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7
    • 经验2653
    • 文章65
    • 注册2005-06-10
    关于“高淳孔氏民间传说”的几点说明


        说明1、因血缘关系本人自出生后就姓孔,一直至今。对于我是否真正姓孔这一点总版主不必怀疑。
        说明2、“金鸡一只暖酒一湖”是高淳一民间传说,内容虽与史实不符,但它是从长辈们口中传下来的,在高淳境内姓孔的村落广为流传。叙述的细节可能略有不同,但“金鸡一只暖酒一湖”这句话是故事的主线。因此存在这个传说是事实,并非我的同学孔建顺凭空捏造或有意诋毁家门。
        说明3、孔氏宗亲网是宗亲们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有一股浓浓的亲情,尤其是像我生长在高淳、工作在扬州的背井离乡之人,倍感宗亲的亲切,在这里就象在家里一样。因此,我认为宗亲们相互间不必上纲上线。当然总版主“很是伤心更是愤怒”,我颇为理解,对要删除我的帖子,也能接受。因为总版主是嫉恶如仇之人,眼里容不得沙子,对有辱家门之言行深恶痛绝,杀无赦。不过,封我的口容易,要禁止该传说在高淳流传恐怕比较难了。
        说明4、总版主的教诲铭记我心,为了解文昱公的真实情况,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此与大家共享。有一点事先说明:以下列出的非家谱上的资料不一定完全是史实,如那位宗亲能提供家谱记载的相关材料,本人不胜感激。
        材料一:卫东宗亲于2005年8月20日发布的“高淳溧阳办公室查阅漆桥旧谱”贴。孔潼孙,字宗善,号约齐,建康路教授。(长子)文昇,字退之,号山竹,泰定三年(1326年)以承仕郎任建康上元县尹,是为溧阳始迁祖,四子友益、克齐、克镇、克起;(次子)文昪,字用之,镇江路知事升滁州同知,四子思鲁、从鲁、自鲁、思雨;(三子)文得,一子克琦;(四子)文昱,高淳始迁祖。
        推论1.1:文昱公在1326年前无功名、无官位。
        推论1.2:文升公在1326年任县尹时年龄应不超过70岁,也即生年不会在1257年前。
        材料二:(之一)孔文升,字退之,乃孔子五十四代孙。生卒年不详。升父始家杭州,宋恭宗德佑末(1276年)移民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升就外氏以居,遂为溧阳人”。“幼在金陵郡庠,从戴表元(宋末元初著名文人)学,后从廉使徐琰游”(王文才《元曲纪事》)。至元末(1294年),补建康书吏。善属对,工诗。元·徐琰谓“退之天资颖异,笔力过人,擅江淮之英,本邹鲁之气”(隋树森《全元散曲》)。卢挚亦“雅相推重,一游一宴,莫不与退之同处;或赋诗词,必先书见示”(元·赵孟頫《阙里谱系序》、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孔文升小传)。
        (之二)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一字曾伯,晚年人称剡源先生,奉化剡源榆林人。宋咸淳七年进士,次年(1272)授建康府教授。德佑元年(1275)迁临安教授。
        推论2.1:文升公在1272年至1275年间做过戴表元的学生,身份已是庠生且年幼,是时父家在杭州,文升公离家在金陵求学。当时的年龄应在15岁左右(结合推论1.2)。
        推论2.2:文升公的外氏(妻子)是溧阳人,在1276年前文升公应不居溧阳。
        材料三:(临安之战)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元军攻占建康、镇江等重镇后,忽必烈因北方有叛乱,借暑热不利行师为由,令其军暂时息攻,候秋再举。伯颜奉召返上都。宋廷急令总都督府诸军张世杰发兵三路北上抗元。先后收复广德军(今安徽广德)、溧阳、常州等地,并于焦山水面列阵万艘战船,欲与元军决战,遭火攻,溃不成军。伯颜至上都陈述军情,转变了忽必烈先平诸王叛乱,后灭南宋的思想,于七月中旬定下决心,乘胜灭宋。十月,伯颜于镇江分兵三路南攻:右路军,步骑自建康经溧阳、广德攻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南);左路军,率舟师经江阴军(今江阴)、许浦(今常熟东北),由海路趋澉浦(今浙江海盐南);中路水、步、骑军向常州、平江(今苏州)进发,并节制诸军,会师临安。右路自建康出发,先后克溧水、溧阳,破银树、东坝(今高淳东坝),进至护芽山(今安徽郎溪东北伍芽山),乘胜攻下广德军、四安镇(今浙江安吉北)等地。……  元至元十三年(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宋恭宗赵显率百官于临安投降。
