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关于山西乐平(昔阳)一支孔子后裔
    关于山西乐平(昔阳)一支孔子后裔  

      2008年时,相关媒体曾广泛报道山西昔阳现一支失散千余年的孔子后裔,他们是孔子第四十一代后人孔邈的后人。这支族人全部被录入新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并被命名为“乐平派”。然而,在今年新颁的《孔子世家谱》目录中,中兴祖前共有十二个支派,并无所谓“乐平派”,看不到有这支族人的记载。不知为什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我!原来是这样。
      今天中午我查了宁陵派的资料之后知到宁陵派长支第41代为昭邈。由此看来山西昔阳支族人很可能是把其41代先祖昭邈误认为是总谱中中兴祖前的第41代孙孔邈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imga]http://www.lsqn.cn/ChinaHistory/UploadFiles_4258/200904/2009417221646322.jpg[/imga]
        [ 此贴最后由孔卫东在2009-12-27 14:38:31编辑过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那位宗亲可把上楼那幅图片贴出来?
          我刚刚搜到了这支昔阳族人的家谱,确如宪宁主任所说,“邈”以下若干代人与民国谱宁陵派人吻合。41代祖(昭)邈,42代祖涛、溶(似应为渍),43代祖世隆,44代祖儒行,45代祖(秀)听,46代祖兴————————故该支族人应属于宁陵派。
          但他们所修的支谱也有些粗糙,因为他们所记的35至40代分别为三十五代祖璲之、三十六代祖孔萱、三十七代祖齐卿、三十八代祖惟眰、三十九代祖孔策、四十代祖振。实为嫡长孙的世系而非宁陵派35至40代贤、蕴、炯、惟一、简、持(昭邈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繁春宗亲,繁春宗亲,你们有自己修的族谱吗?你能确定你本人就是2008年时与续谱机构相连系的那支族人或者是《续修昔阳县志》所记载的51代孔克威之后吗?
            根据续修协会编辑部孔宪宁主任的解释,该批孔姓族人属于宁陵派(长支),已经被录入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如果有条件的话,你可以查一下新谱。
            根据目前网上能查到的资料(包扩我在11月23日所发的这幅图片),仅能知道的世系如下:
            41代祖(昭)邈,42代祖涛、溶(似应为渍),43代祖世隆,44代祖儒行,45代祖(秀)听,46代祖兴,47代祖海。海以下不得而知。
            但根据民国谱:海以下世系为48代秀,49代祖福,50代祖春,51代祖元章。51代共三十六人,全部为上字是“元”,并没有孔克威的任何资料。

            而且我们还不能确定孔克威一定是属于此支。《续修昔阳县志》上说孔克威是“山东曲阜人”。究竟是笼统的表述孔氏根祖地还是确实迁自山东曲阜,如果他确系迁自山东曲阜,则有可能不是47代祖孔海的后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也许昔阳族人失散年代已久,很可能与它支族人失散于47代祖海公稍后的几世,所以在51代克威时没有严格按“元”字排行辈。而《续修昔阳县志》笼统地记述克威公的根祖地--曲阜,以示不忘本。这也很有可能。
              因为宁陵派始自35代孙孔贤(居宁陵),36代蕴(宁陵派长支始祖),其后人分居于河北赵州、唐山、邢台、沙河、邯郸等地。山西昔阳据以上几地相距也不远。所以,如果克威公确系出宁陵派长支,就不应当是“山东曲阜人”、而“克威公--由曲阜迁邑之罗庄居焉”亦应视作笼统地表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五十五代生活的年代应大概是金元时。
                喔,这就对了。

