官右,進胙於獻官)贊引唱:受胙。(獻官接胙訖。西傍接福胙者跪於獻官左,接捧胙,由中門出)贊引唱:出笏。(獻官出笏)贊引唱:俯伏興平身,復位。(贊引引獻官至原拜位)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各官俱拜訖)
通贊唱曰:撤饌。(麾生舉麾)唱:樂奏咸和之曲。(擊柷作樂,執事者各於神位前將籩豆稍移動,復位立於原位。舞生直執其籥,與翟同。司節者在東,進於東一班舞生之首。在西者進立於西一班舞生之首。舉節朝上,分引舞生於丹陛東西,序立相向。樂盡,麾生偃麾櫟敔,樂止)
通贊唱:送神。(麾生舉麾)唱:樂奏咸和之曲。(擊柷作樂)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各官俱拜訖,樂盡,麾生偃麾,櫟敔,樂止)
通贊唱:讀柷者捧祝,進帛者捧帛。(執事者各詣神位前,待讀祝者先跪取祝文,捧帛者跪取帛,齊轉身向外立)通贊唱:各詣瘞所。(正殿右中門出,四配十哲由左門出,兩廡執事者取帛隨班出)通贊者唱:望瘞。(麾生舉麾)唱:樂奏咸和之曲。(擊柷作樂,捧柷帛者過訖)贊引唱:詣望瘞位。(各贊引引獻官分獻官陪祭官至瘞所)贊引唱:祝板一帛一段數至九段。待焚訖,樂盡,麾生偃麾,樂止。贊引通贊同唱:禮畢。
曲禮:
道由阼階。拾階而升。過神道鞠躬如也。
祝文
  維
  某年嵗次某甲子某月朔某日某甲子某衙門某官某等敢昭吿於
至聖先師孔子惟
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兹惟仲(春秋)(太常案:原文此處換行)
  謹以牲帛醴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以
 復聖顔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配尚


樂舞
(洪武六年,詹同、冷謙作曲,仲呂立宮)
【-5 -6 表示低音 5 6,一字一音,每字四拍】

四字一句,一句終了,建鼓一擊;搏拊左、右、左右合,如此共三通,然後下句。

1=F

咸和(迎神)

-6 3 2 1 -6 1 2 1
大哉宣聖 道德尊崇
3 2 1 -6 2 1 -5 -6
維持王化 斯民是宗
-5 -6 1 2 3 2 -6 1
典祀有常 精純並隆
-5 3 2 1 2 1 -5 -6
神其來格 於昭聖容

寧和(奠帛、初獻)

-6 1 2 1 -6 -5 1 -6
自生民來 誰底其盛
3 2 1 -6 -5 -6 1 -6
惟王神明 度越前聖
1 -6 1 2 -5 -6 2 1
粢帛具成 禮容斯稱
-6 3 -5 2 3 2 1 -6
黍稷非馨 惟神之聽

安和(亞獻)

-6 1 -5 -6 3 2 1 -6
大哉聖師 實天生德
1 -6 1 2 1 -6 2 1
作樂以崇 時祀無斁
-5 3 2 1 2 1 -5 -6
清酤惟馨 嘉牲孔碩
-6 3 -5 2 3 2 1 -6
薦羞神明 庶幾昭格

景和(終獻)

1 3 2 1 2 1 -6 -5
百王宗師 生民物軌
-5 3 2 1 2 1 -6 -5
瞻之洋洋 神其寧止
-6 -5 2 1 3 2 -6 1
酌彼金罍 惟清且旨
1 -6 2 1 -5 3 2 1
登獻惟三 於獻成禮

咸和(撤饌、飲福)

1 -6 1 2 -6 1 -5 -6
犧象在前 籩豆在列
-6 3 2 1 1 2 -6 1
以享以薦 既芬既潔
-5 -6 1 -6 3 2 1 -6
禮成樂備 人和神悅
-5 -6 1 2 -5 3 2 1
祭則受福 率遵無越

咸和(送神、望瘗)

-6 3 2 1 -5 -6 1 -6
有嚴學官 四方來宗
-5 3 2 1 3 2 1 -6
克恭祀事 威儀雍雍
1 2 3 2 1 -6 2 1
歆格惟馨 神馭旋復
-5 3 2 1 3 2 1 -6
明禋斯異 咸膺百福

