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文庙集锦图

36楼
[COLOR=red][B]18、山西平遥文庙[/B][/COLOR]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在1957年地震后,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据《新唐书·礼乐五》载:“武德二年,始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朝廷又对孔子的尊号、孔庙规格、祭孑礼制、配飨者名单等制定了统一规范,尊孔崇儒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峰。唐代把全国各县按人口、税赋、物产、地理位置等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平遥属“望”,即第三等,其位置重要,自然应当率先奉诏修建孔庙。
      文庙原称孔庙,原为春秋时期儒教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的家庙,故称孔庙。从唐玄宗赐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孔庙就被改称“文宣王庙”,并诏令全国各州县依制隆重奉祀。明代因与武庙(关帝庙)对应,改称“文庙”。在沧桑岁月中,平遥文庙曾经历过三移其址的风雨。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平遥县志》载:明崇祯九年(1636年),时任知县王凝命上任祭拜孔庙后说,文庙隔街背对着“太子寺”,太子贵为储君,而孔子再高贵也属臣僚之列,臣庙居于君寺之前,有悖礼制,大不敬也!便强令互换,文庙改做太子寺。”其实,太子寺是一佛教寺院,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而得名,与儒教之文庙纯属风马牛不相及。这位王知县是云南昆明人,赐进士出身.可谓孔子的“高徒”,却如此迂腐。县士绅虽明知荒唐,却畏其权势,不敢与之争,哭笑不得。“荒诞鄙俚最为不经,侮圣亵贤,不知其意之所在,相沿数十年,生儒抱恨不能更定。至康熙十四年知县柏乡魏裔悫至,询得其由,按图考察,慨然兴作,祥具各宪,仍以故寺为寺,而建新庙于旧所,阖邑称快。”(《平遥县志-学校志》)这样,至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才由知县魏裔悫(直隶柏乡县举人)移改。平遥的一件“糊涂官办糊涂事”的千古奇案,自此方得了结。
      而据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汾州府志》载:“平遥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嘉靖八年(1529年),巡按穆公准呈,以前太子寺更之。”又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汾州府志》载:“崇祯九年,知县王凝命,复以文庙与太子寺互更。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魏裔悫,按嘉靖八年以后移改。”说明在明嘉靖八年前,现在文庙址上本为佛教的太子寺,其北面的太子寺(已毁),才是最早的平遥文庙旧址。因而现存金大定三年重修的“大成殿”,最早应当也是佛教殿宇,其后墙上现存的后壁中门檩及门形仍存,似为佛教寺院的“中殿”格式,也是历史上“文庙三迁”的痕迹。
      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一些商贾财东捐资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街。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其建筑基本保存着原貌,只拆除了棂星门、西学、省畜所。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平遥中学教学楼时,拆除了超山书院、敬一亭、尊经阁。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平遥中学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遥中学于2003年全部迁至东城外新校址。文庙得以重新复原,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41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65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747.jpg[/imga]
超山书院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82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85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92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195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201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204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2138.jpg[/imga]
大成殿状元祭孔活动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223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231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2350.jpg[/imga]
37楼
[COLOR=red][B]19、四川犍为文庙[/B] [/COLOR]  

     四川犍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国道213线贯穿县境,县城玉津镇距成都183公里,距乐山大佛50公里。 
  犍为建县始于隋代开皇年间,迄今已有1420年。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座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占地24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
  紧傍文庙东南侧,有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文庙建筑布局座北向南构成一条中轴线,自南端始,万仞宫墙,灵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启圣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左右对称布局。
  文庙雄视四野八荒,琉璃滴翠,金碧辉煌,御路浮雕,燎台蝙蝠,柱础石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龙凤木雕,撑弓斗拱,图象八面玲珑,结构壮美传神,被称为“犍为故宫”。文庙大成门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受到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 始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至1016年)的犍为文庙,原址位于清溪镇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南宋迁址城南、元末毁于战乱、明初重建、明万历39年迁址罗盘坝、万历46年迁还旧址、明末焚毁、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等“三迁三建”,中间12次大型维修,直到清咸丰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庙。
犍为文庙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门屋面“天七文运”下泊飞角三重檐在国内独一无二,曾为意大利古建筑师卡卡拉拍手叫绝;大成殿全龙木雕撑弓在四川绝无仅有;九台上160只形态各异的蝙蝠护栏雕饰为石雕一绝;圣域、贤关旁各加一便门与礼门、义路相通,把祭祀大典与平时瞻仰分开,构思巧妙;照壁书“万仞宫墙”区别于其它文庙的“数仞宫墙”,相传该文字由一在押犯所书后由此获释,一时传为佳话。
38楼
[COLOR=red][B]20、河北定州文庙[/B][/COLOR]


