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文庙集锦图

楼主
全国各地文庙集锦图

[COLOR=red][B]1、陕西韩城文庙[/B][/COLOR]
     位于西安市东北190公里的韩城市内东学巷,是纪念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创建于元代,明洪武时重修,基本保留了初建风格,是陕西省现存元代大型古建筑群之一,为关中现存文庙建筑之冠。

  从正门进入文庙,只见松柏林立、古树参天;1500年前的五指古槐,当地人们称它为五子登科槐,高可参天;还有元代私塾明伦堂,依墙而立的石碑见证了明伦堂的兴盛和韩城一直以来尊师重教,正殿的盘龙汉白玉台阶前横着一根雕龙的“龙杠”,据说当时只有皇帝和今科状元拜访时,才有资格将“龙杠”抬起从盘龙道进入正殿,在韩城的历史中,曾中了一位文状元,叫王杰,回乡祭拜孔圣人,龙杠被抬起了一次,可以想象当时的仪式是多么的隆重。后来王杰成为了三朝宰相,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就是以王杰为原型来编写的,当然宰相王杰并不罗锅。这座象征着孔夫子的文庙几经战乱、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甚至愈加有风采了,与其说是因为韩城人对夫子的顶礼膜拜,不如说是他们对读书人、对文化一贯的尊敬和爱护。

  文庙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建筑形式多样,主体建筑大成殿建在“凸”字形砖台座上,殿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饰吻兽;殿内用明草架,明间后排两面三根金柱,仍保留元代建筑手法。文庙建筑群包括硬山式大门、琉璃五龙壁、棂星门、戟门、碑亭、大成殿、厢房、明伦堂、尊经堂等。建筑做工精细,有大量精美的门窗雕花、石刻蟠螭纹饰。整个建筑排列注意高低错落有序,突出主轴线和两旁建筑的对称。院中用全砖铺地,有参天古柏、泮池、古桥,使文庙环境幽雅别致。
文庙座落在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牌坊上分别书有“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由此两门进入文庙,南立盘龙照壁,为琉璃五龙壁,长十七米,高四点二米,雕制精美,形体生动,龙有出水腾空之势。此系明万历年间修建。五龙壁的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浪,合起来看有“龙鱼河图”之意,五龙壁的东西是“棂星门”,门两旁有龙凤相配。
文庙建筑群共分四个院落。从屋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古柏参天。据载这此柏树均系元、清时期栽植。院中有泮池,正中有双孔石桥,池子四周围以石栏。院内有对称的东西屋,东侧为“更衣亭”,西侧为“致斋亭”,并有记载明清两代重修概况的碑亭六座。
院北三间为“乾门”。由乾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最为宏伟。它位于中轴线上,整个殿基为石砌高台,台基上为月台,周围绕以石栏,雕蟠璃纹。踏石阶向上进入殿内。大成殿面阔三间,暗为五间,进深四间,筒瓦歇山顶,大殿两侧为东西墙相隔,与北面明伦堂组成第三院落。明伦堂建于明洪武四年,本三代氧序学校以明从伦,后世学宫悉宗此义。堂为五间,两边有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上边正中悬挂有“师道遵严”四字大匾额。这里昔日教论、训导均对诸生讲经督课于此,教育英才之所。
通过明伦堂,往北拾级而上的高台上为“尊经阁”,组成第四院落。尊经阁是藏经书的地方。登阁四望,县城景物尽入眼帘。台高3.5米,周围花墙,为重檐歇山顶。东西两侧配以厢房。
韩城文庙总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飞檐跷背,雕梁画栋,庭院宽阔,格局规范,结构严谨,显示了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古朴、凝重、雄浑的特有风资,被誉为镶嵌在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1957年5月31日被韩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列为陕西省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60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62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80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84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19591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00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02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05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11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13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0156.jpg[/imga]
1楼
[B][COLOR=red]2、黑龙江哈尔滨文庙[/COLOR][/B]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也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

