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335
    • 经验8244
    • 文章302
    • 注册2005-08-21
    孔子心中好学生颜渊
        孔子众多弟子中,有七十二贤,被孔子称为第一好学生当属颜渊,但也给孔子带来遗憾,颜渊早死(《史记》云:“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家语》云:“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

        有关颜渊之死,《论语》中有如下之记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孔子哭至于恸,能得夫子如此,亦死而无憾矣!至如请车为椁、厚葬诸事为夫子所否定,则出于当时之礼俗,今则不便置喙。“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夫子如斯之叹?
        孔子极称颜渊“好学”。不要轻看了此“好学”二字,在孔子眼中,弟子中可以堪堪称得上“好学”的只有颜子,夫子亦自期以“学而不厌”,其他尚无人当得起此“好学”二字。“好学”首先意味着勤奋,所谓“语之而不惰者”就是了。颜子于孔子可谓拳拳服膺,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言终日而不违,此可见颜渊之善自信从,亦可见孔子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然,此亦可以为缺点,故夫子有时不免感慨:“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亦非徒然如此,“好学”也同时意味着“会学”,子贡以颜渊可以“闻一以知十”,自叹不如。听闻老师之教诲,颜渊可以退而内省,于自家身心上体会,这里既有心灵的体验,亦有践履的意思在,颜子所谓“请事斯语”就是这个意思。
        颜渊忝居七十二贤之首,正以其“德行”也。依孔子的说法,“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语意看似平淡,能够做到实则难。现代的人喜怒无常,多半难学颜子,“迁怒”即属此例。“不贰过”则更难。是时常警惕自己不要犯曾经犯过的类似过错。



    领略先师风范,促进圣裔互勉。

    我的博客:
    点击:[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43
      • 经验42601
      • 文章1683
      • 注册2004-10-27
      颜子的先世
      张宗舜
      孔氏家族堪称“天下第一家”。颜氏家族亦可谓“名门望族”。这是就其影响之深广、存续之长久,谱牒之齐备、子孙之繁多等方面而言的。而两大家族更有其值得称道自毫处在,颜家先姑征在毓,圣孔子,孔子又教出品学兼优的颜子。可知两大家族关系密切,又互有大恩德。历代帝王屡幸曲阜,“尊儒重道”,都是祭孔祀颜,拜谒贤哲,数次追封,“恩渥有加”,尊荣无已,颜氏家族也是源远流长的。
      据有关史籍记载和后人考证,颜回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娶于西陵之女。名嫘祖。为正妃,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生称(青),称生卷章,卷章生吴回(面),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子:一曰昆吾,其国郑;五曰晏安,其国邾;六曰季连,其国楚。颜氏则出自晏安,初为曹姓,历唐虞夏商而不能记其传。至周武王伐纣克商,封其裔孙侠(挟)为邾子。侠生辉,辉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甫。夷甫字伯颜,谥武公,《公羊传》称之为颜公。春秋之时,有功于(周齐),齐威公命为小邾,别封其子友为小邾子,子孙遂以颜为氏。因其附庸于鲁,故世世事鲁为卿大夫。
      唐颜真卿《唐故通议大夫薛王友柱国颜君碑铭》曰:“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颜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多仕鲁为卿大夫。”又《世系谱序》:“颜氏之先出自黄帝之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仪父,字伯颜。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世为鲁国卿大夫。”(《全唐文》卷三三七、三四0)
      友生爽,为鲁下大夫;爽生连生嗷,嗷生鸣,为鲁上大夫;鸣生音,为鲁司寇;音生羽,羽生训,训生简,简生箱,俱为鲁下大夫;箱生唬,唬生景,景生整,整生恤,恤生求,俱为鲁司寇;求生有。为鲁邑宰;有生无繇,字季路,谥文裕,为鲁卿士,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娶齐姜氏,生回字子渊。《阙里志》曰:“颜子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
      案:关于颜子的生卒年代问题,历有争议。据《春秋公羊传》和《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61年),颜渊死。而《论语·先进》篇载,颜渊死于伯鱼之后。孔子二十得子,伯鱼五十而卒;伯鱼卒年当在孔子六十九岁之时。哀公十四年,孔子正是七十一岁。《史记》和《家语》均记,孔子比颜回大三十岁。孔子三十一岁时,即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应是颜回生年。享年四十一。
      颜回父母的事迹,史籍记载极少。《论语·先进》篇只记载了颜路请求孔子卖掉坐车。为死去的儿子颜回办外椁一事,孔子不允,说鲤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家语》:“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由此可知,颜无繇是孔子的早期弟子,生于公元前545年。
