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谒仲子庙

楼主
重谒仲子庙
重谒仲子庙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1997年4月

仲姓人士乃孔子当年的学生子路的后裔,老家在山东曲阜一带。两千五百多年来,仲氏后裔一代一代按辈份繁衍下来,但到我这一辈已经是多少代了,不可得知。按辈字排,我是“惟”字辈,女儿是“昭”字辈,再往下,便不知道了。为了弄清下几代的辈字,前些天利用到济宁菱花集团出差的机会特地又去了一趟离济宁市不远的微山县仲浅村。这里算是中国仲姓人士的祖籍故地了。

我获知这一村名还是通过仲子庙得知的。那是1990年的春天,我到山东邹县发电厂采访,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有一份曲阜地区旅游图,上边标着仲子庙的位置,于是跟厂里要了一辆车匆匆去看了一眼。回来后挺后悔,因为忘了问村里人辈份的问题。


这次到济宁,距仲浅村近在咫尺,也就有50多里路。于是跟企业要了一辆车再次前去寻根问祖,再次瞻仰仲子庙。没想到七年后再看仲子庙,倒使人愁肠百结,痛心疾首。


说起仲姓氏族,跟着孔子也沾了不少光。子路姓仲名由,是当年鲁国卞人,卞就是今天的泗水县。历史记载子路性情直爽而勇敢,孔子自从有了子路,就再没人敢欺负了。由于子路等是孔子身边地位最高的几个大弟子,所以,曲阜除了有孔子庙和颜子庙,周围的邹县还有孟子庙,微山县有仲子庙,济宁有曾子庙。


汽车从济宁开出,向东南只半个小时,便来到微山县的仲浅村。村子很大,一千多户人家。在街上打听了一下,找到一位文化人仲肇覃,他在微山县的县志办工作,正好清明节回家。听他介绍仲家历史,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据仲肇覃介绍,这个村的仲姓是于西汉末年从泗水迁移来的。公元18年,赤眉起义在莒县爆发,仲姓第17代嫡孙仲世德为避赤眉之乱而率族人迁徙到这里。将近两千年过去,这个村子人口已发展成五六千人,并有许多杂姓。


我一直想搞清楚自己是子路的第几代后人,于是仲肇覃谈起了家谱。仲氏第61代仲于陛,于康熙五年被赐进士第,世袭翰林,官阶正五品。自此,仲浅村内有了仲府,象曲阜那样有孔府,村内及周围一带地方事全由仲府执掌管理。到了仲于陛的孙子仲承述时,制定了仲姓下几代的辈字,顺序排列如下:


[COLOR=red]“蕴耀振贻绪,统延肇跻伟。崇惟昭光辉,怀如敦恒循。封典锡恩广,令德毓贤吉。昌旺胜明煌,荣茂超清香。国祚享贞利,乾坤乐太康。”


我是“惟”子辈,算起来正好是子路的第75代孙。仲氏家族与与孔子孟子家族比较起来,繁衍速度都差不多,后人今天都繁衍到70几代。[/COLOR]


谈完仲氏历史,我们起身去村西头瞻仰仲子庙。此庙建于唐代仲氏第36代后人仲文之时。但说起来还要归功于贺之章,他见“先贤之后如此贫穷”,遂捐钱资助并建庙纪念。后来贺之章成为庙内两庑的第一供奉。


据仲肇覃讲,仲子庙在文化大革命前还保存完好,门前有一大牌坊,上书“气凌古今,志隘乾坤”八个大字。庙前有石墩子,庙门为六扇,宽敞高大。院内松柏森森,碑林密布,前后两重大殿,一个后楼,左右有两庑。但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仲子庙已给毁坏得不象样了。我们在门口再也看不到牌坊和庙门,映入眼帘的只是残墙断壁


敲了半天门,有一老者前来开门。进得院中,只见前院有几个草垛,几堆石子。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婆住在院侧的一间房子里,算是看院人。


[COLOR=blue]一前一后两座大殿首先映入眼帘,屋顶飞檐凌空,气宇轩昂,但门窗经多年风吹雨淋,油漆早已退落,呈一片灰土色。由于殿门紧锁,我们无法进去,只好在院子内转着看。


