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的“世代恩亲”张姥姥的故事

楼主
孔府的“世代恩亲”张姥姥的故事

那是在唐代,兵荒马乱,孔府又远离朝廷,断了恩赏。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靠在当地做个泗水令,支撑门户。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后来进孔府当差,改名叫孔末——那时,外姓人进孔府当差都要改姓孔才行,明朝以后,规矩恰好相反,姓孔的不许当差为奴。孔末见时局动荡,就起了篡位夺权的野心,在一天夜里把孔光嗣杀了。为斩草除根,又要杀他的儿子孔仁玉。不巧,孔仁玉去了乳母张妈妈家,还没回来。孔末就追到张妈妈家来了。张妈有个儿子和孔仁玉年龄相仿,且凑巧也是个秃子,闻讯孔末追来了,就脱下孔仁玉的衣服给儿子穿上,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孔末杀了。孔末以为万事大吉,打道回府,做孔府的主人去了。孔仁玉改名换姓,和张妈妈以母子相称。19岁那年上,他赴京赶考,被选为太学生,乘机向当时的皇上后唐明宗奏明孔末乱孔的真象,明宗派人查办,把孔末杀了,让孔仁玉回曲阜袭爵,断了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仁玉为报答张妈妈舍子救命和养育之恩,奏准皇上,认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的世世代代都是孔府世世代代的恩人。从此,孔府上下都尊称张妈妈为“姥姥”,这“姥姥”就成了她的官称。孔仁玉还授给张姥姥一根楷木做成的龙头拐杖,可以用它来管教孔府衍圣公的一品夫人。张姥姥死后,“姥姥”的官称和龙头拐杖就由她的长房儿媳继承,世代相传。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懋描述她小时候见过的那一代“张姥姥”说:

那也是一位农家妇女,五十来岁,粗布裤褂,紧扎着肥大的裤腿脚,一双小脚,挎着个竹篮子。酒席筵上在达官贵客中毫不在乎,呼三吆四,大吃大喝,临走时,竹篮里还要装满吃食。“(《孔府内宅轶事》第23页)

为了一个“义”字,山东籍的母亲可以置亲生骨肉于不顾,去救她的前任之子,去救侄儿,去救外姓人的儿子。儿子本是她们的全部希望,为了儿子,她们敢上刀山,肯下火海。然而,在危难之际,要在儿子与别的孩子之间做出抉择时,她们去毅然放弃了儿子!
1楼
这是演绎的传说。真实的情况是:
公元442年,南北朝刘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称洒扫户(原不姓孔改姓孔)至公元913年孔景之后人孔末,尽杀曲阜孔裔将42代孔光嗣杀害夺爵。光嗣子仁玉时出生九个月幸其母张氏抱归外祖家幸免于难。后至公元930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夺爵事告于官,朝廷杀孔末授仁玉县主薄,后封文宣公,后来的二十派六十户皆仁玉一人之后,所以称为中兴祖。而孔仁玉的外祖家则成为孔家的世代恩亲,世称张姥姥。
2楼
一说是母亲,一说是奶妈。我看的是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写的是母亲还是奶妈,不太记得了,此书现在找不到了。孔子世家谱记载是仁玉到外祖家后幸免于难。
3楼
那根拐杖文革时当四旧被毁,咱们孔家人不用担心挨打了.
4楼
总版主说的和理,但是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写的是乳母张妈妈呀!!!!!
5楼
轶事非正史。这在家谱中记载的明明白白,“公生方九月,母张氏抱归外家,获免于难”。德懋不会没有读过家谱吧。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