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22
    • 经验19102
    • 文章423
    • 注册2006-12-18
    清代雍正帝对孔子的尊崇
                        清朝雍正帝对孔子的尊崇

        在中国历史上,为历代帝王所共同尊崇的,恐怕只有孔子一人。而清世宗雍正帝在尊孔方面,超越于前辈帝王,做人所未做,言人所未言。说他对孔子顶礼膜拜,是毫不过分的。
        雍正帝登基的第一年,曾对廷臣谈到,他自幼小时候读书,就极其崇敬孔子。他在上谕中说:“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首出之圣也。”但孔子已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脱离了人臣的封号,便没有办法再加尊号了,因此他决定追封孔子五世先人,把他们由前代封的公爵,改封为王爵。
        在封建社会,人臣把尊君视作至高无上的,但雍正帝为尊崇孔子不惜屈尊。雍正二年(1724年),他决定把“幸学”改称“诣学”;在举行临雍释奠礼前,谕告礼部说,过去帝王去学宫,称做“幸学”,尊帝王之巡幸,这当然是臣下尊君的意思,但在孔圣人面前为君者当屈尊三分,以后凡是皇帝去太学,一切奏章记录,都要“将幸字改为诣字,以申崇敬”。雍正帝亲自前往京师孔庙举行祭奠活动,隔年一次,形成了制度。以往历代帝王祭祀孔子时,都有一定的仪注,从来不行跪拜礼,雍正帝在向孔子奠帛献爵时却下跪叩拜。对超越法定礼仪的这一举动,雍正帝向礼部和太常寺的官员解释说,若是按着旧仪站着向“先师”进献行礼,“朕心有所不安”。
        对孔子的生日,向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子日生,有的则说是四月初八日,雍正帝命儒臣详加考订,于雍正五年(1727年),将孔子的诞辰定为八月二十七日,并颁示天下官民。过去,孔子圣诞祀典都是中祀,即是中等规模的祭祀典礼,雍正帝打破这个沿袭了千百年的旧例,把孔子生日祀典升为大祀,其典祀规格竞同康熙帝的圣诞节完全一样,成为清代国家最隆重的典礼之一,这一天禁止屠宰,命天下虔诚斋肃。 雍正帝还手书尊孔词文。雍正四年(1726年),他亲自书写“生民未有”四字匾额,命令刊刻,在天下学宫悬挂。他还为曲阜孔庙书写“德冠生民,道隆群圣”对联,为大成殿题写榜额。应衍圣公孔传铎的奏请,雍正帝为《圣迹图像》作序文,也是亲手书写。 雍正帝尊孔的花样很是繁多,他甚至把避讳用到这方面。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下令,对孔子的名讳“丘”字,要象对君王一样予以敬避,凡地名、姓氏用到此字的,均需改易。礼部奉旨详细商议避讳办法,最后由雍正帝拍板确定,除“四书”、“五经”外,以后凡遇“丘”字,均加耳字旁,改作“邱”字。今天姓邱的人中,恐怕有不少当初其先祖本是姓丘的,奉旨避讳而改了字样。清时,有些民间艺人为挣钱,塑卖孔子的泥像,雍正帝认为,这是对孔子先师的大不敬,下谕禁止。
        孔家有两个世代相沿的职位。一是孔府的衍圣公,一是曲阜的知县。在历史上,由于孔子的特殊地位,早在西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其后裔就被封为褒成侯;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各朝,称谓虽各不同,但孔家后人一直受到尊封;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世袭衍圣公,其后相沿未改。衍圣公的袭封,历代都由长子承袭。雍正时,衍圣公进入北京紫禁城特准可以不下马,而且在皇宫的御道上可与皇帝并行。孔家的这种殊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贵族大家都不能比拟的。另外,曲阜县知县职,自唐宋以来,也都由孔子后裔担任,一般由衍圣公保举产生,清初亦沿袭此制,意在“以圣人之乡,用圣人之后”。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山东兖州知府吴关杰上奏说,为避免就地产生的曲阜知县办事碍于情面受到牵制,请调用非孔氏族的外地人到该县任职。雍正帝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说:用孔氏后人治理孔子之乡,“其来久矣,不便更张”。仍坚持传统做法。曲阜孔庙一向被称为圣庙,不管怎样改朝换代,历代帝王都把这里作为圣地加以保护。以往,孔庙的执事人员没有爵秩,雍正帝认为这不足以光祀典,于是特为执事人员加封品级 其中三品的二员,四品的四员。这些人员由衍圣公在孔氏子孙内拣选充任,并报礼部备案。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曲阜孔庙遭受了一场火灾,大火把大成殿烧成一片瓦砾。雍正帝闻讯,立即谕令工部动拨专门款项重新修建。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初夏,孔子的后裔两广总督孔毓珣在陛辞出京回任途中,路经曲阜,见孔庙修复工程处于停顿状态,便向知县孔毓琚细打听,这才知道,当初山东巡抚陈世倌委派都司钮国玺采买木材,没想到钮国玺将花了大批银两采买到的木料,在运输途中私自卖掉不少,最后剩下的大多与原估尺寸不符,不是短就是细,以致无法正常施工。孔毓珣把这一情况上报,雍正帝得知后火冒三丈,他早就听说陈世倌有些不称职,这次对圣庙工程又如此草率用人,于是把这个巡抚免了职。至于那个私卖木料的钮国玺,则交到刑部依法重处。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曲阜孔庙大成殿终于修成,这次重建总共花掉白银115万两。修复后的大成殿“黄瓦画栋,悉仿宫殿制”,殿内所用器皿,都由宫中颁出。雍正帝命皇五子弘昼、淳郡王弘景前往曲阜,参加大成殿的落成告祭典礼。典礼结束后,弘昼回京受命,奏报说孔林围墙倾圯,雍正帝又派遣官员前往督修。
        雍正帝不仅自身尊孔,而且教导他的儿孙们从小学习儒家经文。在这方面,他对暗中选定的太子弘历(乾隆)要求尤其严格。弘历13岁时。雍正帝特旨任朱轼、张廷玉、徐元梦、嵇曾筠、蔡世远等几位名儒文臣为他的老师。20岁时,雍正帝又选派名臣鄂尔泰、蒋廷锡、邵基、胡熙、顾成天等侍皇子读书。在雍正帝的安排下,乾隆在皇子时代通读了“四书”、“五经”以及“宋儒性理诸书,旁及《通鉴纲目》,史汉八家之文。”不仅掌握了历代君主的统治术,而且对孔孟儒家学说也有了较深的理解,还写了不少儒学方面的文章。乾隆即位后,除 按雍正帝所规定的,亲祭京师孔庙间年一次外,还曾先后8次前往曲阜祭奠孔子。乾隆的 这种尊孔思想无疑是受了他的父亲雍正的影响。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97
      • 经验10662
      • 文章886
      • 注册2006-03-27
      很好。现在的人啊,应该多学学儒学。用儒学治家,治家,是一个好的选择!!!!
      ●祝您:家和,安康,事顺!●我们诚实守信,经营天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3
        • 经验4070
        • 文章383
