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
    • 经验53
    • 文章7
    • 注册2014-05-17
    如何品读《论语》
    [FACE=宋体][SIZE=10px][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0px][P][FACE=宋体][SIZE=10]品读论语,大家有一个误区,只是听过论语的,都以为《论语》这本书是孔子写的,这个误会就大了,当然,但凡真正看过《论语》的都知道,这是孔门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话收集起来,通过筛选而编排的一本书。但由于《论语》中记录的绝大多数都是孔子本人的话语,所以很多人在看《论语》或者在研究《论语》的时候,都会站在孔子的立场去理解《论语》,去解释孔子所说每一句话的意思。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这样会致使我们的理解局限在孔子本来一句话的意思上,而忽视了《论语》中每一句话在全篇中,甚至在全书中所要表达出的意思。当然,我们要理解孔子的一句话,首先肯定要明白其孔子最初的本意,只有这样才可能去引申,去发挥。为什么我会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呢?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门生弟子为什么要把孔子及弟子的话有选择性地编排到《论语》中来,而形成一本儒家经典。既然是经过了选择性地编排,那一定是独具匠心的,这份匠心,就是要通过[/SIZE][/FACE][FACE=宋体][SIZE=10]对[/SIZE][/FACE][FACE=宋体][SIZE=10]孔子及弟子的言语有选择性地编排,把孔子或者说儒家的思想完全地、系统性地展现出来。如果大家不用心读,就会觉得《论语》这本书的编排显得很凌乱,很多语句,在前后根本就无法衔接,比如《为政》中开篇就讲,为政以德的好处,说“[/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SIZE][/FACE][FACE=宋体][SIZE=10]”第二段却突然一下讲到《诗经》那儿去了,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初看一下,我们会觉得非常奇怪,感觉这两句话之间根本没有逻辑关系[/SIZE][/FACE][FACE=宋体][SIZE=10],[/SIZE][/FACE][FACE=宋体][SIZE=10]从为政的角度来看吧,又感觉没有一点章法[/SIZE][/FACE][FACE=宋体][SIZE=10]。[/SIZE][/FACE][FACE=宋体][SIZE=10]既然是讲“为政”,为什么会突然谈到[/SIZE][/FACE][FACE=宋体][SIZE=10]《[/SIZE][/FACE][FACE=宋体][SIZE=10]诗经[/SIZE][/FACE][FACE=宋体][SIZE=10]》[/SIZE][/FACE][FACE=宋体][SIZE=10]了呢?但当我们认真品读后就会发现,这两句话外在的形虽然没有关系,但是内在的神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这样讲,大家可以看我对《为政》篇的解读。[/SIZE][/FACE][FACE=宋体][SIZE=10]并[/SIZE][/FACE][FACE=宋体][SIZE=10]且[/SIZE][/FACE][FACE=宋体][SIZE=10],[/SIZE][/FACE][FACE=宋体][SIZE=10]当我们认真品读完整本《论语》后会发现,孔门弟子对[/SIZE][/FACE][B][FACE=宋体][SIZE=10]《论语》的编排,不仅非常严谨,而且[/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0]还[/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0]非常具有艺术性[/SIZE][/FACE][/B][FACE=宋体][SIZE=10]。所以,我们在解读《论语》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站在孔子的角度去理解一句话的意思,而是要充分考虑到编排者的意图。不仅要会听话,而且还要会听弦外之音,不仅要会听弦外之音,还要站在个如何符合儒家思想的角度去看问题,不仅要懂得如何从符合儒家思想的角度去看问题,还要懂得如何结合历史、结合我们现在的具体的社会情况、世界情况去引申、发挥问题。只有这样去品读《论语》,这样才算是真正懂得了品读经典。[/SIZE][/FACE][FACE=宋体][SIZE=10][/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0] [/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0]                                     2011[FACE=宋体]年[/FACE][FACE=Times New Roman]12[/FACE][FACE=宋体]月[/FACE][FACE=Times New Roman]18[/FACE][FACE=宋体]日星期日 [/FACE][FACE=Times New Roman]22[/FACE][FACE=宋体]:[/FACE][FACE=Times New Roman]35[/FAC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0][FACE=Times New Roman]后记:对于《论语》用品读二字,显得还不够虔诚和敬重,因为《论语》并非是一般的文学作品,并非是大[/FAC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0] [/SIZE][/FACE][/P][/SIZE][/FACE]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1
      • 经验3068
      • 文章127
      • 注册2006-05-26
      [EM49]
      珍惜真孔,天下一家。衢州派长支,克成公后。流寓长沙。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335
        • 经验8244
        • 文章302
        • 注册2005-08-21
        [P]    关于《论语》的书名,因原文为记录孔子与弟子讲论的语录,故简称《论语》。这个书名为后世学者所冠之名。其内容主要是孔子与众弟子讲学、论事的原话[SIZE=9pt]忆述[/SIZE][SIZE=9pt]记录。原文并没有分章节,也是后世学者为了阅读方便将全文细分篇章,按每章开头两字作为该篇章之命名,章节名没有概括性和主题意义,属于随机的。[/SIZE][/P][P]    至于成书编者,学者比较公认的是由曾子众弟子完成。这点在《论语》全文对各人的称呼可以看出,对孔子言论,大多数称“子曰”,偶尔载“孔子曰”。其次就是曾子,记录到曾子言论,均为“曾子曰”,其他孔门弟子则以其字称呼,偶尔也直呼其名。这就说明了编者收录《论语》语录时的身份站位点,古人称“子”者,乃属尊位,故认定成书为曾子弟子是合理的。[/P][P]    基于行文立足点为曾子所述、弟子所记,在收录《论语》的时候语录有概括性和归纳性,未必都是孔子原话,是经过整理而成的。加上古文极其精简,与现代文体差异甚大,故历代学者有着甚多不同版本的注译,同一句话、他们之间所理解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矛盾的。这就是《论语》深奥之处,读者的古文水平、儒学基础和修养观,直接影响到理解《论语》中孔子所表达的原意。[/P][P]
        [/P][P]以上是本人读《论语》的一点看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就不赘述了,还是多看看历代大儒的注译吧,谨记多看几个不同的版本,相互对比则易于领悟要旨。[/P]
        领略先师风范,促进圣裔互勉。

        我的博客:
        点击:[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