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全国各地文庙集锦图

    [COLOR=red][B]1、陕西韩城文庙[/B][/COLOR]
         位于西安市东北190公里的韩城市内东学巷,是纪念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创建于元代,明洪武时重修,基本保留了初建风格,是陕西省现存元代大型古建筑群之一,为关中现存文庙建筑之冠。

      从正门进入文庙,只见松柏林立、古树参天;1500年前的五指古槐,当地人们称它为五子登科槐,高可参天;还有元代私塾明伦堂,依墙而立的石碑见证了明伦堂的兴盛和韩城一直以来尊师重教,正殿的盘龙汉白玉台阶前横着一根雕龙的“龙杠”,据说当时只有皇帝和今科状元拜访时,才有资格将“龙杠”抬起从盘龙道进入正殿,在韩城的历史中,曾中了一位文状元,叫王杰,回乡祭拜孔圣人,龙杠被抬起了一次,可以想象当时的仪式是多么的隆重。后来王杰成为了三朝宰相,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就是以王杰为原型来编写的,当然宰相王杰并不罗锅。这座象征着孔夫子的文庙几经战乱、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甚至愈加有风采了,与其说是因为韩城人对夫子的顶礼膜拜,不如说是他们对读书人、对文化一贯的尊敬和爱护。

      文庙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建筑形式多样,主体建筑大成殿建在“凸”字形砖台座上,殿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饰吻兽;殿内用明草架,明间后排两面三根金柱,仍保留元代建筑手法。文庙建筑群包括硬山式大门、琉璃五龙壁、棂星门、戟门、碑亭、大成殿、厢房、明伦堂、尊经堂等。建筑做工精细,有大量精美的门窗雕花、石刻蟠螭纹饰。整个建筑排列注意高低错落有序,突出主轴线和两旁建筑的对称。院中用全砖铺地,有参天古柏、泮池、古桥,使文庙环境幽雅别致。
    文庙座落在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牌坊上分别书有“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由此两门进入文庙,南立盘龙照壁,为琉璃五龙壁,长十七米,高四点二米,雕制精美,形体生动,龙有出水腾空之势。此系明万历年间修建。五龙壁的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浪,合起来看有“龙鱼河图”之意,五龙壁的东西是“棂星门”,门两旁有龙凤相配。
    文庙建筑群共分四个院落。从屋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古柏参天。据载这此柏树均系元、清时期栽植。院中有泮池,正中有双孔石桥,池子四周围以石栏。院内有对称的东西屋,东侧为“更衣亭”,西侧为“致斋亭”,并有记载明清两代重修概况的碑亭六座。
    院北三间为“乾门”。由乾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最为宏伟。它位于中轴线上,整个殿基为石砌高台,台基上为月台,周围绕以石栏,雕蟠璃纹。踏石阶向上进入殿内。大成殿面阔三间,暗为五间,进深四间,筒瓦歇山顶,大殿两侧为东西墙相隔,与北面明伦堂组成第三院落。明伦堂建于明洪武四年,本三代氧序学校以明从伦,后世学宫悉宗此义。堂为五间,两边有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上边正中悬挂有“师道遵严”四字大匾额。这里昔日教论、训导均对诸生讲经督课于此,教育英才之所。
    通过明伦堂,往北拾级而上的高台上为“尊经阁”,组成第四院落。尊经阁是藏经书的地方。登阁四望,县城景物尽入眼帘。台高3.5米,周围花墙,为重檐歇山顶。东西两侧配以厢房。
    韩城文庙总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飞檐跷背,雕梁画栋,庭院宽阔,格局规范,结构严谨,显示了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古朴、凝重、雄浑的特有风资,被誉为镶嵌在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1957年5月31日被韩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列为陕西省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60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62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80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84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91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00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02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05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11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13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156.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B][COLOR=red]2、黑龙江哈尔滨文庙[/COLOR][/B]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也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