大明釋奠禮文舞動容譜

立之容五節:
兩階相對,為“向内立”。
兩階相背,為“向外立”。
俱背面,為“向上立”。
兩兩相對,為“相向立”。
兩兩相背,為“相背立”。

舞之容二節:
兩階相對作勢,為“向内舞”。
兩階相背作勢,為“向外舞”。

首之容三節:
俯視,為“俯首”。
仰視,為“仰視”。
左右顧,為“側視”。

身之容五節:
正立,為“平身”。
俯,為“躬身”。
正立左右轉,為“側身”。
轉過,為“回身”。
開左右膝,直身坐下,為“蹲”。

手之容五節:
舉手,為“起手”。
下垂,為“垂手”。
伸出,為“出手”。
兩手交擧,為“拱手”。
相持瑸椤巴焓帧薄?/p>

足之容七節:
起足尖,為“蹺足”。
稍前,為“出足”。
膝前足後,為“曲足”。
遷換,為“移足”。
起足趾,為“點足”。
左右加,為“交足”。
反復向上,為“蹈足”。

步之容二節:
進,為“進步”。
縮,為“退步”。

禮之容十節:
屈身向下,為“授”。
屈身手上承,為“受”。
拱手退,為“辭”。
拱手向左右,為“讓”。
俯首屈身,為“謙”。
平手齊心,為“揖”。
首至地,為“拜”。
膝至地,為“跪”。
叩首,為“頓首”。
手左右讓,足左右蹈,為“舞蹈”。

十一動勢:
竪籥橫翟齊肩,為“執”。
齊目,為“擧”。
平心,為“衡”。
向下執,為“落”。
正擧,為“拱”。
向耳偏擧,為“呈”。
兩分,為“開”。
相加,為“合”。
納翟於籥,為“并”。
向下,為“垂”。
相接,為“交”。

記法:文為東側,()内為西側説明。

左執籥,手心向上,籥橫置。右手竪執翟。初始為拱手合翟籥,無論怎麽動作,籥一直橫,翟一直立。

初獻:

自:開翟籥,向上,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蹺右(左)足向前。
生:開翟籥,向上,起右(左)手於肩,垂左(右)手於下,蹺左(右)足向前。
民:合籥向上,移左(右)足過右(左)足邊交立。
來:轉身向西,開翟,起右手於肩,垂左手於膝,蹲身曲足,更加左足,虛其根,足尖着地。

誰:合籥向内,拱手出右(左)足。
底:合籥,轉身向外,拱手出左(右)足。
其:合籥躬身向上揖。
盛:合籥,轉身向西(東)躬身拱手,出左(右)足。

維:開籥(翟)向上,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出右(左)足。
師:開翟(籥)向上,起右(左)手於肩,垂左(右)手於下,出左(右)足。
神:合籥,轉身向西,蹈左(右)足。
明:開翟(籥)以右(左)手平肩,左(右)手平胸,斜身向上,頭偏面西(東),左(右)足虛其根足尖着地。

度:合籥向上,過左(右)足于右(左)交立。
越:合籥向上,過右(左)足于左(右)交立。
前:合籥向上躬身揖。
聖:合籥向上,拱手平身立。

粢:開籥(翟)向上,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蹺右(左)足向前。
帛:開翟(籥)向上,起右(左)手於肩,垂左(右)手於下,蹺左(右)足向前。
具:合籥當胸向上,揖手於左(右)。
成:合籥當胸向上,揖手於右(左),隨復中,平身拱手,立於中。

禮:合籥蹈左(右)足,轉身向上。
容:合籥蹈左(右)足向西(東)。
斯:合籥低頭向西(東)揖。
稱:合籥轉身向上平立拱手。

黍:合籥向上,過左足於右(左)交立。
稷:合籥向上過右(左)足於左(右)交立。
非:合籥低頭揖向上。
馨:開籥(翟)向上,起左手於肩,垂右手於膝,蹲身曲左右足,更加右足虛其根,以足尖着地。

