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0
    • 经验25216
    • 文章1443
    • 注册2006-02-04
    孔祥吉
    [ALIGN=center][SIZE=4]孔祥吉谈杨深秀百日维新前夕的政治活动[/SIZE][/ALIGN][ALIGN=center]孔祥吉《杨深秀考论》摘要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杨深秀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参预变法活动的维新志土中间,杨深秀贡献很大,他和谭嗣同一样,骨头最硬,态度最坚决,最后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唤醒国人。康有为称赞他“虽惨柴市刑,能禠权奸魄”,1他那“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2的诗句,为他的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思想增添了光彩,也给后来的仁人志土以很大鼓舞。但是,历来对杨深秀的评价显得有些偏低,若干历史事实亦有不尽确切、不尽完备之处。本文拟就笔者所接触到的史料,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史学界谙同志。
         一、关于杨深秀百日维新前夕的政治活动
         
        杨深秀,字满材,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少颖敏,十二岁录为县学附生,博学强记。”3同治初,以举人入赀为刑部员外郎。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旋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1897年12月30日)4授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居官清廉,刚正不阿,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十分关心。在他当京官的时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尤其是德国武装侵占胶州湾事件,对杨决秀刺激至深,使他在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行动上积极向当时代表时代前进潮流的维新派靠拢。杨深秀在被授于山东道监察御史的第二天,即向光绪皇帝上了《时事艰危,谨贡刍议折》,阐明了“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5的道理。这封奏折在朝廷的官吏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在胶州湾事件之后,光绪从维新派方面直接听到的最早的变法呼声,比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新局折》6要早看到两个多月。原先,人们只知道他精通“旧学,”号称“山西通儒,”可是从这封奏章中,人们却看到杨深秀不仅通达“中学”,而且对世界形势、五洲大事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正因为此折提出的变革祖宗成法的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它很快被军机大臣们依照惯例,送交慈禧过目。据清官军机处档案记载:“本日御史杨深秀奏,时势艰危,谨贡刍议折,奏旨存。谨将杨深秀折恭呈慈览;”7
         
        杨深秀提出的变法维新主张,在浑浑噩噩、日以奔兢利禄为事的官吏中间是非常罕见的;挽救世变,开通风气,摆脱瓜分厄运等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与维新派走到一起。在百日维新前夕,杨深秀即与康有为等人频相往来,过从甚密。由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同,因此,杨深秀便利用身居台谏之便,多次代递康有为的上书。但是,关于杨深秀最早在什么时间以御史名义代递康有为的条陈,晚近学者的许多说法都不确切。
        最早在梁启超编写的《杨深秀传》中,是这样叙述的:
         
        “二十四年正月,俄人胁割旅顺大连湾,君始入台,第一疏即极言地球大势,请联英日以拒俄,词甚切直。”8之后,《清史稿》中的《杨深秀传》沿袭梁说,亦认为光绪二十四年“帝俄胁割旅大事起,杨即上疏力请拒之。”这种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梁启超所记,无论是此折所上时间,还是上书的原因都是错误的。前人记戊戌变政事,多据耳闻目睹追忆书之,往往似是而非,诸多讹误。据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档记载,杨深秀以御史身分代康有为上的第一个奏折是《请联英国,立制德氛,益坚俄助折》,该折于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1898年1月l日)递上。这是杨深秀担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之后所上的第二个奏折。
         
        杨深秀之所以要递上这奏折、是因为德国在出兵强占胶州湾之后,又通过外交途径,向清政府提出六条无理要求,其中包括所谓惩凶、赔款以至于罢斥已调任四川总督的李秉衡等等。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对德国的苛刻要求感到束手无策,十分为难:倘若不允德使之求,深恐由此激成事端;如允诺德使请求,又怕各列强援引最惠国条例,“一国发其端,各国继其后,”纷起效尤。因此,光绪派翁同和等总署大臣与德国驻华大使海靖反复商榷,讨价还价,“驳结舌敝唇焦”,9仍是“计无所出”。10与此同时,以慈禧、李鸿章为首的亲俄势力,自“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与沙俄签订了出卖民族权益的“中俄密约,”“输以铁路大利,”一心倚俄,他们幻想依赖俄国势力,平息这场危机。其它帝国主义列强,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杨深秀在这封奏折中极力反对向德国妥协投降,他义正辞严地指出:“……”13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眼前的严重危机呢?杨深秀认为,“……”14因此,他主张“今若北联俄矣,南更结英,立可以制德人之死命,即俄亦不敢包藏祸心,持两端以观变,知他国而敢生觊觎乎?”15
         