        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米,高5.9米。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九间的规格,为横阔十一间(九堂二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哈尔滨文庙座落于哈尔滨南岗区南通大街和宣化街交叉点上的文庙街,也就是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这座座文庙始建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落成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是由当时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及继任长官张景惠倡导、实施,由中外人士和政府幕捐集资73万银币修建的。当时捐赠银币100元以上者已在文庙《碑志》碑上刻石纪念,竖碑立传了。这座座文庙虽然只有近70年的历史,却饱经忧患沧桑。它刚刚落成不到2年,日本帝国主义就鲸吞了东北。这座传授儒家文化的圣地,从此沦为侵略者贩卖精神鸦片、毒害中华民族的场所。日伪政权几乎每年都在此演出所谓祀孔闹剧。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后,这座文庙又先后被用做哈尔滨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虽说这也可以称之谓书香之地,但毕竟不是修建文庙的初衷。文革期间这里又成为省军区的仓库,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由于它是军事重地幸免了较大的破坏,但也是残垣断壁不堪入目了。1986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东北地区现存最大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的庙宇,原占地面积为60000平米(90亩),现仅存23000平米。建筑面积为5674平米。结构为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文庙的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由南端的影壁向北,经泮池、洋桥、棂星门、大成门,至二院大成殿,在建筑上形成高潮,最后收尾于三院的崇圣祠。座落在中轴线两侧的牌楼、石碑、两庄、掖门、耳房都是对称配列的。
      文庙的三进院落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有起点、有结尾,一气贯通。它雄浑的气势、壮观的格局,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空间序列,仿佛是一部凝固的交响乐。文庙主体上的建筑物,使用了清代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及其所特别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屋顶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等级的庑殿顶与重檐庑顶。彩绘为清代创造的构图繁密、大面积沥粉贴金,即金线大点金的金友和玺彩绘。两侧配殿规格低于主殿,因而用了灰陶瓦、绿琉璃瓦。屋顶为歇山顶,卷棚悬山式等款式。彩绘为旋子彩绘、雅五墨、苏式彩绘等。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拜示孔子的大祀规格,也把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观念在建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哈尔滨文庙的总体规格虽然比不上山东、北京等地的孔庙,但在局部上却有独道之外。如哈尔滨文庙未开门即独树一帜。文庙的正门,按传统习惯应开在正南方,而取代文庙正门的都是这段长44.85米,高5.9米,上面镶有彩釉琉璃雕花砖的黄瓦红墙。它在中国古代民间建筑中,称为影壁,在宫殿中称照壁或照墙,在拜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丈宫墙。这一称谓的典故出自《论语》。也就是说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万米宫墙取代了正门。对于民俗中却约定俗成,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拜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来此拜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哈尔滨文庙落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就被废除,也就是说哈尔滨没有当时的状元能来这座孔庙拜祀,为此当年倡导修建文庙的东省特别区的行政长宫未敢修建正门,留下了这一历史的遗憾。这座汉白玉石拱桥,由46根望柱,50块栏板构成,在孔庙中被称为洋池、泮桥。它是象征孔夫子讲学的地方。西周时,天子讲学的地方称壁雍,诸侯讲学的地方称泮宫。孔夫子去世后,虽然被历代帝王封王加冕,但他生前仅做过四年官,最高官职是司寇摄行相事,鲁国第三号人物。他生前的地位始终无法于天子、诸侯媲美,后人只好屈尊象征他讲学的地方为泮池、泮桥了。文庙中的东、西两座牌楼,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为三间四柱三楼。两座牌楼的额联上分别题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这八个字的寓意是:孔夫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可以通贯古今于天在共存。棂星门,也称先师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据《后汉书》记载,即是天田星。过去皇帝祭天时,先要拜棂星,以此命名此门,是说尊孔如同尊天。当棂星演变为文昌星、文曲星、魁星之后,棂星门的含义也随之变化为:一是说孔子及其七十二位弟子都是星宿下凡的天才;二是表示天下的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统一于儒家思想之下。看来这些都是意在颂扬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大成门,是拜祀孔子主殿大成殿的前门。大成二字,源于孟子语:孔子之谓大成。的确,孔子创立的学说吸收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儒家学派。大成门为宫殿式建筑,五开间,四周环似白玉雕栏,前后均为三出陛,中间那块上下图案为二龙戏珠,中间一盘龙的汉白玉石浮雕,亦称云龙石,也称,丹陛,俗称御路,皇帝祭孔时从上面走过。丹陛这种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也是等级与权力的象征。只是皇帝的行宫与孔庙才能修建。大成门的屋顶款式庑殿顶,即一条正脊,四条斜脊构成了五条屋脊的格局。这是传统建筑中比较高等级的屋顶,仅次于大成殿的重檐庑殿顶。在正脊的两端有一条张着大口咬着屋脊,尾部被一宝剑插住的龙,它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名叫鸱吻;人们修建庙宇,为了保佑其能够安安全全,干脆就把这位龙子被宝剑插在的形象修建在屋脊上。大成门的飞檐上,摆设着八个走兽,主殿大成殿的飞檐上则摆设了十个走兽。那么,按着传统规定,庙宇中只能摆设六个走兽。因为哈尔滨文庙建在民国年间,所以打破了原有的格局。这些走兽从飞檐的顶端算起,依次排列为:骑凤仙人、龙、凤、麒麟、天马、海马等,不够重复使用。这些走兽,一般设六个与五条屋脊,单摆浮搁在房顶上,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根据建筑上的这一情景,引出来一句常用的俗语------五脊六兽。在哈尔滨文庙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景点,就是著名在爱国将领,东北边的少帅张学良将军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这座石碑通高551厘米,碑额为四蛟盘石,中间刻有文庙碑记四个篆字。书法是由张将军的好友钱拯先生书写,此人后去延安,改名钱来苏,延安十老之一,是位诗人。碑座是巨形汉白玉雕成的龙的九子之一。碑座下刻有水盘,四角漩涡中刻有鱼、鳖、虾、蟹以象征它生活在海里。有人杜撰它:善于负量、力大无穷、喜文字、善驮碑。这里在造形上与众不同,它少龟形而多龙气,真可谓别开生面。张学良将军在这近500字的碑文中,以凝炼、精辟的文字论述了哈尔滨在1029年那样的年代里,修建文庙的目的与意义。当年只有28岁的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在《碑记》中开门见山的写道:哈尔滨据松花江上游,东省铁路横贯其间,欧亚商旅麋集而鹑居,列肆连廊,言庞俗杂………在这里张将军指出:1898年沙俄在乐北修筑了中东铁路以后,不仅沙俄得以侵入哈市,而且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哈尔滨攫取了非法特权,进行着政治、经济及宗教等侵略的同时,也无孔不入的推行其殖民地文化,黑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遭到严重破坏。要改变当时状况,张学良将军寄希望于教育,他指出君子之教也,必端其本,要从教育入手,要用孔子的仁爱孝悌观点作为教育之本。对于这一观点在我国曾长期有不同见解。今天我以为孔子提出的仁,最起码有我们现在倡导的向社会献爱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内涵,孝是指应尊敬师长,悌是指同辈人,也就是同学、朋友、同志、同仁之间应和睦友爱相处。这样一来人人有衡量自己行为标准,从而形成淳善的社会风德。反之,后果将严重。张学良将军在《碑记》中,可以说是大声疾呼民德即离,势必家邦陵替,本实先拔,而求其枝叶之无伤,胡可得也。同时也表达了张学良将军的爱国之情,兴邦之志,可谓用心良苦,令人感动。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拜礼孔子的主殿。唐代称文宣之殿,到北宋时才更名为大成殿。如果说我们座文庙是东三省最大拜孔庙宇的话,那么,我们这座大成殿可以说是全国等级最高一座大成殿,因为,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只有七堂二夹堂,面阔九间房,而哈文庙的大成殿,竟建到了九堂二夹室,面阔十一间,与《故宫》太和殿规格同等。整个大殿,建筑量大、用料考究、规格高雅,完全是按清末光绪三十二年,升拜孔子为大祀之制而建造的。作为孔庙的主体建筑崇圣祠,位于第三进院落。建筑形成为歇山式,顶复黄色琉璃瓦,面阔七间。起初,这里并不叫崇圣祠,明嘉靖九年,大学壮张璁说:叔梁纥为孔子父……于两庑从祀。原圣贤之心,岂能安逸,故请立叔纥于大成殿之,别宣祭祀之。第二年始称为启圣祠。至清代雍正元年,孔子前五代祖父,加封为王,其殿名改为崇圣祠。先贤五人、先儒五人并人崇圣祠内奉祀。
