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0
    • 经验25216
    • 文章1443
    • 注册2006-02-04
    孔愉公世居梁国,陕西韩城县,不知道何时迁往
    [SIZE=3] 孔  愉[/SIZE][SIZE=3]    孔愉(268~342),字敬康,晋山阴人。[B]其先世居梁国(今[/B]陕[B]西韩城县南),[/B]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乱会稽,由此定居。祖竺,吴豫章太守,父恬,湘东太守,从兄侃,大司农,皆有名于江左。[/SIZE]

    [SIZE=3]    愉年十三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称为“会稽三康 ”。[/SIZE]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这里的“梁国”不是指“今陕西韩城县南”。应当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山阴(会稽)孔氏繁衍到今天主要有两派:鲁山派(始祖是36代孔至)和河洛派(始祖是38代克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0
        • 经验25216
        • 文章1443
        • 注册2006-02-04
        应该是陕西韩城县南,应为浙江通志和其他史书也这样描述的。

        孔愉(268—342),字敬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先世居梁国(今陕西韩城县南),曾祖孔潜,太子少傅,汉末避乱会稽,由此定居。祖父孔竺,吴豫章太守;父亲孔恬,湘东太守;从兄孔偘,大司农,皆有名于江左。愉年13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
          吴亡,愉迁于洛。西晋惠帝末,归乡里,行至江淮间,遇石冰、封云为乱,云逼愉为参军,不从,将杀之,赖云司马张统营救获免。隐居新安山中(今浙江淳安县境内),改姓孙,以耕读为业,著信乡里,后忽离去,不知所在,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建兴初(约314),始出应召,为丞相掾,参丞相军事,时年已50。以讨华轶之功,封余不亭侯。司马睿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因政见不合,出为司徒左长史,累迁吴兴太守。沈充反,愉弃官还京师,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太常。转任尚书右仆射,领东海王师,寻迁左仆射。后省左右仆射,以愉为尚书仆射。以年老,屡请辞,不许,转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复徙领军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东晋成帝时(330前后),出为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在郡三年,亲自巡行,修复汉代旧渠,灌溉田地200余顷,皆成良业。后在会稽郡山阴鉴湖南侯山(小隐山)下购地数亩为宅,草屋数间,弃官居之。送资数百万,悉无所取。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丧仪,一不得受。卒,赠东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敬康善草书,敬思善行书。思行则轻利峭峻,康草则古质郁纡。《晋书本传》、《述书赋》、《山阴志》有传。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75
          • 经验10252
          • 文章145
          • 注册2006-03-27
          梁国为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辖地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梁治迁下邑(今安徽砀山),南朝宋改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县)。
          孔德辉

          河洛派洛宁支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不知德宏宗亲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这几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晋书》等史书上确实明确记载了“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其先世居梁国。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但仍无法得知孔愉公何时迁往梁国。但我们可作出如下分析:
            根据《晋书》等史书的记载“孔愉------其先世居梁国。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可以理解为孔潜(为孔愉的曾祖父)自梁国迁居会稽。因而德宏宗亲提出的这个问题准确地来说应当是“孔愉公一系(而并非孔愉公本人)何时迁往梁国?”
            进一步可知:“世居梁国”的应是孔潜的上几代人。

            客观来讲,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世家谱》对早期后裔记载明显存在“失载”。(如对东晋至北魏时的几代孔子嫡脉奉祀人全无记载。)
            加之早期资料的缺乏,要弄清“孔愉公一系何时迁往梁国?”是不容易的。
            我们仅能依据家谱资料做一些推测。

            根据民国谱记载:
            10代聚 “从汉高帝起芒砀”
            11代孔武、孔安国都曾任临淮太守。
            13代孔霸“徙籍长安”、
            14代嫡孙吉“为殷绍嘉侯,奉汤祀------进爵为公,地方百里,国于沛”
            可见从这几世起,孔氏族人就已并非全部定居于曲阜(鲁城)。
            值得一提的是19代彪(潜曾祖)“字元上------出为博陵太守,出残修政、士民归心,迁下邳相、河东太守,以病辞官------卒博陵”说明孔彪可能在博陵太守任中就已安家于博陵。所以始居于梁国或许就是孔彪的子辈或孙辈。

            顺便再说一下,前日,我已回帖简单指出““梁国”不是指“今陕西韩城县南”。 应当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是根据我的第一印象所作的判断。因我本人对历史地理极感兴趣,遇到诸如此类历史地名的地望问题往往较身边的人要敏感很多。---自揭嗜好,让大家见笑。请多多包涵。。。
            德宏宗亲也给出了“韩城说”源于浙江通志和其他史书。随后我又查了一下:今陕西韩城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梁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另《汉书 地理志》记载“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禹贡》梁山在西北------”所以,在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少梁”一名就已经消失,此后也没有被称为“梁”。史学家司马迁亦自述“------错孙蕲,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夏阳------”因此我还是认为梁国当是上一楼治辉宗亲所说的,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时起,并在之后长期存在的那个梁国(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的地理志、郡国志、州郡志都有记载。
            对于陕西韩城之“梁”,我依旧没有找到更准确的依据。我个人认为:唐代以前的人们多自称郡望、里籍也多称郡(国)名甚至州名。如孔北海、刘豫州(尽管刘备不是豫州人)、柳河东、南阳诸葛亮称呼宗族者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而
            陕西韩城之“梁”此时既不是州名(历史上确有梁州,是指陕南汉中、川滇等西南地区),也不是郡名,甚至不是县名。仅仅是左冯翊夏阳县的一座山名,况且又非名山。显然不能被作为当时名人的籍贯所指。补充一点,历史上确有不少广为人知的小地名,但大都是地因名人而出名,而非颠倒过来的关系。如南京半山园与王安石、滁州醉翁亭与欧阳文公。
            如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孔愉公先世所居的“梁国”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若说成是陕西韩城则没有道理。可能是古人以讹传讹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