      关于颜回之生相。曾有一些奇丽的传说。刘子《新论·命相》载:“颜渊感中台星,张良感狼星,老子感火星,若此之类,皆圣贤受天殊相而生者也。”马啸《绎史》引《论语谶》:“颜回月角,额似月形。渊水也。月是水精,故名渊。”《论语摘辅象》:“颜渊山庭月角”等。这些佚闻传说。颇类小说者言。然而“重瞳子”者,史亦不乏其人,虞舜、项羽即是其例(《史记·项羽本记》)。至于古人因地为姓,因形为名,更不足为怪。
      《学统正统·颜子》:“颜子生而明睿潜能,有圣人之资。十三岁,从学于孔子。”修博约之训,闻克复之旨,安贫乐道。三月不违,德冠四科,为圣站高弟。近壮而发白。越数年而卒。孔子哭之恸,鲁哀公亦往吊,葬于鲁成东防山之阳。娶宋載氏,生歆。颜林蓊蔚,子孙日繁,继先贤而起者,代不乏其人,于此不熬。
      最后,略谈一下历代帝王对颜子先公的追封情况。
      自西汉中期之后,儒家学派便渐斥他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颜子便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也逐步升格,由先师至太师,由兖公至兖国复圣公等。及至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们由对孔颜师徒的进一步尊崇赠封,便转移到对其先世的追封之上。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颜无繇为祀伯,从祀于孔庙。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于报本崇始之义,进封颜无繇为曲阜侯。元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进封曲阜侯颜无繇为杞国公,谥文裕。进封颜母齐姜氏为杞国夫人,谥端献。明嘉靖九年(1530年)。迁于启圣祠配祀。清雍正元年(1723年),将启祠改为崇圣祠,仍在该祠配享。
      [imga]../images/upload/2006/03/10/164421.gif[/imga]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43
        • 经验42601
        • 文章1683
        • 注册2004-10-27
        颜子生平与特点述略
            张振环张河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其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赞语。
            颜子,姓颜,名回,字子溯(渊),春秋未年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11月16日,卒于公元之前490年8月23日,享年三十二岁(详见《陋巷志》,亦有十八岁说,二十九岁说,四十一岁说等)葬于曲阜城东,防出南麓,即复圣颜子林。
                孔子一生授徒三干,贤者七十二人,而学冠孔门,德行科首者,非颜回莫属。因此,颜回的品学为后世儒家所推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哟。不仅历代封建帝王对其称“先师”、“复圣”。名列四配之首、七十二贤之冠,而且在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中,也因其深诸孔子思想的真谛而家喻户晓,其声望更是远播海外。
                (一)
                据苛求记载.颜子的先人可直接追塑到黄帝轩辕氏。黄帝元妃名嫘祖,生昌意;昌意娶蜀山女曰仆,生高阳;高阳娶胜溃女,生称(青);称生卷章,卷章生吴回(面),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子:一曰昆吾,其国卫;二曰参胡,其国韩;三曰彭祖,其国徐;四曰会人,其国郑;五曰晏安,其国邾,六曰季连,其国楚。颜氏出自晏安,初为曹姓,历经唐虞夏商,至周武王克商,封其裔孙侠为邾子。侠生非(辉)。非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甫。夷甫字伯颜,谥武公,》公羊传《称之为颜公,春秋时有功于周(齐),齐威公命为小邾子,别封其子友于郳。附属于鲁。世代事鲁为卿大夫。友为纪祖念本,便从父字“伯颜”的“颜”,为姓。繁衍子孙后代至今,所以说,友为颜姓第—人。友生爽,为鲁下大夫;爽生连,连生嗷,嗷生鸣,为鲁上大夫。鸣生音为鲁司寇。音生羽,羽生训,训生筒,简生箱,都是鲁下大夫。箱生九虎,九虎生煮,煮生整,整生恤,恤生求,均为鲁司寇。求生有,为鲁是宰。有生无繇,即颜回的父亲。颜无繇,字路(季路)谥文裕,为鲁卿士,少孔子六岁,是孔门早期弟子,无繇娶齐姜氏,生颜回,到了颜回出生时,其家境已经败落下来,失去了贵族身份,沦力庶民,但其家中仍“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饭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吃穿基本上还是有保障的。只是和其他的贵族相比。生活上较为贫寒罢了。从以上可以看出,颜子的祖先世代为卿世大夫,名门望族,其颜氏家族可谓源源流长矣。
                颜子与孔子一样,生前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用,而死后却受到封建帝王的尊崇,并不断予以追谥和加封。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 2 8年)诏尊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 6 8年)四月乙卯,赠颜子为太子少师。
                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I2年),二月十六日,赠颜子为太子太师。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 3 9年)八月,追赠先师颜子为衮公。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IO009年)五月,进封颜子为衮国公。