      “哈尔滨文庙”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建造之初,正是1919年北京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运动,批判“孔家店”之后。然而在东北,则刚刚从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及欧美各国资本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由中国政府自1917年11月控制哈尔滨火车站开始,逐一收回中长铁路的护路权、市政权、教育权等,至1923年3月1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这段历史反映到张学良将军所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中。记载:“自政权收回后,百务聿新,当事者以学校悖兴,不可废崇祀先圣之典”之极端重要是在于孔子之教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孝经》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以仁孝宅心,则蒸之为善俗”,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文中又讲“祭者教之本,此文庙之建所以不可缓也”。由此可见,“哈尔滨文庙”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从帝国主义奴役下收回政权,当日寸确定以孔子之教为诏国之本的特定历史,在关内是反帝反封建批孔,而在东北则是反帝而尊孔、祭礼,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振奋民族精神。
      “哈尔滨文庙”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建造之初,正是1919年北京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运动,批判“孔家店”之后。然而在东北,则刚刚从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及欧美各国资本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由中国政府自1917年11月控制哈尔滨火车站开始,逐一收回中长铁路的护路权、市政权、教育权等,至1923年3月1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这段历史反映到张学良将军所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中。记载:“自政权收回后,百务聿新,当事者以学校悖兴,不可废崇祀先圣之典”之极端重要是在于孔子之教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孝经》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以仁孝宅心,则蒸之为善俗”,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文中又讲“祭者教之本,此文庙之建所以不可缓也”。由此可见,“哈尔滨文庙”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从帝国主义奴役下收回政权,当日寸确定以孔子之教为诏国之本的特定历史,在关内是反帝反封建批孔,而在东北则是反帝而尊孔、祭礼,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振奋民族精神。
      “哈尔滨文庙”的文化品位高。文庙古建筑群气势恢宏,富丽堂皇,院内古松参天,环境清雅。故而,引来海内外参拜者穿梭如云。陈列的《孔子圣迹展》、《黑龙江少数民族文物陈列》、《中国孔庙专题展》等展览,增添了文庙的文化内涵。1985年,利用文庙古建筑作为馆舍,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11月,“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成为不仅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又有高品位文化内含的旅游景点。
         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已大批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现代建筑。中国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出现了一部分沿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手法,一部分运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古建筑。如1915年设计建造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1925年至1929年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以及南京金陵大学(1927年)、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北京图书馆(1929年)、武汉大学(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筑。“哈尔滨文庙”建造时,正处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变革时期,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作成”。文庙在建筑风格、材料技术上,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筑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延续发展,又反映了中国建筑变革初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历史年代。所以,“哈尔滨文庙”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又具有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
      倘若你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到“哈尔滨文庙”参观游览,这是一个极佳的季节。文庙各庭园中的小桃红、丁香、忍冬藤等灌木,各种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林中莺歌燕舞,一片生机。游人抬眼望去,满目春意盎然,油然觉得自己置身于百花园中,其乐融融。微风吹来,清香之气袅袅飘散,沁人心脾,更是顿觉清爽甘甜。在这“乌语花香之地”,使人不觉心旷神怡,宛然进入了一个“世外桃园”,犹如回归大自然的清新享受。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12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14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20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25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32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40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45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1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2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4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57.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3、甘肃武威孔庙[/COLOR][B][/B
          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侧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自成一组,名日文昌宫。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土居住。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1981年9月1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历代图书、字画、碑刻及其它文物3.6万余件。其中汉简、木雕、木乃伊、铜奔马、鸠杖、凉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铜火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同时辟有7个文物陈列展室,所列历史文物、文字说明和图片,简要地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武威历史。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44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51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55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61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64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70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73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75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812.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4、云南红河建水文庙[/B][/COLOR]  
          亦称孔庙,建于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经明、清两代按山东曲阜孔庙的布局扩建,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全庙占地114亩,主要建筑有一殿、二庑、二堂、三祠、八坊,气势宏伟,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和风格。近几年来,先后有日本、美国、瑞典、瑞士、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的朋友来这里参观、游览。

