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76
    • 经验2873
    • 文章259
    • 注册2006-11-04
    [转帖]《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致全国人大、教育部建议书》(定稿)
    [B]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致全国人大、教育部建议书[/B][B]

    [/B]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血脉,而孔子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是人类文明史载以来的第一位教师。在此,我们郑重向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建议:以孔子诞辰,即9月28日,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孔子本乎仁爱之心,志于济世救民,一生弘道不辍,其德其行彪炳千古,其言其文泽被后世;孔子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祖述前哲,昭启后贤,创立了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雍容气象与中和特质;孔子敏而好古,整理典册,删述六经,推行大道,中国上古文化赖是以传,中国后世文化赖是以立,中国文化赖是五千年而一贯;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门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被古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导师。



    “建国莅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之要津。我们充分肯定现行教师节设立二十多年来对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它唤醒了全社会尊重教育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了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我们认为,现行教师节缺乏必要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而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不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而且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重光、中国社会的和谐,特别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持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化大国。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凝为一体、互相涵育,荣辱与共、生生不息,已有五千余年。我们确信中国文化自有其内在的、合理的、恒久的价值。我们反对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我们忧虑西方文化大行其道而中国文化渐行渐远。我们呼吁国人对中国文化采取温情和敬意的立场。我们主张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光大中国文化。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必然会走上复兴之路。我们认为,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可以增进国人,尤其是作为中国未来之希望的大、中、小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和同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皈依,进而增进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厚实的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伦理失范、道德滑坡、诚信不足、礼仪缺失、人际疏离、生态恶化、贫富分化等不和谐因素,正在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和以德为先,强调修身养性和修齐治平,把培养和塑造有道德、有责任的健全的完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追求全社会的团结友爱、同舟共济、风俗敦睦、礼仪规范,以及天人合一、贫富均衡、政治清明、天下大同。我们认为,中国文化的这些价值理念,是化解中国社会乃至人类世界各种危机与冲突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不但是以节日的形式来缅怀与追思这位文化巨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唤醒和促进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价值担当和身体力行,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岭南派 叠滘房
    河南南阳联谊会 滨河路新街36号
    [img]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7/04/09/000226.jpg[/img]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76
      • 经验2873
      • 文章259
      • 注册2006-11-04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利于对广大教师、学生以至整个中国教育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公平;少数教师学术腐败、品德堕落;师生关系疏离化、庸俗化,等等。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但它败坏了教师的崇高形象,侵蚀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肌体。我们认为,天下为公首先要教育为公;教师应德为人表、行为世范,师德先于生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应尊师敬长、崇学尚德,不仅要学好知识和技艺,更要学好为人之本和做人之道。而这些,都是孔子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积极启发和宝贵经验。至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时至今日仍值得大力提倡和学习一事,尽人皆知,无须赘言。



      世界正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令我们尴尬的是,早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把孔子诞辰作为法定的教师节,而孔子的母国却迟迟不得实行之。难道需要等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再把孔子诞辰抢注为“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才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吗?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顺乎时势,合乎人情。当然,作为不治而议的学人,我们只是也只能发表一通呼吁,提出一个建议。至于应否这样做,社会各界可以讨论;而可否这样做和如何这样做,则有司存。







      签名学者(序齿排名):



      汤一介(北京) 庞  朴(山东) 余敦康(北京) 方立天(北京)



      林毓生(旅美) 汤恩佳(香港) 楼宇烈(北京) 张立文(北京)



      成中英(旅美) 刘述先(香港) 曾钊新(湖南) 蒙培元(北京)



      郭齐家(北京) 牟钟鉴(北京) 霍韬晦(香港) 杜维明(旅美)



      罗义俊(上海) 蔡德贵(山东) 束景南(浙江) 潘公凯(北京)



      郭齐勇(湖北) 杨东平(北京) 张祥龙(北京) 陈  来(北京)



      蒋  庆(贵州) 李明辉(台湾) 杨泽波(上海) 盛  洪(北京)



      李景林(北京) 王晓明(上海) 胡晓明(上海) 廖名春(北京)



      杨儒宾(台湾) 林安梧(台湾) 陈昭瑛(台湾) 张汝伦(上海)



      黄玉顺(成都) 景海峰(深圳) 陈少明(广东) 黄  勇(旅美)



      汪  晖(北京) 梁治平(北京) 韩  星(陕西) 赵汀阳(北京)