    杨主张联合英国的理由有三条,其一,英国控制着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16其二,法与英宿雠,“……”其三,英“瓜分我地之心,较诸国为缓,”“比闻英实有愿结中华之意,”“日本亦有联我之心”,“盖事机立变,虽仇国亦当合也。”17他以为,实行此办法,便可制服德国,“倘不用此策,而割地以异德,各国谁不思踵其后而瓜分少许,英、日即其最先者矣!”18
        杨深秀的上述主张几乎完全是康有为的观点,杨深秀于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所上奏折无疑是康有为为之代拟。
         
        这封奏折暴露了维新派的许多糊涂认识和错误观点。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还不懂得“东山老虎吃入,西山老虎也吃人”的道理,甚至把摆脱民族灾难的希望,寄托于一些帝国主义列强。当然,这并非杨深秀一个人的缺陷,它几乎是所有维新派的通病,谭嗣同和康有为甚至主张以新疆、西藏等“边远之地”的主权,换取某些列强的援助。这些都和维新派的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紧密相关,也和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直接联系。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杨深秀的这种建议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还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杨的主张带有明显的反帝性质。面对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涛恶浪,他挺身而出,力主坚拒德请,反对将胶澳租让德国,以杜绝各国“踵其后而瓜分”之弊端,这是杨深秀的出发点。其次,杨揭露了沙俄的侵略本性,反对慈禧一伙一味依赖俄国的做法。尽管他在此折中提出的联合英日的主张是非常幼稚的,实际上也根本行不通,然而,这种主张却是针对“西后及恭邸(即恭亲王奕訢)畏俄甚”19这种特殊的政治局势而提出的。面对如此严重的危迫局面,慈禧和奕訢等清政府的当权派非但不能锐志更张,奋起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而奉行“更主倚俄”20的政策,大量出卖中国主权,使中华民族的权益遭到严重损害。因此,遭到杨深秀等人的非议。但是,由于沙俄侵吞旅大等阴谋,尚未完全暴露,维新派对沙俄的抨击并非十分严厉,杨折一面揭露它与德国“深谋坚约,”一面还主张“益坚俄助。”后来,随着沙俄的侵略嘴脸暴露得愈来愈充分,维新派对它的揭露亦愈来愈彻底,指责“俄为虎狼之国,日以吞并为事”,“稍倚其力,必干预其政,”强调“欲变法自立者,宜早为计,欲保国自立者,宜勿依人”。
         
        总之,杨深秀在百日维新前夕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历了艰难而又曲折的历程。他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认识,还停留在低级的感性认识的阶段。
       

        注释:(此文是孔祥吉《杨深秀考论》之第一部分,注释按原文编号)
         1 康有为:《六哀诗》;《新民丛报》第17号。
         2杨深秀:《狱中诗》;《戊戌变法》第4册。
         3、8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4 此日期据杨光绪23年12月8日递上之谢恩折推算。
         5《清史稿》卷464《杨深秀传》。
         6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卷1。
         7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23年12月8日军机奏片。
         9、10 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光绪23年11月22、23日。
         11、12、13、14、15、16、17、18 第一历史档案馆:杨深秀《请联英国,主制德氛,益坚俄助折》。
         19、20 《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第4册。
         【梦史氏按】孔祥吉先生此文写于1984年,文中某些观点与当前史学研究成果未必相合,但文章对杨氏的肯定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ALIGN]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9
      • 经验5184
      • 文章200
      • 注册2005-03-10
      孔祥吉是哪里人啊?
      安徽 合肥  —孔德陆

      Q Q:  350014307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