                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七月,进封颜子为衮国复圣公。
                明世宗嘉靖九年(公无1530年),邓消国号。爵号,单称复圣颜子。
                不仅如此,有些帝王还亲临曲阜,在祭祀孔子的同时亦祭祀颜子。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东巡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以颜子配享,并谒颜子祠。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 2年),东巡过鲁,幸孔子宅及颜子宅祠。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幸鲁,以太牢祀孔子及颜子,作六代之乐。
                颜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 6 6年)正月,车驾幸泰山,至曲阜亲幸祠庙,以太牢祀先圣孔子,先师颜子。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年7 2 5年)十—月,封泰山,幸鲁,致祭先圣,先师。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l O O 8年),过曲阜,祭拜孔庙及孔子墓,遗官以大牢祀先师衮公颜子。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十一月,上诣阙里,致祭孔子,行三跪九叩礼;从官分献祭颜子,御制祝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在位执政其间,曾九次变临曲阜,在释奠孔子的同时,祭祀颜子。可以说,这是两千年来,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孔颜史上空前绝后的。
                (二)
                颜子终身没有任官职,一直跟随孔子学习和生活。直到死,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孔子。其生平事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价段。
                一是学前时期。既从出生至“十三岁,从学于孔子”(《学统正统》)之前,有关记载颜子这期间的史料极少,且分散于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如《学筑正统·颜子》说:“颜子生而明睿潜纯,有圣人之资”。《论语谶》说:“颜回月角,额似月形。渊,水也。月是水精。故名渊”。《新语·命相》也说:“颜渊感中台星,张良感狐星,樊哙感狼星,老子感火星,若此之类。皆圣贤受天瑞相生者也。”又说:“颜回重瞳,皋繇鸟啄。若此之类,皆圣贤受天殊相而生者也。”这些佚闻传说,似近荒唐,但也给世人知其天赋,相貌之一二。       
                第二阶段为在鲁“从学于孔子”时期,包括自“十三岁,从学于孔子”起,到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之前的时间。这期间颜回都是在鲁国孔子身边渡过的,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当时孔子“仕鲁”为政从中都宰、司空、到司寇。“摄行相事”。其学说早已自成体系。且博大精深。所以颜回学习的知识面很广,从“问立身”。“问朋友”、“问君子”,到“问仁”、“问为邦”,可以说是无所不学。而每于颜子之问,孔子必告诉以深奥之理。“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论语·子罕》)。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
                第三阶段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时期。这阶段时间最长。达十四年之久,史书记载颜子的这段活动也最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继续学习深造。“    夙兴夜寐,讽诵崇礼”(《家语·弟子行》),学业之精益求精,德行修养日益完美,至使“回二十九,发尽白。齿落”(《史记·弟子传》)。
                二是宣传推行孔子之道。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主要是“求仕”“行道”。也就是推行“仁政清治”主张,求得治埋国家与天下的机会。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凡到一地,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推行孔子之道。当所到各国不接受孔子主张而到处碰壁。“弟子有慢心”。怀疑孔子的学说是否正确。能否行得通的时候,颜回都是坚信不移。他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何病不究,不究然后见君子。走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颜回的这番话不但坚定了弟子们传道行道的决心,而且也使“孔子欣然而笑”(《史记·孔子世家》)。
                三是为孔子侍从,排忧解难。《家语·颜回》中记载:“孔子在卫,时旦晨兴,颜回侧侍”。据《论语·先进》篇中说,孔子被匡人周围。不少弟子恐慌起来,颜回则镇静自如。为保护孔子安全,主动担住后卫。等解围之后,颜回晚到了几步,孔子就担心地说“吾以女为死矣!”颜回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子在,回何敢死?”《列子·人中尼》中还记载:“仲尼间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    ’曰:    ‘失子独忧?    ‘孔子曰:    ‘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于是就和颜回讲起“乐天知命”的课题来。孔子一讲起学来滔滔不绝。什么忧愁也都忘到脑后去了。