            步入庙门“太和之气”坊,一个面积有多亩的池塘首先印入眼帘,这就是“学海”。池内碧波荡漾,他周柳丝轻拂。池塘中央,建有一座造型美观的“思乐亭”。沿池畔两旁小路往前,只见两排石台,左右分列有礼门、义路石坊。两坊后,正面有木石结构的“珠泗渊源”坊,高大雄伟。坊上雕刻有工艺精细的珍禽怪兽,“九龙壁”和“凤凰壁”。再进为棂星门、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景贤祠、明伦堂、尊经阁等。

            走到正殿,可见到“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每字长两米,宽一米半,遒劲雄浑。四周镶嵌着龙凤呈祥的图样。此殿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500年,仍坚固完好。支撑全殿的28根大柱,其中有12根为石柱,每根高5米多,约重万斤,都是用整块青石凿磨而成,左右两根檐柱,有巨龙盘绕的精细浮雕,名曰“石龙袍柱”,栩栩如生。先师庙屋顶,用五光十色的琉璃瓦铺盖,每当旭日东升,光辉灿烂,极为壮观。正面22扇门上,刻有近100种飞禽走兽,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游人至此,时常赞叹其工艺的精美。殿前有高大的铜香炉一座,上铸大小游龙,腾跃自若。庭中古柏下有龟一对,背上驮五尺高的青铜花瓶,瓶内植有花卉。

            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庭西有两株共生树,一为柏树,一为榕树。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已经紧紧缠在一起。有人戏称为“万将军抱白小姐”。

            建水城,为旧临安府所在地,元、明、清三代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加上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素有“滇南邹鲁”之称。早年,当地利用文庙建立了临安中学。现改为建水第一中学,并在文庙侧新建了许多教学楼。昔日孔庙圣地,如今成了青少年学习之所。由于政府和学校注意保存古迹,至今文庙仍很完整。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气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 ,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总之,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64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74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80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82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84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915.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5、吉林文庙[/B][/COLOR]
            吉林文庙在吉林市昌邑区松花江左岸。吉林文庙与曲阜孔庙、南京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论格局,不亚于南京文庙;论规模,是东北最大的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吉林文庙于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坐北朝南,四周红墙高达3米,南北长221米,东西长74米,占地16,354平方米,有大成殿、崇圣殿等殿堂、配庑64间,呈三进院落。整个殿堂巍峨高大,金碧辉煌。

              吉林文庙还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圣迹石刻图陈列、历代衍圣公及夫人绣像展室、吉林碑林等。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吉林文庙是东北最大的文庙。论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论格局,不亚于南京文庙。吉林文庙秉承了文庙的共同特点,正门前有照壁,主体建筑采用了古代皇家专用的黄硫璃瓦,使用龙的图案并贴以金铂。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 ,高20 米,面阔11间,进深5间,里面供奉着文圣孔子,上面是康熙帝手书的四个大字,“万世师表”。

            吉林文庙坐落在松花江东路,江城宾馆东侧,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而修建的。

            吉林文庙始建于一七四二年,后来被一场大火烧毁。一九○七年从新选址于现在的位置修建,一九○九正式落成。文庙面朝松花江,占地一万六千平方米,有殿堂六十四间,南北长二百二十一米,东西宽七十四米,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是全国五大孔庙之一。

            自古以来孔庙规定只有当地出了状元南门才可以打开,否则人们只能从东西侧门进入。因长白山是清朝发祥地,清政府又规定“汉不封候,满不点状元”,所以吉林文庙南大门只行同虚设,始终堵死。解放后南大门虽已打开,但游人仍从西辕门进入。

            东西辕门是木制的牌楼门,东辕门上书“得配天地”西辕门上书“道冠古今”。正门后面是汉白玉的状元桥。状元桥北的牌楼叫棂星门,后面是孔子的雕像和大成殿。在院内东南角建有碑林,收藏了大量的碑刻。

              大成殿的东西两配房是先贤先儒祠,原供奉儒家历代著名人物155人次,现辟为孔子生平展和汉白玉石刻,圣迹图陈列室。孔子的家庙中供奉孔子祖宗牌位及夫人画像,吉林文庙自筹建到现在已有250余年,其间经过14次维修,可以说基本呈现原来的格局和风貌。近几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十几万人次,已经为吉林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得的古建筑群。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45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51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52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54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610.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明天接着发!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6、福建莆田仙游文庙[/B][/COLOR]
                位于鲤城内县体育场北侧(燕池埔)。文庙于北宋初年建于城西,宋咸平五年,县尉段全迁建今址。宋宣和末年,朝廷废除学官,文庙一度拆毁。宋高宗绍兴九年,太守陈可大回乡捐资重建。到元代至正二十年,又被兵火所焚。明代至清中期,又有过十二次的废兴,直至清乾隆十六年,知县陈兴祚对文庙进行了一次大修葺,并将文庙大成殿和戟门的四对木柱换上雕龙大石柱,保持至今。文庙几经修葺、扩建,规模一度十分宏大,原有棂星门、文昌宫、尊经阁、明伦堂以及各朝代名贤祠和亭、台、阁、榭、池、桥等古建筑,现存有戟门、两庑、大成殿、崇勋祠、文昌阁等,占地4100多平方米。庙内还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对蟠龙浮雕石柱,气势不凡,极具艺术价值。

                   仙游文庙原在城西,创建于北宋初年,宋咸平五年 (1,002)迁建于今址。原来文庙规模宏大,明代正殿祀孔子,殿左右的两庑祀先贤。殿之后明伦堂,堂之东西是日新、时习两所为师儒讲道之处。原来堂前左右廊,绘画林放至秦冉洎冕服等图。明代于两廊后建书斋十间。