        • 注册2009-06-15
        清代雍正帝对**的尊崇
        真的要好好学吓儒家思想,治家是一门好深奥的学问。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40
          • 经验18792
          • 文章606
          • 注册2007-07-15
          呵呵,大家不要被看似华丽的表面所蒙蔽,它们这样做是为了借尊孔而更好的统治中国。


          以团结家族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衢州派二支
          QQ:734036249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3
            • 财富4
            • 积分1643
            • 经验29925
            • 文章1403
            • 注册2006-08-25
            不管统治阶级的意图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国还是什么,毕竟雍正的做法对于推行儒学,尊崇圣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况且即使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国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还是应该谢谢他!
            西林户克佐-希润-言义-公漠-彦信-承浒-宏玥-闻枝-貞昕-尚祖-衍怀-兴泗-毓文-传永-继懿-广甲-昭锡-宪卿-庆希-繁景-祥荣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3
              • 财富4
              • 积分1643
              • 经验29925
              • 文章1403
              • 注册2006-08-25
              [FACE=楷体_GB2312]借电影《孔子》上映,孔子及其思想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之机,我们约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先生对孔子进行解读。作者阐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致力于消除流行误解,希望这些观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FACE] [P]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 [P]    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 [P]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P]    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些伟大的哲人?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政治、经济等“物”的因素。但是,“人”的因素我们也不能抹杀,否则我们的历史就仅是物质史了。而说到“人”的因素,有一个“人”就凸显出来,这就是孔子。 [P]    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学”就是立志于终生追求学问和道义的意思。孔子之前,没有这样的人,只有“学而优则仕”的人和“仕而优则学”的人。他们中也有人有学问,甚至是大学问,比如老子、子产、晏婴。但是,他们终生的事业,并不在此。 [P]    孔子之后,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是因为“志于学”的孔子,创办了“有教无类”的私学,培养了更多像他一样“志于学”的人,普及了“志于学”的思想,这是中华文明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他们确也偶或做官,但是,他们终生“志于学”,以倡导思想学术为终生事业。 [P]    有了这样的人,中华民族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人群中,出现了专门关注形而上问题,关注彼岸、承担价值的人;中华民族的生活出现了质的飞跃——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成为首要问题。并且有了专门的精神家园打理者和守护者。所以,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文明史的分水岭。 [P]    这样的人,无疑是伟大的、神圣的,不容亵渎的。 [P]    但现在,有一种声音,以“还原孔子”为幌子,动辄戏说、解构,轻贱一切,这是不对的。 [P]    被后世称为“文史之祖”的司马迁,面对孔子的时候,也难免战战兢兢,他说他对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敬仰,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价值及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追求的敬仰。 [P]    我并不是提倡对古人亦步亦趋的崇拜,但民族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精神火炬,也确实不应动不动就打倒在地。中华文化的新生,说到底,还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生发。今天一些缺乏常识和敬畏心的人,在麻将桌、酒肉场、名利场中厮混,对孔子的思想追求和人生境界缺乏“同情的了解”,一句轻飘飘的“孔子不过如此”,其实掩盖的只是价值沦陷和精神空虚的病症而已。 [P]    还有人说,孔子是个失败者,因为他当过很大的官,且有过很高的俸禄,不过后来都丢了。但是,这样就算失败吗?那茫茫人海,谁不是失败者? [P]    孔子很讨厌那种患得患失的人:一门心思往上爬,爬上去以后,又忧心忡忡怕掉下来。一开始忧患于不成功,成功后又忧患于不能保持成功。孔子说,人一旦到了这种境地,就完了。那才算真正的失败呀! [P]    而孔子呢?孔子是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 [P]    第一,他做人,很成功。 [P]    一句话,他由一个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这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恒河沙数的人群之中,独他一人达到的境界! [P]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做老师很成功。