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误会,请求解答

6楼
[SIZE=4]谢谢大家的解答,不过我还是希望如果哪一支孔氏的后人看到以上信息后,与我们家谱上的记载能接续上,请与我联系,我的QQ974151042。[/SIZE]
7楼
这个问题终于让我的疑问得到了佐证。入川吕官户号称有30万,遍及西南各省,人数几倍乃至数十,上百倍于孔氏其他任何时期繁衍的任何支派。占估测孔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强。江苏漆桥54代繁衍至今有3万人已经是奇观,而56代繁衍30万显然是人口繁衍的一个奇迹了!

四川盆地肥沃富饶,理论上的最应该可以达到的。如果每代繁衍2个,20代可以繁衍100万。但是人口是不可能按这样的模式繁衍的。自然灾害、疾病、战乱都会极大地降低人口。比如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杀戮,致使四川几无人烟。这才发生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我的推测是由于这些战乱,这些流离失所的孔氏遗失了家谱,而新来孔氏移民为了寻求依靠,一概进入吕官户。从而导致吕官户极其庞大的人口数量。所以四川族人需要好好研究自己的家史,而不是简单化地归依吕官户了事。
8楼
卫东兄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雅安孔坪的家谱(印刷版本)是山东发的,我有个疑问,上面记录吕官户克先之后有三子,除希珍希瑶之外,还有一个希革的,但是孔凡兵宗亲认为记录有误!
9楼
我们雅安老家以前有许多老规距,比如:除孔姓人不能通婚外,孔姓人也不能和孟姓、曾姓两家人通婚,每年清明祭孔时,孟家和曾家都要派代表参加!还有孔姓男人不能当上门女婿,孔姓女子不能招上门女婿,为的就是保持孔家遗传的纯洁性。70年代,才打破了这个规距,招的女婿,子女不能姓孔!只有父亲姓孔,子女才能姓孔。另外,没有儿子需要抱养的,也必须是孔家的男孩。
10楼
[SIZE=4]中国的人口繁衍是很有宗族观念的,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人口繁衍观念的,多子多福是农耕时代的思想,因此乾隆时期中国人口急剧膨胀达到4亿,才引起当政者强令分户的制度,从(清)洪亮吉所著的《治平篇》中,我们不难看到当时的社会现状。[/SIZE]

[SIZE=4]自古四川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除去成都平原外,四川各地都以崇山峻岭的地势将成都平原包覆于其中,因此也使成都平原成为经济和交通发展的中心。而处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雅安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因地处川康要地,借其险要地势,这里退可守,进可攻,不会存在被围困之虞,即使退也可以到达藏区、彝区(大小凉山)。所以,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川军阀刘文辉选择雅安周围地区建立西康省,并在雅安城外一天险要地金鸡关设防,即使蒋介石也因雅安地势险要拿他莫可奈何。而地处孔坪的孔氏后人自明朝景泰年间就迁居于此,即使张献忠屠川也只是在成都平原肆虐,而不敢深入到深山腹地,使四川的孔姓后人得以延续下去。孔氏后人选择孔坪作为其繁衍地,在生存环境和风水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离雅安城有几十公里,背靠周公山山脉,下有良田可耕种,青衣江的一条支流从中而过,在离孔坪数里地的望鱼古镇到孔坪这一段的河流就出产最正宗的“雅鱼”---丙穴鱼,丙穴就位于这里,另外在这里还有温泉,因此得此宝地,这支孔氏后人不象其他“湖广填四川”而来的族人那样要承受颠沛流离之苦。[/SIZE]

[SIZE=4]在家谱上该支孔氏后人为了繁衍下去、开枝散叶,娶几房妻妾的现象比较多见,因此这一支的孔姓后代以及嫁出去的女儿就比较多。如,我外婆的爷爷娶妻两房,第一个妻无子,第二个妻生子女16人,当然这是生育的例外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全世界的生育高峰期,生子两三个的情况在四川已经是少见了,也使得四川即使在重庆直辖分出几千万人后,依然以8千多万人的庞大人口数位居中国各省的前列,因此四川现在有几十万的孔氏族人一点也不奇怪,但具体分属于哪一支的话,也不乏乱归宗的可能。[/SIZE]

11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卫东[/U]发表的内容:[/B]

这个问题终于让我的疑问得到了佐证。入川吕官户号称有30万,遍及西南各省,人数几倍乃至数十,上百倍于孔氏其他任何时期繁衍的任何支派。占估测孔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强。江苏漆桥54代繁衍至今有3万人已经是奇观...[/QUOTE]


我网上摘一段文章来说四川及西南的人口发展速度,此问以易姓为例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6-8-12 22:24:09   
  作者:白下 回复日期:2006-8-12 20:51:14   
    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清军攻略及屠杀所造成的人口损失只是百万级的,和明末灾荒瘟疫及农民战争所造成的人口损失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
  华北主要是瘟疫,但四川绝对是战乱所致。当时四川一共才数百万人,但是清朝初年后所剩无几。我研究湖南、湖北的家谱,发现清朝四川人口增加非常快。比如湖南黔阳易氏家族,清朝初年有上千族人迁居四川,现有有后裔30万左右,但留在黔阳本地(当时占多数)现在却只有五万人口。清朝康熙年时期的一个人,黔阳繁衍最快的易加枯现在只有后裔2000人左右,而易加枯的堂兄易文上康熙时期迁往四川金堂县,现在有后裔2万多人。黔阳当时迁往南充、彭州等地的,一个人也繁衍成上万后裔。
  
  湖南新化县易良详康熙时期迁往重庆合川,现在也有后人一万多,可能比目前新化县所有姓易的还要多。
[URL=http://tieba.baidu.com/f?kz=145559801]http://tieba.baidu.com/f?kz=145559801[/URL]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88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