                  仙游文庙自迁建今址后,几经兴废,历有重修。现庙总占地8 000平方米,存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戟门、丹墀、拜台、大成殿和两边廊庑,近年又依旧制复建绰楔门、大埕、泮池、集贤堂、明伦堂等建筑,恢复了昔日文庙的原貌。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殿的当心间顶部是呈穹窿状的施重拱的藻井,,饰以花纹、雕刻,精致华美。左右次间顶部和前廊顶部作平棋天花,亦赋彩华丽。整座殿的梁架、斗拱、驼峰、雀替均用木雕金漆或彩绘装饰,色彩富丽典雅,形象生动逼真。如屋瓴屏绘刻的游麟飞凤,气韵颇为生动。建筑的等级和彩绘雕刻的精美,使文庙大殿显得尊贵堂皇,巍峨壮观。殿前有4对辉绿岩透雕盘龙石柱,高4.5米,径0.6米,雕刻的龙或飞云腾汉、或翻江倒海、气势磅礴。殿前的月台甬道,丹墀龙陛,均为青石精镌。殿上由外向内,依次悬挂清咸丰朝的“德齐铸载”、嘉庆朝的“斯文在兹”、乾隆朝的“与天地参”、康熙朝的“万世师表”、顺治朝的“生民未有”等御赐匾名的匾额。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364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371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373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3752.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7、四川自贡富顺文庙[/B][/COLOR]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元代文庙改称"先圣庙"。至大四年(1311),富顺知州任显忠,建立戟门,安置礼器,补修大成殿,为两庑里栅栏。英宗时期,县佐王纳速建御书碑亭。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山,诏天下立学育士,改先圣庙为"先师庙"。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钟铉重整庙坛,兴建学校,砌石泮池。以后又经8次修补和小增建。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

                    明末清初,蜀中大乱25年,文庙失修,残破不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后的第一任富顺知县钱绍隆,重新整修文庙,修大成殿明伦堂,恢复祭祀和学校。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熊葵向集资修建文庙外墙,重建两庑,并砌日月坛。至道光中期,文庙虽经多次修葺,终属小修小补,其破败之状与以出才子名闻全川的富顺县颇不相称。清代立朝到道光中期,富顺仅出了11名进士,民间认为文章风水移动是因对孔圣不敬之故。

                    道光十六年(1836),富顺知县邓任坤决定重建文庙,并与当时富顺县第一大财主、贡生肖永升商议。肖永升当即表示:为了保住富顺“文章风水”,愿尽儒生之责,独肩重建文庙之任。于是雇工请匠,立即拆除文庙,特派专人前往山东曲阜县,通过任县令的富顺进士张震,取回建筑文庙的规制图纸。又从雷波、马边运回巨木,从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共费资三万六千,历时四年,于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自崇圣祠、大成殿、月台、两庑、戟门、更衣祭器所、下至棂星门、名宦乡贤祠、礼门、义路、泮池、桥栏、宫墙、外贤关、圣域门皆高广坚致,逾旧数倍。共占地10余亩,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庙正面为一带红墙,上塑“数仞宫墙”4个大字。左右有2门,曰“圣域”、“贤关”,非祭祀不开。进门为泮池,池上架桥三座;中为九龙桥,不通行,左右便桥,为祭祀过道。池左右有2门,曰“礼门”、“义路”,为平日出入之门,分别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池后为石坊“棂星门”,有3孔通入,坊宽22.4米,高12.65米。再拾级为“明伦堂”-即戟门,左右为“更衣祭器所”,戟门后有广场,场后有“日月坛”,中为九龙镂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台。台后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高35米,为明清时期典型斗拱结构,画栋飞檐,精巧华美,脊龙昂首,跃然欲飞,琉璃金碧,映日生辉,壮丽凝重,古色古香。殿后有一院落为“泮宫”(“泮宫丹桂是富顺八景之一)。再往后,是”崇圣殿“,左右有”龙池“、”风穴“,清泉常满,大旱不涸。壁间在乾隆时镌有石刻”龙池“、”凤穴“,笔力遒劲,近代罕见。崇圣殿隆起的坎上建筑是孔子之”寝宫“。寝宫较小,只有三楹中供木刻”空子神位“(宋代以前为石刻),情地金书孔子像,系唐吴道子所画,从曲阜拓回。左右廊庑,先后曾作生员学舍、县教谕署及名宦乡贤祠。

                    光绪二十二年(1896),县人张世芳将先世所捐学田2处,改捐作维修文庙之业田。光绪33年(1907),诏生孔子大祀。于是改崇圣寺及宫墙为黄瓦(原只有大成殿、大成门准用黄瓦。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本飞机炸毁大成殿一角及西廊庑,后虽经修复,但技艺低下,终不复原。解放后,曾于1958年前后,对文庙粉饰一新。1980年7月,富顺文庙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府又拨专款,予以修葺、粉饰,现在基本保持原貌,并增添服务设施,长年开放,供人民游览凭吊,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534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553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555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564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75819.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8、山西太原文庙[/B][/COLOR]
                    说起张之洞,每一个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清末洋务派的首领之一,是“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的倡导者。但是,也许还有一些人,主要是生活在太原的人,对他在光绪十年(1884年)之前,任山西巡抚驻节太原时的情况亦了解一些。我们将要谈到的文庙巷就和张之洞有着不少的瓜葛。

                      文庙巷是一条小街 ,因巷中有古老的文庙而得名 。此巷东起新城西街,西至上官巷,另一街口则达崇善寺街,走向很不规则,是为太原街巷中走向奇特的一例。但是,就在这条弯弯曲曲、长不足四百米、宽仅九米的小巷深处,荟萃着太原的古老传统民宅建筑——四合院以及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和全省最高层次的文物考古单位,构成它别具一格的街巷风貌和古色古香的特色。

                      说文庙巷,自然是离不开文庙的。所谓文庙,即文宣王庙的简称,也是孔庙的别称。据史籍所载,我国最早建立的孔庙,是在春秋末季的鲁哀公时期,就建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声名日见显赫,为中国之后二千余年的封建正统文化——孔学,奠定了基础。盛唐的玄宗开元中叶,唐明皇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于是,孔庙从此之后被称为文宣王庙。创建孔庙之风,随之而盛行。

                      元明之际,全国所有府、州、县均建孔庙,无一例外。达至明以后,奉祀关羽的“关帝庙’”即“武庙”,也后来居上,陆续在各府、州、县治问世。迄于明永乐年间,为和武庙之称相骈,遂改文宣王庙为“文庙”,一直沿用至今。