首先是两厢,古称两庑,已破败得不象样,且都成为羊圈和鸡窝,里面臭味熏天,羊屎蛋子和杂草满地,但我却在墙上惊讶地看到康熙皇帝手迹:“克绍家声”。原来南庑和北庑的墙上转着圈全是宋、明、清人的题字和碑刻。望着这些古代文人雅士娟秀的字迹以及那些华丽的文章,再看看现已成牲畜圈的殿堂,我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宝贵的历史文化遭到了罕见的践踏!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我们仲姓子孙守着自己老祖宗的庙,居然还如此不?珍惜。


前殿与大殿之间的院子,早先的碑林和松柏已荡然无存,只是残碑断石散落各处。在前殿一侧,横卧竖倒着不少残破的石碑,其中一块大的长约三米,厚约50公分,尤其引人注目。我上前念了一下,原来正是第61代仲于陛时的记事,碑文记叙了仲于陛怎样被赐进士第,世袭翰林。


大石碑仰面朝天,从文化大革命到现在,已躺了30多年。上面碑刻工整,但字迹已不甚清晰,恐怕用不了多少年,碑文就会面目全非。据仲肇覃说,庙内原先有石碑50多尊,最高的龟驮碑有四五米多高。现在院内残存下来的大约只有一小部分。还有一块巨大而破损的石碑面朝下倒在前院的水池旁,成了守院人的洗衣台。[/COLOR]

环顾仲子庙的周围,已经布满了房子。可听村人说,早先庙的南侧是中兴寺和仲府,与仲子庙相应成趣,是一片很好的古建筑群。可现在中兴寺和仲府早已不见踪影。当年仲府的尊荣和等级相当于州府道台或知府一级,进出都要坐四抬大轿,鸣锣21响。这在一个村庄里,真是少有的稀罕事。


1985年,地方刮了一阵风,重修仲子庙,但花了15万元,只是把大殿的门窗油漆地更不象样。后楼就根本没有修,老式的木格窗棱透风撒气,屋内早先是供放仲族珍贵东西的,现在也不知成了什么样子。


出得仲子庙不由得仰天长叹。如此糟蹋文物、蔑视历史的做法举世罕见。仲子庙,你兴衰的历史,让人能说出什么呢?作为仲氏后裔,看了不由得毛发悚然。文革之灾损失如此惨烈,然而今天我们又该怎样评说呢?


闭上眼睛,我可以想象出五十年或一百年前仲浅村的样子,仲子庙的样子。但仅仅是几十年的工夫,一座香火兴盛、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古庙,便颓败成这样。历史在这里延伸,也在这里消失。就象那座仰面倒地的大石碑,它将永远对着苍天发问。那是我们先人的不解和疑问啊!

1楼
看完此文,感概万千!特殊的年代,悲哀的历史!“文革”和两次“破四旧”,不单毁坏无数有文化价值的文物,改变了历史,也伤害了无数的人民。
2楼
老祖弟子三千,其后裔们现在都在何方?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kzhy[/u]发表的内容:[/b]

老祖弟子三千,其后裔们现在都在何方?[/QUOTE]
所以希望大家搜集相关资料,促进圣裔交流,共议儒学复兴。
4楼
又是一个"惨"字。仲家宗子也不知流落何方了。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卫东[/u]发表的内容:[/b]

又是一个"惨"字。仲家宗子也不知流落何方了。[/QUOTE]

刚刚找了一点相关资料:

 2003 祭典仲子大会在河南濮阳子路墓祠举行     四月八日, 2003 年祭祀仲子 [ 子路 ] 大会在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墓祠举行。首先是濮阳市各界代表祭祀仲子仪式。政协濮阳市苗副主席、市文化局、市文管所、市博物馆的领导参加了祭祀仪式。仪式开始后,首先是众人向子路遗像三鞠躬,市文化局代表和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理事长、黑龙江讷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仲崇义致词,向仲子像敬献花圈和花蓝。     接着是子路后裔在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祭祀的活动由仲子第 75 代孙、山东微山县仲子研究会副会长、微山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仲维军主持。[COLOR=red]祭祀队伍由仲子第 73 代大宗子、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仲伟铸带领[/COLOR],向始祖进香,行两拜六叩礼,鸣鞭炮 5000 响,濮阳县海通乡仲家桑园代表向始祖敬献供品,仲子第 71 代孙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原安徽省濉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席仲肇峰宣读祭文。祭典仪式结束后,大家参加了植树活动。     参加这次祭典仪式活动的还有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微山县仲子研究会副会长仲跻清,仲子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淮安分会会长仲跻玉等 50 多名仲氏族人。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