維:合籥低首揖於左(右),左(右)足隨揖蹈之於後。
神:合籥低首揖於右(左),右(左)足隨揖蹈之於後。
之:合籥轉身向西(東),拱手蹺左(右)足尖。
聼:合籥復身向上拱手,蹺左(右)足尖。

亞獻:

大:開翟(籥)向上,起右(左)手於肩,垂左(右)手於下,蹺左(右)足向前。
哉:開籥(翟)向上,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蹺右(左)足向前。
聖:合籥(翟)向上,過右(左)足於左(右)交立。
師:開籥(翟)向上,起左手於肩,垂右手於下,蹲身曲左足,更加右足虛其根,以足尖着地。

實:合籥向上,躬身揖於右(左),隨蹺左(右)足尖。
天:合籥向上,躬身揖於左(右),隨蹺右(左)足尖。
生:合籥(翟)向上,躬身復揖於右(左),隨蹺左(右)足尖。
德:開籥(翟)向上,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蹲身曲左(右)足,更加右(左)足,虛其根,以足尖着地。

作:合籥拱手向東(西)出左(右)足。
樂:合籥(翟)轉身拱手向西(東)出右(左)足。
以:合籥(翟)向西(東)過左(右)足於右交立。
崇:合籥(翟)向西(東),撤右(左)足,虛左(右)足根,斜拱手於上。

時:開翟(籥)向上,起右(左)手於肩,垂左(右)手於下,蹺左(右)足向前。
祀:開籥(翟)向上,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蹺右(左)足向前。
無:合籥蹈左(右)足轉身。
斁:合籥向西(東)拱手蹺左(右)足。

清:躬身向上,開籥,雙手向右(左),蹺左(右)足尖。
酤:躬身向上,開籥,雙手向左(右),蹺右(左)足尖。
維:合籥向上低揖。
馨:開籥,起左手於肩,垂右手於下,蹲身曲左右足,更加右足虛其根,以足尖着地。

嘉:合籥向西(東)拱手出右(左)足。
牲:合籥向東(西)拱手出左(右)足。
孔:開籥(翟),向東(西),起左(右)手於肩,垂右(左)手於下,蹲身曲左右足,更加右(左)足虛其根,以足尖着地。
碩:開翟(籥),轉身向西(東),起右(左)手於肩,垂左(右)手於下,蹲身曲左右足,虛左(右)足根,以足尖着於地。

薦:合籥躬身向上揖於右(左)。
羞:合籥躬身向上揖於左(右)。
神:合籥躬身向上復揖於右(左)。
明:合籥復手於中,躬身拱手向上。

庶:開籥(翟)躬身,左(右)手起舞加額,右(左)手垂舞於後,右(左)足隨手出,後足尖着地。
幾:開翟(籥)躬身,右(左)手起舞加額,左(右)手垂舞於後,左(右)足隨手出,後足尖着地。
昭:開籥(翟)躬身,以左(右)手起舞加額,右(左)手垂舞於後,右(左)足隨手出,後足尖着地。
格:合籥拱手下拜。

終獻:

百:向外開翟(籥)舞。
王:向裏開籥(翟)舞。
宗:側身向外,落籥,面朝上拱手。
師:朝上正立。

生:兩班上下兩兩相對,交籥。
民:合手朝上正蹲。
物:側身向裏,落籥舞,復拱手。
軌:合籥朝上正立。

瞻:向外開翟(籥)舞。
之:向裏開籥(翟)舞。
洋:開籥朝上正立。
洋:合籥朝上正立。

神:向外開籥(翟)舞。
其:向裏開籥(翟)舞。
寧:進步向前雙手合籥。
止:回身東西相向手謙。

酌:向外開翟(籥)舞。
彼:向裏開籥(翟)舞。
金:開籥朝上正立。
罍:合籥朝上正立。

維:向外垂手舞。
清:向裏垂手舞。
且:朝上正揖。
旨:躬身面開而拱。

登:躬身向右(左)合籥舞。
獻:直身相西(東)合樂舞。
維:躬身復向西(東)合籥舞,手向東(西)。
三:合籥朝上拜,一鼓便起身。

於:側身向外垂手舞復拱。
嘻:側身向裏垂手舞復向外。
成:朝上正揖各回頭拱手。
禮:躬身朝南受之,三鼓畢,起身終。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1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