                谢谢宪宁主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所以,《民国续修昔阳县志》说“孔克威------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末避乱徒居乐平”有误,应为“五十五代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倘这样推究一下,民国谱中所记  之林(52代)孙辈的思仁生活的年代可是“明永乐时”啊!那思仁子辈的克威生活时代岂不是又要往后推了,《续修昔阳县志》说孔克威“元末避乱徒居乐平”或“避金季之乱,由曲阜迁邑之罗庄居焉”的说法就都站不住脚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问题讨论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已经勾勒出繁春宗亲一支族人的迁徙史,在各位宗亲及热心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已经大致知道。此次新续修家谱时找到“乐平支”属于宁陵派长支。
                      根据宪宁主任提供的新谱资料,我们知道乐平支族人大概在52代之林时与它支失去联系。之林后人克威(55代,续修昔阳县志称作“五十一代”应误,孔氏后人55代多用“克”字排辈)“避乱徒居乐平”或“由曲阜迁邑之罗庄居焉”。
                          关于孔克威的里籍,《续修昔阳县志》仅是笼统作“山东曲阜”,显然不能作为其真实迁入地。因为宁陵派族人在唐代就已离开山东了。
                         孔克威生活的年代应是明永乐时或稍后。这是根据民国谱中所记载的之林(52代)孙辈的思仁生活的年代“明永乐时”推出的。所以,《续修昔阳县志》说法不太可靠。根据繁春宗亲提供的《续修昔阳县志》资料,“孔(公)广心”(70代)生活在清咸丰年间,上推15代前的克威公,按二十八九年为一代粗略算一下,可知55代克威公却生活在明永乐时。
                          至于孔克威迁乐平的原由,《续修昔阳县志》前后记载自身就存在矛盾,一称“元末避乱”,又称“避金季之乱”。“元末与“金季”相差130余年。出现此种原因很可能源自孔氏后人代代口耳相传,因此不免出现差别。所以,我们只能作参考,姑且认为是“避乱”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我在百度百科“周”条处查得康熙字典还有这个解释:“……终也。《左传•昭二十年》以周事子。《注》周,犹终竟也。……”
                            我想“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乐平於是有孔氏,云由周来”说的是克威公在元末避乱,可能经过多次迁徙,最终落居于乐平。这里的“周”可能不指地名,而是最终的意思。
                            不知“云由”二字是否为“云游”之讹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2927
                          • 文章181
                          • 注册2009-09-19
                          以下为昔阳孔繁春宗亲整理后的《松峰书院记》:
                          原文在山西通志31之K13513047----K13513048页。    (书中所标的页码为“艺文书 七百零五”)

                          松峰书院记                             元    吕思诚
                          县治南罗庄孔氏作书院于三都别野,盖罗庄于三都一社也,又近在松子岭下故名曰松峰夫。孔氏家,世曲阜,其嗣世子孙守林庙,而私淑有宗而不紊,固也。自干戈乱离,择里而居,乐平於是有孔氏,云由周而来,致于今去圣人之世若此其甚远也,而晋、鲁相望近在咫尺,去圣人之居若此其未遥也,忾然如闻其声,穆然如见其容,木木本源之思,宁以异地异时而有间乎。罗庄孔克威求记,思诚为松峰书院额,又书夫子燕居殿一楹、闻诗闻礼者二齋.思诚起而言曰,孔子之道大矣,孔子之泽长矣,天覆地载,日月照临,雨露之所润无非教也歈,袂拱于以至取瑟叩胫无非教中事也,闕党童子可以将命,互相童子亦得登堂入室,敛容屏息于其侧,无非教中人也,亿万期年之久,上自王宫国都,下逮闾巷,莫不有学以识(缺一字为上羔下火)墙,乐平素称仁里,家诗书而户礼乐,有彬彬君子之风,岂皆宫墙外望者䱷,故克威之为此,非徒为子孙设,欲以来远方之朋也,而里人氏有近,三都拨地三顷以与书院,而为书院子弟之供,其事又不可湮没而无闻,因并录之以与克威孔氏并传不朽,后有作者见其廟貌辉煌,輪焉奂焉,孔子在焉,松声谡谡响振山丘,孔子之木鐸在焉宰.我谓其贤于尧舜甚远,厥有以哉。昔者思诚立书院于冠山,奎章阁学士院奉中书礼部移文宣慰司下冀宁路指挥平定州储书万余卷,谋欲置田一、二顷,至今无一亩,欲铭石作记力又不瞻噫,有愧于克威也夫,再拜而文,既以嘉孔氏之贤,且以讥思诚之不能。是为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