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3
    • 财富4
    • 积分1643
    • 经验29925
    • 文章1403
    • 注册2006-08-25
    不管统治阶级的意图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国还是什么,毕竟雍正的做法对于推行儒学,尊崇圣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况且即使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国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还是应该谢谢他!
    西林户克佐-希润-言义-公漠-彦信-承浒-宏玥-闻枝-貞昕-尚祖-衍怀-兴泗-毓文-传永-继懿-广甲-昭锡-宪卿-庆希-繁景-祥荣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3
      • 财富4
      • 积分1643
      • 经验29925
      • 文章1403
      • 注册2006-08-25
      [FACE=楷体_GB2312]借电影《孔子》上映,孔子及其思想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之机,我们约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先生对孔子进行解读。作者阐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致力于消除流行误解,希望这些观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FACE] [P]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 [P]    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 [P]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P]    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些伟大的哲人?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政治、经济等“物”的因素。但是,“人”的因素我们也不能抹杀,否则我们的历史就仅是物质史了。而说到“人”的因素,有一个“人”就凸显出来,这就是孔子。 [P]    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学”就是立志于终生追求学问和道义的意思。孔子之前,没有这样的人,只有“学而优则仕”的人和“仕而优则学”的人。他们中也有人有学问,甚至是大学问,比如老子、子产、晏婴。但是,他们终生的事业,并不在此。 [P]    孔子之后,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是因为“志于学”的孔子,创办了“有教无类”的私学,培养了更多像他一样“志于学”的人,普及了“志于学”的思想,这是中华文明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他们确也偶或做官,但是,他们终生“志于学”,以倡导思想学术为终生事业。 [P]    有了这样的人,中华民族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人群中,出现了专门关注形而上问题,关注彼岸、承担价值的人;中华民族的生活出现了质的飞跃——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成为首要问题。并且有了专门的精神家园打理者和守护者。所以,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文明史的分水岭。 [P]    这样的人,无疑是伟大的、神圣的,不容亵渎的。 [P]    但现在,有一种声音,以“还原孔子”为幌子,动辄戏说、解构,轻贱一切,这是不对的。 [P]    被后世称为“文史之祖”的司马迁,面对孔子的时候,也难免战战兢兢,他说他对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敬仰,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价值及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追求的敬仰。 [P]    我并不是提倡对古人亦步亦趋的崇拜,但民族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精神火炬,也确实不应动不动就打倒在地。中华文化的新生,说到底,还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生发。今天一些缺乏常识和敬畏心的人,在麻将桌、酒肉场、名利场中厮混,对孔子的思想追求和人生境界缺乏“同情的了解”,一句轻飘飘的“孔子不过如此”,其实掩盖的只是价值沦陷和精神空虚的病症而已。 [P]    还有人说,孔子是个失败者,因为他当过很大的官,且有过很高的俸禄,不过后来都丢了。但是,这样就算失败吗?那茫茫人海,谁不是失败者? [P]    孔子很讨厌那种患得患失的人:一门心思往上爬,爬上去以后,又忧心忡忡怕掉下来。一开始忧患于不成功,成功后又忧患于不能保持成功。孔子说,人一旦到了这种境地,就完了。那才算真正的失败呀! [P]    而孔子呢?孔子是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 [P]    第一,他做人,很成功。 [P]    一句话,他由一个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这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恒河沙数的人群之中,独他一人达到的境界! [P]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做老师很成功。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位老师,像他那样培养出那么多顶级的人才,在整体上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还有哪一位老师,被学生看成父亲,死后为他服丧守墓3年,子贡更是守墓6年? [/P][P]    做学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经,传播文化。中国学术,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P]    做政治家很成功。他不仅曾经在现实政治里大显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为“道统”,一直约束着、引领着后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于虎”,一直是后世反抗暴政、起诉暴政的道德依据。 [P]    做思想家很成功。以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民族性格和气质。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成功吗? [P]    说到孔子,不能不提到《论语》。《论语》是中华民族的圣经。在中国古代,至少从汉代开始,这个民族的所有读书人没有不读《论语》的。《论语》关乎家国理想或理想的家国,关乎人格理想或理想的人格,甚至,它还是语言范本,关乎理想的文字。它获得国家意志的供奉,也获得民间道义的认同,一本一万多字的小书,在一代一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P]    要知道,从民族凝聚力的角度来说,中国有两大先天不足的严重问题。 [P]    第一,国家幅员太辽阔。幅员辽阔包括两个意思:土地广阔和人口众多。在这么辽阔的土地上,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要把人民凝聚起来,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P]    第二,中国没有全民信仰的宗教。 [P]    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没有宗教,把幅员辽阔土地上的众多人口凝聚成一个国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保持几千年文明的延续,这几乎是一个奇迹。这个功劳要算在谁的身上?必须算在孔孟老庄这些人身上。而《论语》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 [P]    在漫长的古代,不管你是京城的孩子,还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只要是在中国版图之内,孩子们学的都是《论语》。所有的孩子翻开课本,读出的第一句话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人民虽然相距遥远,无论是哪里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价值观是一样的,文化信仰也是一样的。所以,《论语》起到了凝聚整个民族的作用。 [P]    《论语》是提示人道德向上的书。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告诉人的是,人是有道德责任的,人不仅自己要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养成道德的人格,履行道德义务,还负有建设道德社会的责任。按孔子的话说,这就是人的“天命”。认知并履行这样的天命,便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是“人的觉醒”,是人作为一个“人”的觉醒,是人脱离动物、进入文明的标志,一句话,《论语》使“人”有了“终极关怀”。 [P]    《论语》所记,不仅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之言”,而且还是一群“大人之言”,在这部书中留下言论并足以砥砺后人的,还有曾子、颜子、闵子、子路、子贡、子张、子夏、子游、冉求………这些人天赋有异,各有不足和缺点,孔子也都一一指出过,但他们从不求田问舍,患得患失,猥琐小气,都不失为“大人”。 [P]    《论语》中有一则,记到孔子和几个弟子在一起,弟子们或訚訚如也,或侃侃如也,或行行如也,都很有气质,孔子很高兴。要知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变化气质”,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变化气质”。 [P]    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鲍鹏山 )[/P]
      西林户克佐-希润-言义-公漠-彦信-承浒-宏玥-闻枝-貞昕-尚祖-衍怀-兴泗-毓文-传永-继懿-广甲-昭锡-宪卿-庆希-繁景-祥荣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