                      太原府城之文庙,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带,规模虽壮观,但远不及今文庙。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文庙毁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废墟( 今文庙址 )之上,大兴土木,新建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得于此时。

                      据说,光绪七年,文庙被水冲圯后,府城缙绅学土,无不为之大惧,以为天降凶示于文人,水退之日,遂集聚府衙请求太原知府出面重建。太原知府把府城众文士的联名书上呈山西巡抚张之洞,请巡抚大人定夺。当时张之洞就任抚台不久,为稳定太原文人之心,便决心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文庙 。他亲自选址于同治年间焚毁的崇善寺废墟之地 ,并倡导省城集资。在他的积极提倡下,没有动用公款,很快便建起一座规模宏伟的新文庙。

                      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原庙更为恢宏 、庄重 、婉雅、俊逸。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文庙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渐发生了演变,到1920年,文庙改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27年又易名为“山西省民众教育馆”。在这一期间,供奉孔子的大成殿,作了“古代礼物乐器陈列室”;威严肃穆的大成门,成了“礼堂讲演厅”。其它殿宇或为阅览室,或为书库,或为其它活动室和陈列室。太原沦陷之后,伪太原市政府,又把它更名为“山西省新民教育馆”。新中国诞生后,于1951年,将一大批劫后余生的文物,收藏于此,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山西省博物馆”。

                      建国近五十年来,新生的文庙——山西省博物馆本部,在旧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如今已是一个收藏和保管有陶器、青铜器、雕塑、书画等 9万余件文物、陈列面积达2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馆。经专家初步鉴定:馆藏的诸多文物中,一级文物四百余件,二级文物六百余件,三级文物五千余件。其中,不少物器是国内现存的稀世珍品。这些丰富的、珍贵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我省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为了使这些文物 ,古为今用,服务于现实,山西省博物馆本部,利用原文庙的旧有建筑,以历史分期为界,开辟了“山西古代史”、“山西近代史”、“山西革命史”三个大型陈列室,展出了我省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文物,揭示了汾河流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8042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80445.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9、新疆乌鲁木齐文庙[/B][/COLOR]
                      文庙,亦即孔庙,专为祭祀孔老夫子而建,因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故孔庙又称文宣庙、文庙。乌鲁木齐文庙,现位于前进路15号,乘1路、101路“北门站”下车后找前进路文庙即可。

                        1765-1767年清政府扩建乌鲁木齐城时,在现在的文化路(旧称文庙巷)建造了文庙,此文庙现在已无任何遗迹可寻。

                        奖励忠烈,是中国固有的传统。为表功记德,汉朝建麒麟阁,唐朝建凌烟阁,明朝建功臣庙,清朝建昭忠祠,民国建忠烈祠,新中国建烈士陵园。因此,1884年新疆建省后,为纪念收复新疆的阵亡将士,遂在今前进路建造了昭忠祠。民国后改称忠烈祠。后来,原文庙内的木质孔子牌位被移到这里,忠烈祠变成了现在的文庙,也有人称它为万寿宫、文寿宫、文昌宫、文昌殿、文昌祠、文昌庙等。这时的文庙,既祭祀孔子,也祭祀道教中掌管人世功名利禄的尊神“文昌帝君”。

                        1922年,新疆都督杨增新进士自创所谓的“上帝教”,认为天就是上帝,并将文庙改称“上帝庙”,天和孔子都被祭祀。1933年盛世才执政后,废止祭天祭孔,上帝庙无人过问。1944年,蒋介石将盛世才免职,任命吴忠信为新疆省主席,当年上帝庙就复称文庙,恢复祭天祭孔。次年大成殿落成后,开始废止祭天、专奉孔子。  

                      1979年,文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家拔款1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翻建改造,在文庙内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现有五个陈列展览厅,即〈乌鲁木齐概况展〉、〈乌鲁木齐城建史展〉、〈石人石碑展〉、〈孔子大成殿展〉、〈馆藏寿喜卷轴展〉。

                        文庙是一组砖木结构清代宇式建筑,建有前后大殿及东西两侧两组配殿,并有对称的两座钟鼓楼,前方正大殿飞檐斗拱,青砖筒瓦、雕梁画栋,钩心斗角,整体建筑,雄浑庄重,古色古香,雅致清幽,游人至此,常感慨万千,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目前修缮一新的乌鲁木齐文庙正式对外长期开放,此次修缮在保持原来风貌的基础上,重塑了关公像,精心绘制了孔子圣迹图,增设了祭拜什物,使整个文庙焕然一新。
                      乌鲁木齐文庙是全疆唯一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风格庙宇的建筑群,也是新疆历史上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之一。此次乌鲁木齐文庙的重开,是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结果。新疆宏景集团公司的此次修缮历时半年多,耗资100万元。通过挖掘利用文庙的文化历史内涵,把文化历史古迹与旅游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了乌鲁木齐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8105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30/181123.jpg[/imga]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10、天津文庙[/B]   [/COLOR]  
                            又名孔庙,在南开区东门内大街,是奉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在明正统元年(1436),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视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正统十二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祀孔子的庙宇。清雍正三年天津卫改天津州。九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卫学亦称为州学、府学。雍正十二年(1734)在府学西侧扩建明伦堂,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府庙为建筑群之主体,由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构成。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斗拱,为天津市仅存的“官式”建筑。明伦堂由门厅、前殿、大殿和配殿组成,原供天津名宦、乡贤牌位,“用昌文教以正人心”。庙外东门内大街上,东、西两侧耸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各一座,明万历年建,二柱三楼庑殿顶,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其造型亦为外地少见。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修,建博物馆,开辟祭孔复原陈列展览。             