      高全喜(北京) 任剑涛(广东) 陈  明(北京) 范瑞平(香港)



      康晓光(北京) 林宏星(上海) 杨  阳(北京) 干春松(北京)



      秋  风(北京) 韩德强(北京)







      本建议书由以下学者发起:



      庞  朴(webmaster@rxyj.org)



      张立文(wzhongren@163.com)



      郭齐勇(guoxue999@sohu.com)



      蒋  庆(miwanshih@sohu.com)



      陈  明(yuan_dao@163.com)







      本建议书由以下网站联合发布:



      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yuandao.com  



      孔子2000网http://www.confucius2000.com



      原  道  网http://www.yuandao.com



      儒学研究网http://www.rxyj.org



      中国儒教网http://www.zgrj.cn    



      当代儒学网http://www.cccrx.com  



      华夏复兴论坛http://www.hxfx.net/bbs/index.asp    



      简帛研究网http://www.jianbo.org



      2006年9月28日
      岭南派 叠滘房
      河南南阳联谊会 滨河路新街36号
      [img]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7/04/09/000226.jpg[/img]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76
        • 经验2873
        • 文章259
        • 注册2006-11-04
        附录:《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建议书》签名者个人简介



        汤一介,1927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等。



        庞  朴,1928年生,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原《历史研究》主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辨证法研究》、《帛书五行篇研究》、《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蓟门散思》等。



        余敦康,1930年生,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易学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著有《易学今昔》、《内圣外王的贯通》、《中国哲学史论集》、《魏晋玄学史》、《宗教•哲学•伦理》、《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周易现代解读》、《汉宋易学解读》等。



        方立天,1933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佛教和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慧远及其佛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国佛教研究》、《法藏评传》、《华严金师子章校释》等。



        汤恩佳,1934年生,香港孔教学院院长。著有《孔学论集》、《汤恩佳尊孔之旅环球演讲集》等。



        楼宇烈,1934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生班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出版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佛教,著有《王弼集校释》、《东方文化大观》、《东方哲学概论》。



        张立文,193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和合学概论》、《新人学导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船山思想研究》等。



        成中英,1935年生,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本体阐释学学会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主席。主要研究中西哲学比较、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著有《儒家哲学论》、《中国文化的新定位》、《中西哲学精神》、《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等。



        曾钊新,1937年出生,中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伦理学、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教育哲学,著有《人性论》、《道德心理学引论》、《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教育哲学断想录》等。



        蒙培元,1938年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理性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心灵超越与境界》、《情感与理性》等。



        郭齐家,193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著有《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古代学校》、《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教育家》、《中国古代学校和书院》等。



        牟钟鉴,1939年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当代儒学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著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中国道教》等。



        霍韬晦,1940年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有《佛家逻辑研究》、《佛家哲学中的转依义》、《唯识三十颂异熟转化段译注》、《记得自己是教师》等。



        罗义俊,1944年生,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与当代新儒学,著有《刘邦》、《汉武帝评传》、《钱穆学案》、《大唐兴亡三百年》、《评新儒家》。



        束景南,1945年生,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炎黄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宋明理学。著有《朱子大传》、《中华太极图与中华文化》、《朱熹佚文辑考》、《朱熹年谱长编》、《庄子哲学的骨架》。



        潘公凯,1947年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担任院长。主要研究中国画史、中西美术交流与比较、中国美术与现代性。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等,主编《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等。



        郭齐勇,1947年生,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著有《文化学概论》、《熊十力思想研究》、《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儒学与儒学史新论》。



        杨东平,1949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副会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教育研究和文化研究,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21世纪生存空间》、《最后的城墙》、《倾斜的金字塔》等,编有《教育:我们有话要说》、《大学精神》、《社会圆桌》等。



        张祥龙,1949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西方哲学、现象学、儒家哲学,著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



        陈  来,1952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副执行长。主要研究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著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等。



        蒋  庆,1953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先后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深圳行政学院。2001年申请提前退休,在贵阳龙场建阳明精舍,任山长。著有《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以善致善》、《生命信仰与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等,主编《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



        李明辉,1953年生,中央研究院(台湾)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暨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曾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孟子重探》、《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



        杨泽波,1953年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儒家哲学,著有《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等。



        盛  洪,1954年生,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著有《为万世开太平》、《以善致善》、《旧邦新命》等。



        李景林,1954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著有《教养的本源》、《仪礼译注》、《中国哲学史通》等。