    定州文庙又称“先师庙”、“孔子庙”,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现已成为集文物古迹展览、纪念孔子和观光旅游活动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定州州帅卢简求废天佑佛寺,创建文庙,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多次拓建与增修,规模恢弘,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美誉。1982年7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位于定州市城内北大街西侧,刀枪街南北两面。今存东、西、中三个毗邻的北院,呈中轴式格局,中院为大成殿、戟门和官厅,东庑、西庑和棂星门,西院为明伦堂、仪门和大门,东院为崇圣祠和魁星阁;南院节孝祠为四合院式,可谓中式建筑的典范,这些建筑基本保持了明代以前的建筑群风貌。东坡双槐、槐抱椿、落星石、百株千年古柏等景点,亦为文庙增添了许多传奇、文雅之色。

    东坡双槐为东西两株,相传为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到定州任知州时(1094年)亲手所栽,虽历经900余年,但枯身新枝,槐叶青翠,东株葱郁如舞凤,西株枝杈耸拔如神龙,故又称“东坡龙凤双槐”。槐抱椿位于文庙中院戟门东侧,其树形奇特,乃一苍老遒劲的大槐环抱一青翠葱茏的椿树,相依相偎地长在一起,似一对夕阳下的恋人。据推算,该树已有800多年历史,从谐音讲,槐抱椿就是怀抱春天,春天是万物生长,充满希望的季节,怀抱春天也就寓示着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朝气,故后人又称槐抱椿为“吉祥树”。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584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593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8595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02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13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20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23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24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30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34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40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0556.jpg[/imga]
39楼
[COLOR=red][B]21、江苏江阴文庙[/B][/COLOR]

   
   文庙在市区人民西路。是一组历代扩建而成的古建筑群。据北宋景祜三年(1036)范仲淹《景祜重建至圣文宣王庙记》碑载,知军范宗古将文庙从观风门外迁至军治东南。南宋绍兴三年后,立讲堂、设义廪、拓泮宫、修东、西、序建御书阁。元代继作学宫莲池。至正年间,毁于兵燹。明洪武年间,于故址重修庙学,建明伦堂、戟门、廨舍、射圃。宣德六年(1431)重建大成殿、明伦堂、君子堂等。正德二年(1507)建棂星门、泮池,上架三穿九洞石桥。左庙、右学两制续有发展。清乾隆年间规制大备。咸丰十年(1860)遭兵燹。同治六年(1867),重行修建。光绪元年(1875)建大成殿及左右旁廊、东西两庑,续建日新、时习两斋,修泮桥、疏浚玉带河,扩建名宦、乡贤两祠及崇圣祠正殿。现文庙存泮池、三穿九洞石桥;戟门及左右翼斋房;大成殿、月台,东、西庑及祭品库、刑牲所;殿北为明伦堂,三面壁间嵌有14块碑刻;泮 桥东存有学制部分的名宦词、双忠祠和贡公祠。

江阴文庙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孔子学说(也称儒学)自汉以来,影响极大,历代统治者把他奉为圣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历代科举考试必读。
    文庙,亦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是历代奉祀孔子及儒门贤哲的祠庙,也是学宫和儒学教官衙署所在地。
    江阴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江阴古称暨阳,简称澄,公元555年定名江阴,见诸文字记载已有2500多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园奇塔,风韵别致。
    江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属澄江八景之一,是古时江南屈指可数的儒学圣域,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江阴市政府拨专款五百余万元对文庙全面修复,恢复其清同治、光绪年的文物原貌。于一九九六年十月竣工并对社会开放。
棂星门

    棂星门,因孔子倡导的儒学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国学,后人将“灵星”之名移于孔庙之门,意为尊天一样尊孔,江阴文庙棂星门斫石六柱冲天柱式,三门均安设朱红栅栏、左右接墙垣,垣旁各置“一应文武大小官员至此下马”碑。石柱前后用石抱鼓夹抱、额方两面为篆书阴文“棂星门”三字。额方上层刻月兔和金马图,反面为“日”、“月”字,意寓孔子的德行与日月同辉。