                第四防段是归鲁之后,创立“颜氏之儒”时期。颜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归匐之后已是三十岁了,才娶宋戴氏为妻。三十岁生子曰歆。三十二岁,卒于鲁,这期间是颜子思想独立发展的阶段,故有“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之说,在儒空八派中,从颜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为“颜氏之儒”(《韩非子·显学》)。“颜氏之儒”能自成一派,必然有与其他七派不同的特点和本派的继承人,否则便不能自成—家,可惜的是。这方面的资料匮乏,不能评述。
                (三)
                孔子的学生都属于儒家学派,他们的社会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学识、品德、修养以及治国主张等方面也各有特点。从颜回对生平事迹和处世为人中,可以看出有以下见个突出特点:
                (一)、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孔子开始收留颜回做弟子时的情景,在《论语·为政》篇里有所记载,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却不发表一点不同的意见,象个很愚笨的人,可是等他回去,自己认真观看,仔细琢磨,发现他不但完全理解所讲的内容,而且还能有所发挥。看来颜回并不愚笨。“从孔子和他的另一位高徒子贡的谈话中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聪明(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闻一而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罢了(闻一而知二)。”孔子赞成子贡的意见,说:“我同意你说的,确实是你不如他。”(参见《论语·公治长》)由此可见,颜回的天资是一般人比不上的。
                颜回不仅才智出众,而更主要的是勤奋好学,在<论语》中多次记载孔子赞扬他的好学精神。如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不把怒气发泄到旁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没有听到有旁的好学的人了。”孔子也曾用同样的话,回答过季康子的问题。还有一次,孔子谈到颜子对说:“听我讲学始终能专心,丝毫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孔子认为在他的学生中,除了颜回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人能称得上“好学”的了。孔子本人是个“学而不厌。”的人,他对白天睡觉的宰我。斥之为“朽木不可雕也”;而对好学的颜回,自然是要称赞的了。孔子格外喜欢颜回的原因很多,而勤奋好学是其重要的因素。这也是颜回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
                (二)、品格高尚、德行出众
                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性格恬静,长于深思,以德行出众著称于世。民间传说颜回拾金不昧的故事,就能说明他品格的高尚,有一天早晨,天刚放亮,颜回就回书院学习,忽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拾起来一看,原来是锭金子,金子上面贴着“天赐颜回”四个字。尽管颜回当时箪飘屡空,生活贫困。但他看着金子却随口吟道:“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吟罢,随将金锭抛在地上,拂袖而去,颜回—生中,从不自我夸耀。于事不去强求。特别是他那“不迁怒,不贰过”的品德,它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修养境界。“不迁怒”,是说他不因怒于甲而把怨恨之气发泄在乙身上;”不贰过”,是说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本来颜回就安贫乐道,不好发怒,再加上“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谦和待人的。
                孔子的学就产要是以“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仁德。仁政思想。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所以颜回在仁德修养方面,特别下功夫,从而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倍受孔子的称赞。曾有人问孔子:“颜渊何人也?”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不如也”。(《论衡·定贤》)。又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而“仁”又包括很多方面很多种类的品德,如恭、寞、敏、惠、温、良、俭、让、孝、悌、忠、信等等。孔子把颜回列入德行科首,就是因为颜回的品格高尚,德行出从。
