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误会,请求解答

楼主
百年误会,请求解答
[SIZE=4]     四川雅安市孔坪乡有一支孔氏后人,至今传至令字辈,现在发现族谱上出现一个百年的误会,致使发源于该支孔氏后人不知属于哪一派别。现求各位解答 。[/SIZE]

[SIZE=4]     碑文上记载该支孔氏后人是从山西远赴当时的雅州府为官的【该石碑已经遗失,碑文内容是我于1994年陪我外婆(孔繁清)回家上坟时看见记住的】。迁入四川雅安的一世祖叫孔言论,号志琰,生子公正和公明,公正后迁入雅安严桥另立户。公明留在孔坪延续下去。后又发出许多旁支孔姓族人到各地,但都以孔坪孔氏为祖居第,每年清明祭祖时孔坪所发出的各孔氏族人都会回到孔坪参加在当地的祠堂举行的大规模祭祖活动。清咸丰十年,蓝李二逆作乱雅安时将孔坪的 家族祠堂和族谱全部焚毁,孔氏昭楷(贡生)、宪瀛父子亲自到山东曲阜寻找家谱重新续写。[/SIZE]

[SIZE=4]     山东一个叫孔宪须号樸园的人将孔氏族谱交由孔坪族人续写。就是在交予的时候出现一个大误会,据推测,孔宪须想到该支在四川,于是就认为该支是吕官户的一支,因此百年来孔坪以及该支所发出的后人都以自己是吕官户后人自居。后来该支后人发现和吕官户不属于一支,且已时隔百年,造成天大的误会,向川内其他孔氏查找后,也不知孔坪孔氏属于何支,现求各孔氏后人给予解答,以期完成该支寻祖的心愿。[/SIZE]

[SIZE=4](注:该家谱中没有五十六代的名号,只有第五十七代孔言论的记录,估计当时考虑到只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一支就会和哪一支对上谱,因此没记载五十六代祖。据已经遗失的石碑记载,该支由山西迁入)[/SIZE]

1楼
另外清余鸿观所著《蜀燹述略》、余澜阁所著《蜀燹死事者略传》中所记录的孔厉目,名孔昭淇(祺)为该支后人,家谱上有载。
2楼
[SIZE=4]另外清余鸿观所著《蜀燹述略》、余澜阁所著《蜀燹死事者略传》中所记录的孔厉目,名孔昭淇(祺)为该支后人,家谱上有载。[/SIZE]

3楼
根据四川雅安的孔祥东宗亲提供的家谱记载:

雅安孔氏年谱由吕官户分支迁蜀

始祖言论公名志琰,于皇明建文年间弟兄同游自山东而迁山西时,论年甫十四娶鲁氏,言经公自山西而入蜀之洪州大龙门坎孔坝,言论公越五十载至景泰三年始由山西携子而迁居蜀之雅州孔坪,时年六十有四论与经公复相聚焉,经公生子二人公明公正,享年八十而卒。

57代 志琰(号:言论) 子二 公明 公正

 58代 公明 子一 彦邦 59代 彦邦 子一 承凤

60代 承凤 子一 宏文

遍查吕官户希珍、希瑶两大分支之后,均无志琰(言论)之名,不知其他吕官户分支谱或者乾隆谱上时候还有 思福---克先---希珍、希瑶之外的记载?
http://www.kong.org.cn/bbs2/a/a.asp?B=103&ID=73937
4楼
由于四川雅安这支的谱书记载, 咸丰十年原谱书被毁,同治元年1861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从山东再续谱书,说是吕官户的,但是不排除是长清支的五十四代思盛和思盎之后,入川祖为五十七代言论(志琰),中间漏记得可能很大,吕官户五十六代希珍、希瑶之后差一代记录不清的可能很小,加上谱书被毁他们是去的山东,是族兄孔宪续送书,如果是希瑶之后就不用去山东了,去四川邻水就可以了,据此推断可能是吕官户希珍和长清支五十四代思盛和思盎之后,要等全国谱出来之后,看看长清支有没有雅安入川祖德记载了。
5楼
我估计吕官户除了希珍,希瑶这两支外,还有别的分支,在第53代泗祖时就被分为吕官户的官至光禄大夫,生子思福一:思福;在思福生子的记载上,我地的有些版本上记载是子三:克先、道先、洪先。所以我估计还有别的吕官户支,就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谨供参考。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