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这里的“梁国”不是指“今陕西韩城县南”。应当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山阴(会稽)孔氏繁衍到今天主要有两派:鲁山派(始祖是36代孔至)和河洛派(始祖是38代克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不知德宏宗亲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这几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晋书》等史书上确实明确记载了“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其先世居梁国。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但仍无法得知孔愉公何时迁往梁国。但我们可作出如下分析:
      根据《晋书》等史书的记载“孔愉------其先世居梁国。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可以理解为孔潜(为孔愉的曾祖父)自梁国迁居会稽。因而德宏宗亲提出的这个问题准确地来说应当是“孔愉公一系(而并非孔愉公本人)何时迁往梁国?”
      进一步可知:“世居梁国”的应是孔潜的上几代人。

      客观来讲,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世家谱》对早期后裔记载明显存在“失载”。(如对东晋至北魏时的几代孔子嫡脉奉祀人全无记载。)
      加之早期资料的缺乏,要弄清“孔愉公一系何时迁往梁国?”是不容易的。
      我们仅能依据家谱资料做一些推测。

      根据民国谱记载:
      10代聚 “从汉高帝起芒砀”
      11代孔武、孔安国都曾任临淮太守。
      13代孔霸“徙籍长安”、
      14代嫡孙吉“为殷绍嘉侯,奉汤祀------进爵为公,地方百里,国于沛”
      可见从这几世起,孔氏族人就已并非全部定居于曲阜(鲁城)。
      值得一提的是19代彪(潜曾祖)“字元上------出为博陵太守,出残修政、士民归心,迁下邳相、河东太守,以病辞官------卒博陵”说明孔彪可能在博陵太守任中就已安家于博陵。所以始居于梁国或许就是孔彪的子辈或孙辈。

      顺便再说一下,前日,我已回帖简单指出““梁国”不是指“今陕西韩城县南”。 应当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是根据我的第一印象所作的判断。因我本人对历史地理极感兴趣,遇到诸如此类历史地名的地望问题往往较身边的人要敏感很多。---自揭嗜好,让大家见笑。请多多包涵。。。
      德宏宗亲也给出了“韩城说”源于浙江通志和其他史书。随后我又查了一下:今陕西韩城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梁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另《汉书 地理志》记载“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禹贡》梁山在西北------”所以,在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少梁”一名就已经消失,此后也没有被称为“梁”。史学家司马迁亦自述“------错孙蕲,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夏阳------”因此我还是认为梁国当是上一楼治辉宗亲所说的,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时起,并在之后长期存在的那个梁国(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的地理志、郡国志、州郡志都有记载。
      对于陕西韩城之“梁”,我依旧没有找到更准确的依据。我个人认为:唐代以前的人们多自称郡望、里籍也多称郡(国)名甚至州名。如孔北海、刘豫州(尽管刘备不是豫州人)、柳河东、南阳诸葛亮称呼宗族者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而
      陕西韩城之“梁”此时既不是州名(历史上确有梁州,是指陕南汉中、川滇等西南地区),也不是郡名,甚至不是县名。仅仅是左冯翊夏阳县的一座山名,况且又非名山。显然不能被作为当时名人的籍贯所指。补充一点,历史上确有不少广为人知的小地名,但大都是地因名人而出名,而非颠倒过来的关系。如南京半山园与王安石、滁州醉翁亭与欧阳文公。
      如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孔愉公先世所居的“梁国”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若说成是陕西韩城则没有道理。可能是古人以讹传讹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