                (三)、尊师重教,师生情深两千多年来,孔子与颜子一直被世人奉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楷模。这固然有孔子循循善诱,爱徒如子的一面,但与颜回尊师重教的一面也是分不开的,颜回事孔子如父亲,孔子自己也说过。“回也,视子就父也。”(<论语·先进》)人们常说“子行颜随就是说颜回听从孔子的指教,按照孔子的学说行事,时时跟随孔子。在古籍中,自颜回从学于孔子后,很少有离开过孔子的记载。少正卯和孔子讲学争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匡地被围困时,曾和颜回失散,后来见到颜回时说;“吾以汝死矣”颜回则说:“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师徒之间形影不离的情景。
                颜回尊重老师,最主要的是信奉孔子的思想学说,他不是一味盲从,而是通过好学,掌握其精神,建立在对孔子思想学说坚信不移的自觉行动上。颜回曾叹息地说;“老师的学问道德,我抬头仰望,越看越觉得高;我深入钻研,越钻越觉得深,看看好象在眼前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人。他用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我想停止前进而不可能,直到竭尽我的才智,好象有个高大的东西立在前面,我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找不到路径啊”(《参见论语·子罕》)。这充分体现了颜子对老师的无限敬佩和深厚感情。所以,孔子在陈蔡被围时,绝粮七天,有的学生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颜回却说那是因为老师的学说高深,世人都不理解的缘故所致。孔子听后很高兴。开玩笑地说“是这样啊,颜家的小子,你说得对,今后你若是发了财,我会给你当管家的。”(参见《史记·孔子世家》)正因为如此。到了颜回死时,孔子如痛失爱子般伤心大哭,并连声喊到:老天你毁了我毁了我呀!有人劝慰他别哭得太痛苦了,孔子说:“我哭得太悲痛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参见《论语·先进》)可见他们师生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       
                (四)、身居陋巷,安贫乐道
                颜子一生生活清苦,但志学不辍。他不追求物质享受和高官厚禄,视不合仁德的利益若浮云,在任何环境中,也要守道不移。有—次,孔子问颜子:“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平?”颜子回答说;“不愿仕。回有郭外乏田五十亩。足以给饭粥;郭内之田十宙。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庄子·让王》)。颜子不愿当官。在《韩诗外传》十卷里也有记载,颜渊问孔子说:“渊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欲难。亦可至乎?”孔子说:“善哉,回也!夫贫如富。其知足而无欲也;贱如贵,其让而有礼也;无勇而威。其恭敬而不失于人也;终身无患难,其择言而出之地。若回者,其至乎! 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就是说颜回知足无欲。不致为贫而发悉,因为他有自己的贫富观。孔子称赞他说;“颜回真高尚啊,用—个竹筒吃饭,用一瓜瓢喝水,住在一个简陋狭窄的小巷里。别人忍受不了那样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真高尚啊!”(参见《论语·雍也》)所谓“不改其乐”,就是他忙于学习,学中有乐。忘记了生活清苦的事。颜庙建有“乐亭”,就是纪念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好学精神的。
                (七)、谦恭慎独,言行如一
                孔子讲过:“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颜回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有是空调地学习仁德哲理。而是把它付诸于实践行动。《论语》中记裁颜子问仁的事,孔子回答了“克己复孔为仁”之后。颜子又“请问其目”。等弄通了道理之后,颜子立即表示:“我虽然不才。就让我照您的这些话去实行吧!”儒家强调“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知道时,也要自觉地统照“仁”、“礼”办事。可以说,颜子的言行,乃是对孔子“仁”,“礼”的实践,是颜子对“仁”、“礼”在日常生活、处世待人中的具体运用。孔子的“仁”中,包括谦恭,反对花言巧语的内客。颜子一生“敏于事而慎于言”。从不骄傲自满,夸其谈。当孔子问他将来如何做人时,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治长》)。意思是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正因为颜子谦恭慎言,所以他的学业、德行修养进步很快。孔子曾赞扬他说:“吾见其进也,来见其退也”(《论语·先进》)。至今颜庙东路有个“见进门”。就是取孔子这句语的意思命名的,在交友待人的问题上,颜回注意谦恭忍让,慎交择友。颜子曾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他“不迁怒,不贰过”,宽洪大量,礼貌待人,不去计较只言片语。即使弟子之间有些误会,也不去强辩,他还善于傲团结弟子的工作,注意疏通愿性。使他们师生、弟子之间都能亲密无间,和睦相处。所以,孔子深有感触地说“自吾有回,门人日亲”(《史记·仲民弟子列传》)。
                (六)、治国寞民,志向远大    