泮 池

    历代儒学者皆以泮宫为学宫,凡学宫内皆建泮池,状如半壁,池上并架三穿九孔石桥(简称三桥),桥面铺青石凿斜文阶,正中桥面镶嵌“鲤鱼跳龙门”石雕图一幅,寓意高升。桥栏青石镌莲花座,造型精美。同时,生员(俗称秀才)入学为泮,新科秀才,不论家境如何,均要举行入泮礼仪。此外生员满六十年,逢其入学之岁要隆重举行“重游泮水”的庆典活动,届时,地方官员要到场祝贺。

大成门

    大成门,亦称戟门,是通向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大门。门阔三间,设大门六扇,门基为石,雕须弥座。旧时逢祭孔大典或帝王通行才启,平时出入开启两掖门。大成门旁悬雍正御书对联:上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下联:“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大成门左翼为“名宦祠”、右翼为“乡贤饲”,各四问,古时为纪念供奉地方官宦和乡绅场所。  

大成殿

    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宋崇宁三年,徽宗赵佶取孔子集古始贤之大成之意,下诏褴为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江阴文庙大成殿建筑为歇山顶、重檐、抬梁式屋架,飞檐翘角,器宇轩昂,宏敞肃穆。殿内正中置一神龛,供奉头戴十二旒冕、手执镇圭的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塑像坐高2.8米,神态“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殿内供奉孔子牌位,边缘五条金色盘龙,腾云驾雾,上书:“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壮严肃穆。两侧为“四配”坐像,左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右为崇圣曾参、亚圣孟轲,再两侧为十二哲,东位面向西依次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面向东依次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孙师、朱熹。
    大成殿内外悬有二块匾额,二副  联,殿内正中是清康熙皇帝玄烨手书“万世师表”,南面悬挂清光绪皇帝题书“斯文在兹”匾额。南  悬雍正御书联,上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下联:“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乾隆御书联,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下联:“教乘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之师”。都是褒扬孔子的辞语。  

东西庑房

    大成殿的东西两侧,有拥房40间,上覆筒脊黑瓦,下竖红柱长廊,十分雅朴,给人以宁静、简洁的感觉。古时东厢中段七问叫东庑,祀先贤三十九位,先儒二十六位。西厢中段七间叫西庑,祀先贤三十八位,先儒二十六位;西庑之南各三间,旧为祭祀乐器库。之北各八间旧为学宫部分。东日时习斋,教谕廨、西日日新斋,训导廨,是秀才学习和教谕、训导的办公用房。

明伦堂

    明伦堂即为讲学,习仪的地方,明伦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前带飞轩,门厅悬“明伦堂”横匾,黑字白底,系宋代著名理学宗师朱熹手迹仿件。据县志记载,自宋至清,江阴有进士429名,历史上素有“五世登科第”、“一科十五举、“一科两解元”的佳话。
    为纪念南明抗清义军在江阴抗清守城81天的历史业绩,在明伦堂这一当年抗清指挥部增塑了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公像,并绘制图片再现452年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暴史篇供游人研究和瞻仰。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1410.jpg[/imga]
40楼
[COLOR=red][B]22、 贵州安顺文庙[/B][/COLOR]    

    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坐落于安顺市东北之黉学坝,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

  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毁于兵燹,天启上年(1624年)重建。后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现存建筑22处。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前有一座照壁,形如巨大门屏。文庙进门处有“礼门”、“义路”,分别为垂花门。“礼门”、“义路”间,耸立一堵透雕石人、石花墙,称“宫墙”,上方横额书刻“宫墙数仞”四字,宫墙左侧脚下,竖一块条形石碑,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称为“下马碑”。

  安顺府文庙共有四进。第一进分上下两院。除第四进不复存在外,其余三进基本完好。由于就坡而建,四进建筑物也随之升高。入得文庙正门至第一院落,内有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池上横跨一座三孔石拱小桥,第个桥孔上方嵌有石雕龙首或狮头,各各俯视水面。在古代,凡中秀才得从石桥上过,名“游泮”。过泮池桥,可见棂星门,那是一座颇雄壮的石雕牌坊,两侧还有称为节孝祠和名宦祠的建筑,硬山顶式。

  第二进大院东西两端,分别建一幢单间重檐歇山顶亭阁,称“桂香阁”,“尊经阁”。是祭祀时张榜公布祭孔官员名单处。今桂香阁尚存。沿九级石阶上,有一座面阔五间悬山顶式建筑,名“大成门”,又称“戟门”。大成门明间有一对大可合抱、高三米多的巨大楹柱,是整石深浮雕式盘龙石柱,柱础石狮背驮巨龙。狮首相对,龙身腾跃,气势非凡。

