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乡情 善举惠乡亲——记永靖县太极镇小康建设带头人孔祥祖 中庄村干部和群众无不大力赞扬孔祥祖尊老爱幼、乐施好善的义举,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评论他的高尚品德。孔祥祖为什么博得乡亲们如此敬仰呢?这与他热情支持公益事业,积极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分不开。1991年以来,先后三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被县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孔祥祖生于太极镇中庄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1985年组建永靖县建筑工程队,从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近千人。2002年7月他投资580万元新建了太极宾馆,有力改善了太极岛旅游基础设施。“物质生活的富有不是完全的富有,同时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的富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中庄中心小学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大部分已成危房,在村集资办学领导小组召开的捐资助学动员会上,孔祥祖当场个人捐款18000元,接着他又同村干部、老党员和有威望的群众代表,走门串户发动群众捐资助学。近年来,在我太极镇其他各项教育事业中,他本人累计捐款达35000元。
永靖县建筑工程队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工人,孔祥祖在招收工人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工人放宽了招工条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安排,遇到少数民族节假日,他都要亲自赠送节日礼品。回族工人马哈尼因妻子住院需费用三千多元,自己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钱,孔祥祖听到这个消息后,安排财务处给马哈尼预支三千元,使马哈尼的妻子得以及时治疗。
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一部分人依靠勤劳先富起来,最终带领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孔祥祖在自己的工程队招收录用工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贫困户。五社农民孔三平一家4口人,2个劳动力,因人多地少,年年缺粮,家境十分贫寒,自从进工程队后,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还清了原来的5000多元债务外,还盖起了三间新瓦房,年收入4000元至7000元,加上家庭其它收入,目前已脱贫,正逐步迈向了小康路;其次,他鼓励有能力的人多办企业,扩大就业面,二社孔令玉的加工厂缺少资金,他得知后,从企业中借付8万元帮助建好厂子,目前,该厂已获利6.5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36人。六社孔祥德办的碳化硅厂因缺原料被迫停产,他得知后,帮助从工商银行贷款25万元,并作了担保人,使该厂很快恢复了生产;第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为村民谋利益,办好事,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新”问题。看到生产资料调动困难,他安排车辆统一组织调动化肥、农药、地膜、良种等生产资料,方便群众;看到村民吃水困难,他建议村委会拉通自来水,并带头捐款捐物,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孔祥祖的资产在骤涨,跟着他的乡亲们也富了,时至今日,他所在村40%的剩余劳动力在他手下搞建筑,跟着他搞建筑的普通工人年收入7000多元。从泥土中苦斗出来的孔祥祖关注着更多的父老乡亲的富裕,他不住宾馆,不进豪华餐厅,长年吃住在工地,把积攒起来的钱投在扩大再生产、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上。 十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村上的义务宣传员,他主要从村规民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破除迷信、易风易俗等方面走巷穿户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使村风、民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三多”即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多了,钻研科技、勤劳致富的多了;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多了。“三少即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斗殴赌博酗酒闹事的少了,目无法规超生早婚的少了。
孔祥祖以他的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高度赞誉,他在默默地走他自己的路,默默地追求着人生更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