                        文庙又称孔庙,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文庙也是天津的学宫所在。明、清两代曾多次对文庙进行修缮、增建,其中规模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顺、万历,清朝康熙、乾隆等几次,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文庙的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其中有些建筑名称是文庙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着石桥的半圆形的水池子,来源于《周礼》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象进入了最高学府。在清代,对考取秀才的称“入泮”。棂星门是一座巍然挺立着四根冲天大柱的牌坊。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灵,通过棂星门,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庙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孟轲、颜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显示出孔子之学后继有人,学子济济一堂。旧时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在此举行,它是整个祭孔活动的中心。在天津按照旧时的规定,对于孔子,每年农历春秋各举行一次祭典。农历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这时所有的学校都要放假,要集体向孔子行礼,还要吃一顿捞面,聊表纪念“孔诞”之意。另外,东、西两侧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贤人及历代的名宦、乡贤等。  
                          崇圣祠就是后殿,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东门内的两座过街牌楼也是文庙整体建筑的一部分,此牌楼为二柱三楼式,木结构,造型奇特。横额上有鎏金雕龙华板,精巧的斗拱支撑三座“五脊六兽”的四阿瓦顶,加之华士奎书写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宝点缀,使牌楼既气势雄伟,又玲珑秀丽。这也是对孔子的颂扬之词。  
                          文庙作为天津的名胜已保存500余年。在津门,孔子作为圣人也被祭祀已数百年。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拨巨款多次进行复原保养维修。1985年市政府拨款90万元修茸并重建县庙影壁、泮池和棂星门。1987年成立了文庙博物馆并与同年十月对外开放。馆内陈列有《府庙大成殿复原陈列》和《孔子生平展》,馆内现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礼、乐器。比较重要的有编磬、古琴、古瑟、建鼓、应鼓、搏鼓以及铜爵、竹篚、竹笾等等,这些藏品表现了中华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馆内还不定期举办“祭孔古乐演奏”。

                        天津卫志》载:“文庙,在东门内。明正统元年,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照陵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建言事例,奏淮开设。本官遂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官,首建堂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说明天津文庙建于1436年,创立之始就与学宫(卫学)合为一地。卫学是儒学的一种,又称文学,是津门首座官办学校。明景泰、天顺、弘治年先后修建棂星门、两庑和专事教学的明伦堂。明万历四十年(1612)在天津卫城西南角楼创办“武学”,以学习弓箭、美术等武艺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经考试合格也可进“文学”。清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因此,卫学改为州学,后又升为府学,文庙也随之升为府庙。由于府、县官员不能同地祀孔子,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在府庙西侧另建县庙,又在县庙西修建县学,形成天津文庙府县并列的格局。
                        天津府、县文庙从南至北均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东、西配殿组成。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是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县庙建筑体量小,均为青砖、青瓦。文庙建筑有一些特有建筑和专用名称。如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楼。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通过棂星门,可得神灵护佑。又如泮池,是架石桥的水池子。来源于《周礼》的“辟雍”,原意是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叫“入泮”,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天津府庙泮池的石桥又叫“鱼化桥”。据《新校天津卫志》,明成化元年(1465)天津卫人刘钰、卫琳曾见池内有鱼跃之,是年秋中举。鱼化来源于“鱼跃龙门”典故,凡能跃过龙门的鱼,即可成龙。中举是明清科举制度的名词,在府城考试录取考中举人叫中举。举人如赴京师赶考会试录取者称贡士,贡士再经殿试录取者称进士,进士就可授官职。《天津府志》描述当年中举状况:“又闻天津士人,工于应试文学,近年举人会试逾百数,实为天下罕见。”据天津志书统计,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举人分别为254人、108人和155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诏废除科举,天津府、县学不复存在。但文庙祭孔活动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
                        文庙,在南开区东门内大街。明正统十二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举办官学和尊祀孔子的庙宇。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学西侧扩建明伦堂,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府庙为建筑群之主体,由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构成。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斗拱,为天津市仅存的“官式”建筑。明伦堂由门厅、前殿、大殿和配殿组成。庙外东门内大街上,东、西两侧耸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各一座,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修,建成博物馆。
                        文庙占地约1.3万平方米,由牌坊、礼门、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这些建筑基本成对称排列,分别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

                        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后经明天顺、万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扩建。清雍正年间,天津府、县同设治所于城内,因而庙东侧为府庙,西侧为县庙,均有照壁、拌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府庙主体建筑的殿顶均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庙外东门内大街上,东、西两侧耸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各一座,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这两座过街牌楼为我国现存牌楼中的珍品。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前月台陈列各种仪仗,是祭孔的地方,店内供孔子及孟轲、颜回等42哲人牌位。
                         旧时,每逢春秋两季在文庙举行祀孔大典,其中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最为隆重届时“钟鼓齐响,笙歌共鸣”的盛大场面。 牌楼是我国古代装点街景的特有建筑。天津文庙内外会集七座牌楼。计府、县庙两座楼星门,礼门、义路三座牌楼,东门里大街“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过街牌楼。过街牌楼为明万历并建,造型为二柱三楼庑殿顶,为外地少见。1984年我市照此式样,在友好城市美国费城修建了一座“黄城华府”牌楼。天津文庙式样的牌楼,漂洋过海,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大成殿是天津文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是祭孔的正殿,落成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在唐朝称文宣王殿,宋徽宗赵佶因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遂更名大成殿。
                          大成殿青砖砌面,九脊歇山顶,黄瓦朱楹,兽脊飞檐,檐下彩绘斗拱,雕梁画栋,殿前宽敞的月台周环以汉白玉石栏、石阶正中街有海水江牙,流云蟠龙石陛,真可谓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殿前月台,是祭孔乐舞之处。
                          殿内供奉孔子及颜子(颜回)、曾子(曾参)、子思(孔伋)、孟子(孟轲)四配和闵子(损)、冉子(雍)、宰子(予)、端木子(赐)、冉子(求)、仲子(由)、言子(偃)、卜子(商)、颛孙子(师)、肴子(若)、朱子(熹)、冉子(耕)十二哲人的牌位。牌位前陈列祭孔礼器、乐器,是了解天津地区传统文化的珍贵实物。牌位上方高悬依据北京孔庙复制的清代三帝书写的巨匾,正中是康熙手书“万事师表”,两旁分别为雍正所书“生民未有”,乾隆所书“与天地参”。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181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184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191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195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201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2248.jpg[/imga]
                        [ 此贴最后由孔开屏在2007-4-12 13:04:19编辑过 ]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COLOR=red][B]11、安徽安庆桐城文庙[/B]   [/COLOR]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是灿灿如珠,烘衬出这座古城的文化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尤以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桐城文庙始建于无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两代修葺凡十九次,为元明清以来桐城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革”开始,1966年8月其门楼遭毁,1985年开始“整旧如旧”,进行了第二十次修葺,并立碑铭文以纪。