                颜子一生虽然没有出仕做官。但他仍有一套仁礼治国、德政寞民的政治抱负。他曾说过:“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他把自百比作舜禹,表示有治国安民之志,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人问楚昭王;“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史记·孔子世家》)当时就有人把颜回作为辅相之才的典范。可见其名声之大,颜回和孔子一样,对人民有同情心,对社会有个善良的愿望。他追求的社会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衣食多足,老少健康,回国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韩诗外传》曾记有孔、颜游景山时的对话,就道出了颜回治国的基本蓝图;“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从道制。臣以德比。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候。莫不从义尚风,壮者趋而勤,老者扶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同书另处也记载了颜回的—番治国理想:“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器。”这番治国主张说出后,深受孔子的赞赏,这是因为颜子的这种以仁德为基本内容的治国思想。正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颜这种寞民力,薄赋敛,倡教化的治国方案,与当时各国横征暴敛,忧民、富民,则相互杀伐的统治者相比,显然是具有人氏性的。
                综上所述,颜回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尊师重教的一生,是实践孔子学说的一生。可以说,孔子是提出以仁政、礼治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的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而颜子则是实践这一思想学说的最高典范。所以后世也就把他当成了其善的完人典型,仁德君子的象征。故有“尊孔慕颜”、“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之道,有用力处”之说。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时代的发展,颜回的思想中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譬如尊敬师长问题。他时时、事事、处处听孔子的话,照孔子的意见办。“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庄子·田子方》),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品性妨碍了年轻人创造性的发挥。他把尊师当成了绝对服从。也不利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还把他的安贫守己,与世无争的为人之道,有着浓厚的“无为”思想因素,也有其消极的意义。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颜子的一生确实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勤奋好学,尊师重教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些至今仍有很高的研究借鉴价值,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颜子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当之无愧的。

        [imga]../images/upload/2006/03/10/164421.gif[/imga]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43
          • 经验42601
          • 文章1683
          • 注册2004-10-27
          颜子何以居孔门之首
                  骆承烈
                  孔门弟子三千,《史记》,《唐会要》记有名者七十七,《孔子家语》记七十二,日后从祀者有七十二七十六、七十七、八十、八十二不等,南宋高宗时定下“七十二贤”,但据现有考证,有名者已达九十八人,但不管孔门弟子多少,其为首者均称颜子(回)。原因何在?试从下面几方面分析:
                  一、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以德为首。颜子是德之佼佼者: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有一套思想学说,就是通过仁政德治治国,使国家混乱的现实依礼回到当年三王及西周初年的盛世中去。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都是遵揗他们以仁德治国,故“为政以德”,便能得到众多人拥戴,一个当权者,施行德政,在政治上,要持“正”要“身正”要“举贤才”,要正确执行“法”,直至达到“无讼”,在经济上,要使财富“均”要使百姓““庶”、“足食”,当政者要“不欲”思想上要重视“教民”,最后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目的,社会进到“天下为公”的境界。在教育上,他的教育方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予仁,游于艺”提出—个人应有远大的理想,以德作根据,依托于仁,然后再用具体的本领做事,其中“德”正是楚臣令尹子西对楚王说“王之辅有如颜留乎?曰无有”楚国的最高官员把颜回誉为辅相之才。可见颜回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
                三、孔行颜随,颜子最能领会孔子的精神,被当作其“道”的主要继人:
                  孔子是一位居乱世倡治世的思想家,他的理想及他所设计的一套政治兰图相当高深,不是急功近利者所能领会到的。因而往往不为一些人所理解,孔门许多弟子水平一般,不能接受孔子高深的道理。尤其遇到—些困难,“道之不行”时,对孔子的“道”产生怀疑,以致少正卯与孔子相对设学时,孔门弟子“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周游列国时,颜回跟随孔子,形影不离。在匡被虎,师生失后复聚,孔子以为颜已死时,颜回说“回何敢死。”尤其陈蔡绝粮,七日不举火,“弟子有愠色”,孔子吟出“匡兕匪虎;率彼旷野”的诗句,令子路、子贡、颜回分别发言时,子路怀疑已行“不仁”而遭厄难、颜回却态度明郎地认为“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应责已不修道,“道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忍也”。所以孔子夸奖他“吾与回言终日,不追如愚。”认为他只是对老师唯唯诺诺,好象愚一样。但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原来“回也不愚”。因为他“闻一知十”听老师讲出道理后,马上用脑记下来,然后再回去慢慢消化、领会。不象子路那样,急于提些不同意见,颜回跟随孔子达到“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的程度这便是后人对孔颜形容的“亦步亦趋”。“子行颜随”、因为亦步亦趋的形象典型,人们把此国象多次刻于石上,历代极力宣传,于是颜子就以孔子的当然继承者的身份出现了。
                  四、颜回的言论较多,事功较少,容易树作榜样;
                  世间事物是复杂的,—个人在社会上活动较多,涉及面宽、广、时间较长者,往往情况复杂,出现一些不能尽如人意之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看孔子几个有名的弟子:“求也艺”冉求有才干,“千室之邑,百秉之家,可使之为宰”,但他曾帮助季氏聚敛,以致使孔子很气愤,要“小子鸣鼓而攻之”。仲由归伏孔子后,—直努力学习,卫护孔子对孔子形影不离,治蒲有政绩,孔子曾三称其善。但他性情粗鄙,格调不高,又旭未能和冉求一起制止季孙氏伐颛臾,孔子对他们进行过严肃地批评,子贡“利口巧辞”,曾“存鲁、乱齐、破吴、疆晋而霸越”,功绩不谓不大,但他明确地表示自己“闻一知二”,不如颜回“闻—知十”。再加上“时转货貲”、“家累千金”,反来变成了社会地位较低的商人,当然不应让他超过颜回。宰予“利口辩辞”,有口才,有能力,但在“三年之丧”、“昼寝”等事上犯过错误。卜商虽精文学、“为魏文侯师”,但魏文侯却是图霸者,非儒家倡以仁治国的人,不宜表彰。澹台灭明倒是一位贤者,但他又“材薄”,貌恶。而颜回呢?言论多,事功少。言论都符孔子之道,只有一种对老师不爱提相反意见的缺点,又因为早死,没再暴露什么短处,于是此人便显得比较完美,再加上孔子对他关系特别深,在选择首席弟子时,自然非颜莫属了。
                  五、后世树颜,尊颜则另有一番特殊用意:
                  孔子死后,《韩非·显学》中分“儒家八派”,其中有“颜氏之儒”,颜只是孔门一派。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l 9 5年)过鲁用太牢祀孔子时,初以颜予配享,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到曲阜祭孔时,曾“大会颜氏子孙六十余人。”日后三氏学、四氏学中均有颜娃子孙,自南宋度宗将颜子调为“四配”之首后,一直被供于庙庭,颜子成为—位仅次于孔子的“圣贤”。自元代被尊为“复圣”后,更地位陡增,名冠群贤,但百代帝王尊崇颜子却有其明显的政治目的。明人陈风格《赞》中说“博文约扎,超入圣门。百王治法,万世归仁”。正是说僦继承孔道,仁德治国。是能以继承儒家传统的一位典型代表。他在道德上的特点是什么?宋理宗《赞》中说他“乐道箪瓢,不易所守;步趋圣人,瞠若其后”。在于他不计条件,认真学习,紧跟前人,贯彻仁德,如果每个人士人都学颜回,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杰便都成为标准的儒家化了,历代的统治便可确保勿失了。因此历代尊颜有其明显政治目的,这是十分清楚的。
                  至于我们今天研究颜子,既非维护封建统治,又非维护封建文化.而是把颜子如实地看作—个历史人物。从他身上发现一些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我们取其贫而好学、多问深思及仁德修身等可取部份,经过改造后,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imga]../images/upload/2006/03/10/164421.gif[/imga]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43
            • 经验42601
            • 文章1683
            • 注册2004-10-27
            顔子的生卒年代,歷來衆說紛壇莫中一是。據我們掌握的資料看,有顔子享年十八歲(《淮南子·精神訓》注、《列子·力命篇》),二十九歲(蔣伯潛《諸子通考·孔子弟子》),三十一歲(《孔子家語》卷九),三十二歲(《文選·辨命論》引《家語》),三十九歲(張劍光《顔子卒年小考》),四十一歲(《論語正義·雍也》注引李氏鍇《尚史》)等幾種主要說法。
                持顔子享年十八歲說者有東漢高誘,《淮南子·精神訓》:“顔淵夭死”。高誘注:“十八而卒。”此說後人多認爲不能成立。其主要理由是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期間,顔子是始終跟隨著的。《論語·先進》:“子畏于匡,顔淵後。”孔子被困于匡是孔子離開魯國第二年的事,這時顔子就已跟著了。到了周遊列國的後期,“在陳絕糧”時,顔回還給孔子想法做飯吃。這足以說明顔子參加了孔子周遊列國的全過程。如果顔子十八歲就死了,那麽十八歲減去十四,顔子最大也不過四歲就跟著孔子周遊列國了,所以說顔子十八歲而死的說法不能成立。
