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2451
    • 文章40
    • 注册2007-03-05
    孔子的后裔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作为新手,我看了很多资料,教育很多,也感慨很多,以下是我对曲阜孔庙卖门票讨论问题产生的联想:

       我看票还是要买的,光孔子后裔就有180-300万,加上其它的孔,不知有多少。如果光凭身份证进出就难于管理,乱套了。实际上我们的眼光应看得更远一些,不仅曲阜孔庙,各地的孔庙、祠堂、孔子遗迹有多少?这是有形的,还有无形的文化资产。祖上留给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孔家的后人不知去发扬,却要为区区门票的小事来讨论,孔夫子上天有灵也要一声长叹了。    君不见,近几天我看了卫东和庆亮宗亲报道的临浦自由孔祠堂被拆除、青浦孔子遗迹和各地孔庙破败没落的惨状,不知有何感想。    因此我想,祖上的遗产,光靠守是守不住的。站在边上发发牢骚也是无济于事的。孔子的后人有责任,也有权力去将祖宗的遗产去发扬光大。孔子的后裔要积极地去参与、主导孔子的文化产业,这里面有巨大的经济市场。可以去向政府要回一部分权力,一起来主办。可以曲阜孔庙为中心,将各地的孔庙,孔家祠堂,孔子遗迹连成线和片,动员各地的孔子后裔去做,接合孔子文化,孔子后裔的发展、族谱等,形成世界性的孔子文化旅游。这样去做有许多好处:1.搭上了中国崛起,需要向世界宣示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快车。2.搭上了地方政府文化搭台,发展经济的快车。3.各地的孔子后裔都可以直接和间接的参与到孔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来,促进了孔子后裔的联系和团结。间接的好处可能是孔子族人会更了解祖宗的文化传承,出现一大批青年才俊,不会后继无人。4.从基础上根本性的解决了遗产的保护问题。     关键的是要有实力有能力的孔家后人来做这个工作,当然也要得到孔家宗主和各地族长的首肯和支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43
      • 经验42601
      • 文章1683
      • 注册2004-10-27
      “关键的是要有实力有能力的孔家后人来做这个工作,当然也要得到孔家宗主和各地族长的首肯和支持。”
      孔氏家族的各类组织,都是民间性质的,是孔氏家族的内部组织机构,参与政府以及进行文物保护,能谈什么首肯吗?我们不能一谈及孔氏家族和孔氏遗迹,就大谈保护,有些遗迹在孔家人眼中是宝,但在政府的大局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一文不值,或者说没有多大的保护价值。保护文物遗存是国家政策,也是一种责任,但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放眼全国各地,几乎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放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年代不同的遗存,如果不分主次的全部保护甚至重修,甚至是一种政策性的“圈地”行动,那么国家的大大小小的遗迹占据了很大的资金和建设规划空间,我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需要向所有孔氏族人提醒的是,不是张口闭口的孔子后人云云,这样下去会导致人们的严重逆反心理,甚至会闹些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麻烦。

      我们都是普通人,圣祖也只是最普通不过的"布衣",而不是神,如果所有的孔氏后裔都因圣祖圣名而傲慢自居的话,那我们的一生也是失败的。回头看看那些祖上没什么名人的姓氏,同样不是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甚至做出了比我们更大的成绩来回报社会,来光宗耀祖。有所做为是每个人共有的心态和理想,于其成天将大话说在嘴边,不如实实在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当然做为圣裔,有比他姓不同的家族意识行为观念,这是很可贵的,但现实更为重要。我们都说要倡导儒学复兴,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我们都做到了哪些事情。有好多宗亲为此而奔波操劳费心尽力,但没听到过他们说过什么,只是默默的去实现自己的意愿,只有他们,才能具有代表性。管好自己,有理有节的去感化别人,不是件很好的办法吗。