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位老师,像他那样培养出那么多顶级的人才,在整体上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还有哪一位老师,被学生看成父亲,死后为他服丧守墓3年,子贡更是守墓6年? [/P][P]    做学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经,传播文化。中国学术,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P]    做政治家很成功。他不仅曾经在现实政治里大显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为“道统”,一直约束着、引领着后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于虎”,一直是后世反抗暴政、起诉暴政的道德依据。 [P]    做思想家很成功。以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民族性格和气质。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成功吗? [P]    说到孔子,不能不提到《论语》。《论语》是中华民族的圣经。在中国古代,至少从汉代开始,这个民族的所有读书人没有不读《论语》的。《论语》关乎家国理想或理想的家国,关乎人格理想或理想的人格,甚至,它还是语言范本,关乎理想的文字。它获得国家意志的供奉,也获得民间道义的认同,一本一万多字的小书,在一代一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P]    要知道,从民族凝聚力的角度来说,中国有两大先天不足的严重问题。 [P]    第一,国家幅员太辽阔。幅员辽阔包括两个意思:土地广阔和人口众多。在这么辽阔的土地上,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要把人民凝聚起来,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P]    第二,中国没有全民信仰的宗教。 [P]    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没有宗教,把幅员辽阔土地上的众多人口凝聚成一个国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保持几千年文明的延续,这几乎是一个奇迹。这个功劳要算在谁的身上?必须算在孔孟老庄这些人身上。而《论语》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 [P]    在漫长的古代,不管你是京城的孩子,还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只要是在中国版图之内,孩子们学的都是《论语》。所有的孩子翻开课本,读出的第一句话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人民虽然相距遥远,无论是哪里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价值观是一样的,文化信仰也是一样的。所以,《论语》起到了凝聚整个民族的作用。 [P]    《论语》是提示人道德向上的书。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告诉人的是,人是有道德责任的,人不仅自己要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养成道德的人格,履行道德义务,还负有建设道德社会的责任。按孔子的话说,这就是人的“天命”。认知并履行这样的天命,便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是“人的觉醒”,是人作为一个“人”的觉醒,是人脱离动物、进入文明的标志,一句话,《论语》使“人”有了“终极关怀”。 [P]    《论语》所记,不仅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之言”,而且还是一群“大人之言”,在这部书中留下言论并足以砥砺后人的,还有曾子、颜子、闵子、子路、子贡、子张、子夏、子游、冉求………这些人天赋有异,各有不足和缺点,孔子也都一一指出过,但他们从不求田问舍,患得患失,猥琐小气,都不失为“大人”。 [P]    《论语》中有一则,记到孔子和几个弟子在一起,弟子们或訚訚如也,或侃侃如也,或行行如也,都很有气质,孔子很高兴。要知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变化气质”,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变化气质”。 [P]    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鲍鹏山 )[/P]
              西林户克佐-希润-言义-公漠-彦信-承浒-宏玥-闻枝-貞昕-尚祖-衍怀-兴泗-毓文-传永-继懿-广甲-昭锡-宪卿-庆希-繁景-祥荣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40
                • 经验18792
                • 文章606
                • 注册2007-07-15
                [P][QUOTE][B]下面引用由[U]甘肃孔祥荣[/U]发表的内容:[/B]

                不管统治阶级的意图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国还是什么,毕竟雍正的做法对于推行儒学,尊崇圣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况且即使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国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还是应该谢谢他![/QUOTE]
                [/P][P]唉,悲哀![/P][P]犬清乃异族政权,它如果真心推崇儒学,也就不会有“剃发易服”和“文字狱”了。[/P][P]尊孔是一张美丽的画皮,这与真正推行孔学是有天壤之别的,与圣祖的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P]


                以团结家族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衢州派二支
                QQ:734036249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