                            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3平方米,以御道为中轴线,前为文庙门楼,中为大成门,后为大成殿。以大成门为界,前后两院落。前院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后院设置“陛下”、月台、祭坛等附属建筑。连接前后主体建筑的是分建于东西两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和檐廊围绕的长庑,且四周筑有“宫墙万仞”的外墙,使整个文庙浑然一体,构成堂皇宏伟、布局工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砖木构架,其墀头、斜撑、额枋、象眼均饰以砖雕、木刻、梁枋撑挑以雕刻或墨绘饰以“入平仲学”、“侍席鲁君”、“可坛礼乐”、“李太白醉酒”、“陶渊明赏菊”、“林和靖观海”、“周敦颐爱莲”、“渔樵耕读”、“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孟母断杼”、“独占鳌头”、“威震寰宇”、“天宫赐福”、“魁星点斗”、等六十余幅花卉人物图案。门楼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丹。远眺文庙门楼,正楼侧阁,飞檐层迭,蔚为壮观。

                            过门楼即步入汉白玉四柱三门石坊式的棂星门。术头圆形纹饰“腾云”,柱身方形下有扇形“云头”撑石,构架简朴典雅古风。棂星系传说中谷神,立斯门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向前十步临半月形泮池,池上有砖石拱桥,池桥皆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护配。池中碧水漾漾,金鲤嬉戏,甚是赏心悦目。传闻明清季桐城如“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式”大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 “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到近千们名臣硕儒,于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以到金榜题名,帮誉“泮桥”为“状元桥”,迄今人们仍视登斯桥为吉祥如意之乐事。

                            下泮桥即至大成门。此门系门厅式梁森构架,阔三开间。硬山到顶,筒瓦顶盖,正脊两面三刀端装饰鳌鱼,四角凌空飞翘。门厅前后之间设壁隔内外厅,并列辟门三道,中门屹立一对石狮,两边侧门各置两只石鼓。毗连门两面三刀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各三间,坎墙上轩要格通窗。厅、祠并列相依,删繁脱俗,独具匠心。

                            降阶踏入宽阔后院,履神道,临石阶,“陛”上精雕龙凤戏珠图案,云蒸霞蔚,栩栩如生。月台环设白玉雕花栏杆,方砖墁地,其北端即高耸着大成殿。

                            大成殿,面对磊成门和门楼,远眺一眼贯穿。斯殿系文庙主体建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面积达425平方米,高达17米,是一座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大殿采用拼柱、拼梁营造工艺,七架四柱,柱梁简洁,

                            步架匀称,第步1、16米。其层檐设斗拱,华拱偷心造,单挑掼拱象鼻形,双挑华拱成蝙蝠状,直接承托挑檐檩,平身科明间两攒,次间一攒,均出45度斜拱、斜角。山面檐拱同,上檐简洁朴素,设枇杷形撑拱承托梁坊,明次间均安格窗通门。山墙正面砌造象鼻形墀头和砖雕耕读图墀头。方砖墁地,平底天花中高三层方形藻井,殿顶铺青灰小瓦和筒瓦,正脊两瑞作鳌吻,戗脊饰套兽,檐口列圆形兽面瓦当。飞檐 翘角,悬挂风铎,风动铎鸣,令人油然生发怀旧鉴古之情趣。整个大成殿高大、宏伟、壮观、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罗哲无、单士元到安徽考察历史文化名城,对桐城文庙赞赏有加,尤为看重大成殿“斗拱”,评说其有辽金时代营造宫殿之遗风,无论从力学还是美学角度看,在古建筑中均属精品之作,为全国所罕见,故誉“斗拱”为“美的旋律”,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难能可贵的直观教材。殿内 有到圣先师孔子、“四配”及“十二哲”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为专家、学者、所认可,为广大游客普遍接受,可与山东曲阜孔庙孔子塑像相娩美,且享有更高赞誉。桐城市博物馆设在文庙内,馆藏文物丰厚,计有石器、铜器、陶器、瓷器、玉器、杂件、名人字画、梓板、碑贴、货币、革命文物有二十余类数千余件。名庙立碑 ,碑缘庙显。其碑高185厘米,宽90厘米,为墨黑大理石质地。碑正面刻有541字碑文,碑身以镶嵌式装置于文庙中进大成门前厅左墙,黑白映衬,分外醒目,碑文由安徽省文物局李晖撰写,本邑青年书法家张泽国楷书,怀宁县名匠吴昭迎刻说。纷至沓来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无不驻足于前,缅怀名臣硕儒的历史功德,求索古皖文化之渊源,倍添豪情壮志,更激励着“桐城派”的后代志为“弘扬桐城文化,建设现代文都”而不懈努力。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01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02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10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11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14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15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41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06/203422.jpg[/imga]
                          [ 此贴最后由孔开屏在2007-4-12 13:05:07编辑过 ]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1396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