  第三大院,是由正殿(大成殿)、两庑和大成门合围而成的一座四合院。大成殿是面阔二十米、长五间歇山顶式石木结构大殿,建在两米高的石基上。过去殿内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牌位。大成殿前廊为一列透雕花落地门窗。殿前明间檐下有两根檐柱,是用两块巨石透雕镂成的盘龙大柱,柱础为石雕狮子,柱高近五米,直径约八十厘米,工艺精湛绝伦。两条石龙宛如从天而降,龙身时隐时现,龙首遥相呼应,栩栩如生。柱础石狮为雌雄二狮,雄狮足蹬绣球,雌狮怀哺幼狮,口含铜铃。二狮背负万钧,昂首奋吼,形象骁猛异常。它们与大成门外的另两根石龙柱,同被称为“文庙四大石雕瑰宝”。

  大成殿前廊檐墙处,左右开一门,第四进由此进入。院中原有“崇圣祠”已毁。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244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254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270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1/192812.jpg[/imga]
41楼
[COLOR=red][B]23、湖南永州宁远文庙[/B][/COLOR]


    宁远文庙,又名学宫。位于宁远县城西南隅,原建于汉泠道故城(今名东城),宋乾德三年(965年)随县城迁建于此。文庙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祭祀历史文化名人也子和唯一官司办的学府,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宁远文庙在我国现存的文庙真建筑(含也庙、文宣王庙、学宫、夫子庙、先师庙)中,是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建筑之一,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其规模在全国现丰文庙中屈指可数。


    宁远文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之以垣,是前园后院的古建筑群。南部东西两侧有登圣、步贤两坊,券门上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石刻横额,坊上雕塑有龙凤、花草等装饰物。入坊有石砌半圆形畔池,直径33。5米。池内绿水涟漪,游鱼可数,莲蓬繁茂,清香四溢。进为棂星门,4柱3门,高8米,宽度8。9米,全部青石结构的石牌坊,4柱顶端雕有4尊石狮,坊上雕刻有高浮雕狮子抢绣球,龙凤呈祥,麒麟生书及暗八仙等精美雕。沿林荫道进为大成门,分左、中、右3大门,门上布有门钉。中门上悬挂着“大成门”雕龙匾额。门内外有4根高浮雕盘龙石柱。大成门左右为乡贤,名宦二祠。进入大成门是青石板铺就的宽阔的庭院,雄伟的大成殿映入眼帘。大成殿为文庙主建筑,高18米,面阔28米,进深20。4米,重檐歇山顶,上盖金黄色琉璃瓦,3进5开间,回廊式建筑。前后檐柱14根,为整根高浮雕龙凤石柱,两侧为六棱形整根石柱。殿前用青石砌月台,台周围有石栏,栏板上雕刻有吉祥禽兽、花草、双狮、龙凤。台前正中有高浮雕五龙丹墀。殿内梁枋上高悬嘉庆御笔“圣集大成”及光绪御笔“斯文在兹”金字横匾。殿内正中有石砌神龛,龛上塑孔子行教像一尊。殿墙周围画有“圣迹图”55幅,大成殿后是崇圣祠,3 进3开间,面阔18米,进深15米,前檐柱2根为浮雕凤柱。硬山顶,重檐,盖金黄色琉璃瓦。

  宁远文庙以精美的石雕著称,特别是20根整体高5米的灰色大理石蟠龙舞凤石雕柱采用高浮雕镂空工艺,十分精美,为全国古建筑中所仅有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人们称为“国宝”,庙内众多有石雕装饰相互辉映,包括了石雕的全部工艺手法,犹如一座完美的石雕工艺博物馆。

  宁远文庙建筑布局十分规范,建筑物采用前园后院中轴线对称式排列。主次分明,中思线上自南至北有泮池、极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殿,左右两侧分别有登圣坊、步贤坊、腾蛟门、起凤门、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今教室)、尊经阁(图书室)等建筑,建筑恢宏典雅,园中风荷满池,游鱼可数,绿树掩映,鸟语花香,院内廊坊相连,曲回环绕,清静幽雅。

  宁远文庙自北宋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十余次维修及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八年(1882)时所重修。整座文庙建筑规划合理,结构科学,排水迅速、房屋装修艺术的地方风格、民族风格十分浓烈。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一九九六年十一,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04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10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13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15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20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23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1525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4/22/121847.jpg[/imga]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