        胡晓明,195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思想、近代诗学、学术史,著有《中国诗学之精神》、《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饶宗颐学记》、《文化江南札记》等。



        廖名春,1956年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从事出土简帛和先秦秦汉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著有《周易研究史》、《荀子新探》、《帛书易传初探》、《新出楚简试论》、《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等。



        杨儒宾,1956生,国立清华大学(台湾)中国语文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家哲学、宋明理学,著有《先秦道家道的观念的发展》、《庄周风貌》、《儒家身体观》等。



        林安梧,1957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专任教授、中央大学哲学所暨中文系兼任教授、《鹅湖》学刊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哲学、比较哲学、宗教哲学,著有《儒学革命论:后新儒家哲学的问题向度》、《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契约、自由与历史性思惟》、《当代新儒家哲学史论》、《熊十力体用哲学之研究》、《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等。



        陈昭瑛,1957年生,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着有《江山有待》(小说)、《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台湾与传统文化》、《台湾诗选注》、《马库色:美学的面向》(译注)等。



        陈少明,1958年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人文科学方法论,著有《儒学的现代转折》、《被解释的传统》、《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经典与解释》、《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等。



        汪  晖,1959年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人》丛刊主编之一,《读书》杂志执行主编。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著有《汪晖自选集》、《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死火重温》、《中国的新秩序:转化中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等。



        梁治平,1959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法律史、比较法律文化和法理学,著有《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等。



        韩  星,1960年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宗教研究中心儒学-儒教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等。



        赵汀阳,196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主要研究现代哲学、美学,著有《直观》、《人之常情》、《二十二个方案》、《一个或所有问题》、《论可能生活》、《走出哲学的危机》等。



        任剑涛,1962年生,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公共理论、行政伦理、当代中国政治分析。著有《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探讨》、《伦理政治研究——从先秦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等。



        陈  明,1962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原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2001年对谈录》、《儒者之维》。



        高全喜,196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西方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休谟的政治哲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等。主编有:《大国》、《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国是文从》等。



        康晓光,1963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贫困与反贫困”、“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著有《仁政——中国政治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NGO扶贫行为研究》、《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地球村时代的粮食供给策略》、《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等。



        林宏星,1963年生,又名东方朔,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伦理学,著有《蕺山哲学研究》、《刘宗周评传》等。



        杨  阳,1964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制度史,著有《王权的图腾——政教合一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思想者的产业》等。



        干春松,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著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现代化与文化选择》等。



        秋  风,1966年生,独立学者,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译介、研究,著有《为什么是市场》、《立法的技巧》等,译著有《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


        岭南派 叠滘房
        河南南阳联谊会 滨河路新街36号
        [img]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7/04/09/000226.jpg[/img]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76
          • 经验2873
          • 文章259
          • 注册2006-11-04
          《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建议书》第二批联署名单(陆续增加中)

          第二批名单不断更新,至本月28日截止。

           

          签名学者:

          林毓生(旅美)  刘述先(香港)  张汝伦(上海)  黄玉顺(四川)

          韩德强(北京)

           

          学者简介:

          林毓生,1934年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著有《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等。

          刘述先,1937年生,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的筹备处特聘讲座教授,东吴大学第一任端木恺凯讲座教授。主要研究西洋哲学史、文化哲学、中国哲学、特别宋明理学。著有《朱子思想的发展与完成》、《黄宗羲心学的定位》、《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等。

          张汝伦,1957年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西方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中国近现代哲学。著有《历史与实践》、《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思考与批判》、《中国现代思想研究》等。  

          黄玉顺,1957年生,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尤其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著有《易经古歌考释》、《生活儒学》等。

          韩德强,1967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员。主要研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著有《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等。

           

          岭南派 叠滘房
          河南南阳联谊会 滨河路新街36号
          [img]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7/04/09/000226.jpg[/img]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76
            • 经验2873
            • 文章259
            • 注册2006-11-04
            以上转自:

            华夏复兴论坛http://www.hxfx.net/bbs/index.asp    
            岭南派 叠滘房
            河南南阳联谊会 滨河路新街36号
            [img]http://www.kong.org.cn/bbs2/images/upload/2007/04/09/000226.jpg[/img]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338
              • 经验12652
              • 文章1289
              • 注册2006-08-19
              除了支持,还能说什么呢!
              河洛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url=http://weibo.com/u/1247967804?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47967804/4c4453e4/3.png[/img][/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