        推论3:在1275年至1276年3月间,江浙一带是宋元兵戈相见的主战场,局势混乱。
        材料四:(高淳县志记载)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孔氏54世文昱公,由北南下徙入高淳漆桥地区定居。
        推论4:在1275年,作为文升公四弟的文昱公年龄应不会超过12岁。是时,家在杭州,长兄在建康,自己年少,且遇兵荒马乱,文昱公由北南下到高淳(不是去溧阳,而应是回杭州),一时落难。
        联想:文昱公落难后被南者的诸老先生所救,暂住老先生家,并因出自圣门,年少聪慧,获老先生所爱。几年后,文昱公见高淳民风淳朴,佳山秀水,里仁俗美,于是经父亲恩准坐了东床,在漆桥地区定居了下来。
        说明5、以上联想仅个人臆测,绝无有辱祖先之意。因资料不全是实证,此联想可能完全不符史实,本人诚惶诚恐。在此,再次恳求宗亲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
        说明6、我个人认为,地方的民间传说多多少少有一点引源,一般不会是完全空穴来风。比如,高淳关于孔氏的传说还有“孔阳村与漆桥祠堂发生过纠纷”,在卫东宗亲于2004年1月11日发布的“高淳县族人孔毓超等呈为富族软贫恳清准分支立户事”一帖中就有相关事实;另有传说“孔阳村的孔比漆桥的孔大(有尊的意思)”,在卫东宗亲于2004年6月17日发布的“孔府藏历代各地孔氏支谱目录”中,可以看到有“钤印道光、光绪朝代重修高淳县孔阳村漆桥孔氏支谱”,此支谱名将孔阳村排在漆桥孔氏前面,也算是事实吧。因此,要敢干面对传说,实事求是地看待。当然,对有意侮辱我们的不实之词,我们也要拿出有力的证据来驳斥,以正视听。
    [ 这个贴子最后由孔德庆在2006-3-22 20:56:39编辑过 ]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7
      • 经验2653
      • 文章65
      • 注册2005-06-10
      高淳县志上确实是这样记载的。另,漆桥镇的宣传材料上也有这样一段:“漆桥镇位于高淳县北部,游山北麓,早在明嘉靖年间,漆桥镇己属高淳七市之一,据孔氏宗谱记载,宋德祜年间孔氏五十四代子孙文昱公来此定居。另据康熙六年(1667年)衍圣委员建孔氏宗词。”不知道家谱上是否有文昱公的生年、徙入高淳年的记载?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7
        • 经验2653
        • 文章65
        • 注册2005-06-10
        感谢卫东宗亲提供的家谱资料。我在此资料中看到的是“诸姑长方十几,小者未离乳抱。”、“携诸姑就外家以居”,只提到退之公的妹妹,没涉及弟弟。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7
          • 经验2653
          • 文章65
          • 注册2005-06-10
              “公元1265年”=“元至元二年(乙丑年)”=“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公元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乙亥年)”=“南宋端宗德佑元年”
              和平宗亲如有“文昱公也是由嫂嫂一手带大”家谱记载,敬请提供。
              溧阳始祖文升公制作了一方“宁人负我,我毋负人,宁存书种,无苟富贵”的印文,后人赞叹“把书读到这个境界,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文升公在元代散曲中地位显赫,文学史中记载“生卒年不详”,请和平宗亲作一篇“孔文升生卒年考”填补空白。如能整理出“孔文升年谱”,我定到溧阳请宗亲喝酒,同时,也去看一看我小时候生活过的溧阳西门新华街和街口的双桥。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