                持二十九歲說者有近人蔣伯潛,他在《諸子通考·孔子弟子》中說:“《孔子世家》‘伯魚年五十’乃‘年四十’之誤。伯魚與顔子同卒於哀公二年,孔子五十九。”其理由是:“顔子卒於旅次,旅次無他長物,故顔路請貨子之車以爲之槨也。”顯然蔣公忽略了魯哀公六年孔子在陳絕糧“知弟子有慍心”,先後召子路、子貢、顔回入見,“孔子曰:‘回,《詩》雲:“匪凹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以於此?’”(《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若顔回果客死於他國,又焉有“顔回死,魯哀公吊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
            《禮》,君吊其臣,升之東階,向屍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下也。”(《家語·曲禮》)之說。
                持三十一歲說者,代表人物當推晉王肅。他在《孔子家語》卷九中說:“顔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而發白,三十一早死。”
                持三十二歲說者較多。如《列子·力命篇》:”“顔子之才,不出衆人之下,而壽四八(一作十八)。”《文選·辯命論注》引《家語》作顔回三十二歲卒。《三國志·吳志·孫登傳》:孫權立爲太子,年三十三,卒。臨終上疏曰;“周魯顔回有上知之才,而尚夭折;況臣愚陋,年過其壽。”今人黃紹祖先生亦持三十二歲說。
                持三十二歲說者意見亦不一致,有的認爲顔子少孔子四十歲,有的認爲少孔子三十七歲。閻若璩、梁玉繩就認爲顔子卒于魯哀公十二年,少孔子三十七歲。
                三十一歲說與三十二歲說,都有許多無法解釋的事實。他們不得不把《史記》“少孔子三十歲”說成是“四十歲”之誤,“三十九歲”之誤或“三十七歲”之誤。如果顔子少孔子四十,那麽他隨孔子周遊列國時年僅十四歲,即使顔子聰慧過人,但他十三歲入學後,恰逢孔子爲魯大司寇時,那時墮三都等麻煩事已使孔子無暇從教,又怎能悉心教誨一個剛入學的少年呢!既未悉心教誨,也就不可能對顔子有深入的瞭解,孔子又怎肯帶著他奔波於異國他鄉呢?持少孔子三十七歲說者在顔子隨孔子周遊列國的年齡上似乎說得過去,但他們又不得不把顔子結婚生子的事定在三十歲之後。可惜三十歲始議婚配與《周禮》不符。如果依《史記》顔子少孔子三十歲爲准,那麽顔子當死於孔子六十一或六十二歲時,即陳蔡絕糧之前。這又與陳蔡絕糧時顔子尚在的記載不符,也與“顔回死,魯哀公吊焉”的說法向背,更與《論語》記載孔鯉早顔子而死的記載矛盾。《論語·先進》:“顔淵死,顔路請孔子車以爲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爲之槨。以我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孔子二十生孔鯉,孔鯉死時,孔子已七十歲。《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若孔鯉死于顔子之後,又怎能說“鯉也死,有棺而無槨的話呢?”
                對顔子生卒年的衆多說法經過詳細考查後,我們認爲,李氏鍇《尚史》與江氏永《鄉黨圖考》的說法:“顔子卒伯魚之後,按《譜》,孔子七十而伯魚卒,是顔子之卒當在孔子七十一之年。顔子少孔子三十歲,是享年四十有一矣。”是可信的。其一,顔子卒年與《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顔淵死。”《史記·孔子世家》:“魯哀公十四年春…顔淵死。”相一致。其二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少孔子三十歲。”相合。其三,顔子十三歲就學孔子(曾子也是十三歲就學孔子),至魯定公十三年,孔子開始周遊列國年已二十五歲,按《周禮》當娶妻、生子數年。此時隨孔子周遊列國,在學識,能力上亦足以勝任,也不會有傳宗接代的後顧之憂。其四,顔子四十一歲死,當在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是年孔子七十一歲,伯魚死一年有餘。與《論評》顔子卒于伯魚之後相符。顔子卒於陋巷,其址與哀公所在魯它相距二裏之遙,哀公前住吊唁才有可能。顔路請貸孔子車爲顔子置槨未許,顔子的弟子才集資買槨葬顔子于魯城東二十餘裏的防山南麓,是合情合理的。
                上述分析,使我們確認顔子生於魯陽公二十一(西元前521)年(《陋巷志》作;魯昭公二十一年庚辰冬十一月辛已朔十六日丙申顔子生)。卒于魯哀公十四(西元前481)年(《陋巷志》作“秋八月乙未朔二十三日丁已顔子卒),享年四十一歲。如此結論,當是近於實際的。
            [imga]../images/upload/2006/03/10/164421.gif[/imga]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335
              • 经验8244
              • 文章302
              • 注册2005-08-21
                  山东曲阜颜庙称复圣庙,是祭祀兖国复圣公颜回。金代时,曲阜颜子庙在鲁国故城东北角。元泰定三年因旧庙残毁,迁于陋巷故址重建,明正德二年大修,奠定了现存规模。庙占地36亩,东西三路布局,前后五进庭院。现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块。颜子庙原为颜子故居旧址,有陋巷井、宋代始建的乐亭等。正殿复圣殿供奉颜子塑像,两庑从礼颜乐名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西路奉礼颜回之父颜路,主殿礼国公殿为元代建筑。
                  颜子好像没著作传世,记载其生平史迹多是别人的著作。不知有没有正名的颜子弟子?可能颜子还没来得及立门户收徒弟就过身了。

               
              领略先师风范,促进圣裔互勉。

              我的博客:
              点击:[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