      [ 这个贴子最后由孔令义在2007-3-10 16:30:34编辑过 ]
      [imga]../images/upload/2006/03/10/164421.gif[/imga]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2451
        • 文章40
        • 注册2007-03-05
          有作为是相对于不作为并非是“大谈保护”,保护当然也是有侧重点的,并非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保护,重要的是孔氏后人的重视参与和保护意识,不要漠不关心,事不关己。
          孔子后人的提法也许不妥,确也是事实,“反孔”的人历代有之,不能怕了反孔的人产生逆反心理,孔家后人就不敢去尊孔,版主也太小心了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2451
          • 文章40
          • 注册2007-03-05
            我们确实是普通人(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圣祖历尽艰难从布衣出身,最后复归布衣。后人为祖宗值得自豪的是他的思想文化,并不是他的出身高贵。嫡系后裔还被历代统治者封为圣裔,象我们这样的支流的支流,穷亲戚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是无光可沾的,更何况当今的商品社会,如果自己头脑不清的向别人标榜自己是孔子第几代,肯定会招来异样的眼光。所以版主忧虑孔子所有后人傲慢自居是多虑了。再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过去孔沐之乱,出于利,今日不标榜孔子之后,也是无利所致。今日价值取向在版主的帖中已说的很明白了“在孔家人眼中是宝,但在政府的大局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一文不值,或者说没有多大的保护价值”。
             祖上留下了一点可怜的遗产,孔氏后人只有自己珍惜,别人是不会来重视的。孔子后人门也不是权贵,不是清朝的八旗子弟,哪有能力形成“政策性的“圈地”行动”,向政府乞求重视孔氏的遗产(遗迹)保护,不会”占据了很大的资金和建设规划空间“,此为版主多虑之二。
             反之应该忧虑的是,孔氏后人对祖上的遗产(遗迹)漠不关心,任由没落破败。象卫东报道的临浦自由孔祠堂拆除事件(该不该拆除,我不知原委,无从评论),但当地族人对续谱这样的大事,都无人组织,反映了意识的淡薄。(惭愧我也是这一支的),所以我认为,当今之重不在忧虑“因圣祖圣名傲慢自居”,而在于重视保护和积极参与。如果所有的孔子后裔都以祖上为荣,尽己所能为保护遗产,推广孔子思想文化作一点事,我认为这是莫大的好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43
            • 经验42601
            • 文章1683
            • 注册2004-10-27
            全国有几处文庙是孔氏祖上留下来的?又有几处文庙是由孔家人自己修的?
            能留则留,不能留只能一声惋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宗长口口声声要为孔氏家族做贡献,甚至要“大有做为”,但是自己所在支却无人负责修谱,那宗长为什么不带头行动起来呢?你们家谱都不能积极的去修,还谈什么家族事业,还要什么“大有做为”?这也能说明宗长对家族事业的关心和积极?自己不去行动,却时时把大话放出来看别人、论理,你不觉得脸红吗?续谱办公室有宗亲去做义工,你听到他们说过什么?做点具体的事情,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也是很可贵的。
            [imga]../images/upload/2006/03/10/164421.gif[/imga]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2451
              • 文章40
              • 注册2007-03-05
              令义版主:
                 我不想进行无谓的爭论,凭心而论,你的观点也是很多正确的,没有根本的分歧。我是宗亲网的新手,近几天看过许多包括你的帖子,对许多在宗亲网上长久不计报酬辛勤工作的宗亲,作为新人,我都由衷的表示敬意。
                 我不是宗长,离开家乡已经两代了,连家乡的族人的都无人认识,我在解剖自己族人的淡漠意识的时候,实际上也在解剖自己,对自己刚刚了解自己祖上历史(还是卫东宗亲和庆亮宗亲指教的),确实惭愧。直至今天我都无法参加续谱,上述发言时包括对自己和族人的现状有感而发,言语得罪得罪之处,请予谅解,就当玩笑。有生之年我希望在俗务缠身的情况下,为宗族的事业能尽一份绵薄的微力,起码也要将家族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凡青宗亲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实施起来不具可操作性。在我看来孔家人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家族文化的拯救工作(家谱续修是重中之重)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再提高。有余力的话可以参与儒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我们希望各地文庙能够有助于儒学思想复兴的基地,但是文庙并非孔家所能掌握政府资产,目前也不可能筹措足够的财力来经营。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2451
                  • 文章40
                  • 注册2007-03-05
                     是的,卫东宗亲的说法是很有理的。“孔家人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家族文化的拯救工作(家谱续修是重中之重)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再提高“。以我本身为例,离开祖上的发源地(肖山临浦自由孔,万善公)已两代以上了。祖父早亡,父亲开始就远离了家乡,我们后代就成为迷失在城市的一族。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对宗谱的知识几乎为零。像我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肯定很多。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一姓一族居住在一起的格局,将被打破,宗谱知识的传承将更为困难。
                    有思想的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可能都会本能的去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从小读书开始,我们就不完整的接触了一些孔子的文化思想。时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们也姓孔,和孔子有关系吗?限于当时的特殊年代,父亲不愿说可能也不敢说自己的血脉传承,他唯有做的一点是将我们的名字都按孔家的辈分取下来(但还有一点至今不明,为何是凡而不是繁呢?我看过网上的讨论,有的说可能是文化低误传,我父亲可是49年以前的本科生,当时有这样的文化是高知了。有的说是简繁互换,但我也查过词典,没有这样的记载。我要在网上另帖向专家请教。在搞明白前,我可不敢轻易的更改。),等到可以说的年代父亲又过世了。这次幸好在网上得到了卫东和庆亮宗亲的指点,才搞清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了却了多年的心愿。当我将消息告诉我的兄弟们(在我父落户的城市,孔姓极少),他们也非常高兴,我们终于可以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之也。我对于宗谱知识是个启蒙学生,对于孔子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像我这样的孔子族人肯定有很多,对于续谱大事许多人反应冷漠,其中也有不知的原因,所以确实就像卫东宗亲所说的:孔家人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家族文化的拯救工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0
                    • 经验379
                    • 文章32
                    • 注册2007-04-07
                    以上宗亲的 辩论 非常精彩 小辈儿  敬佩!
                    有家族滴使命感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