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86
    • 经验1919
    • 文章167
    • 注册2008-08-06
    [P]孙中山在倡导共和政体时说:“近日亚利安民族之文明,特发达于数百年前耳。而中国之文明,已暮于五千年前,此为西人所不及,但中间倾于保守,故让西人独步,然近今10年思想之变迁,有异常之速度,以此速度推之,10年20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也。”[35]
    儒教文化是一种具有闳阔包容精神的文化,《周易·系辞下》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从远古形成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到孔子那里表述为“仁者,爱人”;[14]到孟子那里为“万物皆备于我”;[15]到董仲舒那里改装为“道之大原出于天”;[16]到了杨雄那里认识为“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17]到了魏晋南北朝的儒士那里归纳为“诸法同源”;[18]到了宋明家那里总结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一体”。[19]又从西周末年开始,以“中和”为的文化多元论也已深入儒家文化体系之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0]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2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2];“《中庸》中更为明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3]南朝梁儒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中释孔子“丘不与易”一条说:“天下各有道,我不以我道易彼,亦不使彼道易我,自各处其宜也”。正是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和”的文化多元论,使儒家文化能够从远古走向今天而不衰,并且在与多种文化(异质的或异域的)交流时,能够“兼取众长、以为己善”。[/P][P]然而现在基督教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竟然和千年前佛教一样利用其儒教的招牌了。在坚持核心不变的情况下说辞变了,变的让我们中国人更能够接受。基督教真正的野心也在于此。基督教在宣称强调孝道的同时亦强调对上帝的孝道,即正确的天伦会让人更加践行人伦。陈腓利牧师说过,“圣经所教导的孝道与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孝道有相似之处,亦有超越之处。圣经是以‘神’为本的孝道观;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孝道观;圣经是‘重生的人’行孝;中华文化是‘自然人’行孝,两者之出发点与生命的内涵是不同的。”李宝怡也曾说:“圣经叫人以敬事天父的道理来敬事父母,又叫人帮助父母进入救恩的真道。这些都是基督教孝道的最高标准,很足以补充和发扬中国儒家孝道的高尚精神。”这些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更加西化,更加相信的幌子!警惕啊![/P][P]
     [/P]
    钱塘支思敞公派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64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