  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米,高5.9米。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九间的规格,为横阔十一间(九堂二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哈尔滨文庙座落于哈尔滨南岗区南通大街和宣化街交叉点上的文庙街,也就是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这座座文庙始建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落成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是由当时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及继任长官张景惠倡导、实施,由中外人士和政府幕捐集资73万银币修建的。当时捐赠银币100元以上者已在文庙《碑志》碑上刻石纪念,竖碑立传了。这座座文庙虽然只有近70年的历史,却饱经忧患沧桑。它刚刚落成不到2年,日本帝国主义就鲸吞了东北。这座传授儒家文化的圣地,从此沦为侵略者贩卖精神鸦片、毒害中华民族的场所。日伪政权几乎每年都在此演出所谓祀孔闹剧。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后,这座文庙又先后被用做哈尔滨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虽说这也可以称之谓书香之地,但毕竟不是修建文庙的初衷。文革期间这里又成为省军区的仓库,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由于它是军事重地幸免了较大的破坏,但也是残垣断壁不堪入目了。1986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东北地区现存最大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的庙宇,原占地面积为60000平米(90亩),现仅存23000平米。建筑面积为5674平米。结构为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文庙的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由南端的影壁向北,经泮池、洋桥、棂星门、大成门,至二院大成殿,在建筑上形成高潮,最后收尾于三院的崇圣祠。座落在中轴线两侧的牌楼、石碑、两庄、掖门、耳房都是对称配列的。
文庙的三进院落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有起点、有结尾,一气贯通。它雄浑的气势、壮观的格局,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空间序列,仿佛是一部凝固的交响乐。文庙主体上的建筑物,使用了清代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及其所特别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屋顶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等级的庑殿顶与重檐庑顶。彩绘为清代创造的构图繁密、大面积沥粉贴金,即金线大点金的金友和玺彩绘。两侧配殿规格低于主殿,因而用了灰陶瓦、绿琉璃瓦。屋顶为歇山顶,卷棚悬山式等款式。彩绘为旋子彩绘、雅五墨、苏式彩绘等。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拜示孔子的大祀规格,也把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观念在建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哈尔滨文庙的总体规格虽然比不上山东、北京等地的孔庙,但在局部上却有独道之外。如哈尔滨文庙未开门即独树一帜。文庙的正门,按传统习惯应开在正南方,而取代文庙正门的都是这段长44.85米,高5.9米,上面镶有彩釉琉璃雕花砖的黄瓦红墙。它在中国古代民间建筑中,称为影壁,在宫殿中称照壁或照墙,在拜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丈宫墙。这一称谓的典故出自《论语》。也就是说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万米宫墙取代了正门。对于民俗中却约定俗成,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拜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来此拜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哈尔滨文庙落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就被废除,也就是说哈尔滨没有当时的状元能来这座孔庙拜祀,为此当年倡导修建文庙的东省特别区的行政长宫未敢修建正门,留下了这一历史的遗憾。这座汉白玉石拱桥,由46根望柱,50块栏板构成,在孔庙中被称为洋池、泮桥。它是象征孔夫子讲学的地方。西周时,天子讲学的地方称壁雍,诸侯讲学的地方称泮宫。孔夫子去世后,虽然被历代帝王封王加冕,但他生前仅做过四年官,最高官职是司寇摄行相事,鲁国第三号人物。他生前的地位始终无法于天子、诸侯媲美,后人只好屈尊象征他讲学的地方为泮池、泮桥了。文庙中的东、西两座牌楼,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为三间四柱三楼。两座牌楼的额联上分别题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这八个字的寓意是:孔夫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可以通贯古今于天在共存。棂星门,也称先师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据《后汉书》记载,即是天田星。过去皇帝祭天时,先要拜棂星,以此命名此门,是说尊孔如同尊天。当棂星演变为文昌星、文曲星、魁星之后,棂星门的含义也随之变化为:一是说孔子及其七十二位弟子都是星宿下凡的天才;二是表示天下的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统一于儒家思想之下。看来这些都是意在颂扬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大成门,是拜祀孔子主殿大成殿的前门。大成二字,源于孟子语:孔子之谓大成。的确,孔子创立的学说吸收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儒家学派。大成门为宫殿式建筑,五开间,四周环似白玉雕栏,前后均为三出陛,中间那块上下图案为二龙戏珠,中间一盘龙的汉白玉石浮雕,亦称云龙石,也称,丹陛,俗称御路,皇帝祭孔时从上面走过。丹陛这种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也是等级与权力的象征。只是皇帝的行宫与孔庙才能修建。大成门的屋顶款式庑殿顶,即一条正脊,四条斜脊构成了五条屋脊的格局。这是传统建筑中比较高等级的屋顶,仅次于大成殿的重檐庑殿顶。在正脊的两端有一条张着大口咬着屋脊,尾部被一宝剑插住的龙,它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名叫鸱吻;人们修建庙宇,为了保佑其能够安安全全,干脆就把这位龙子被宝剑插在的形象修建在屋脊上。大成门的飞檐上,摆设着八个走兽,主殿大成殿的飞檐上则摆设了十个走兽。那么,按着传统规定,庙宇中只能摆设六个走兽。因为哈尔滨文庙建在民国年间,所以打破了原有的格局。这些走兽从飞檐的顶端算起,依次排列为:骑凤仙人、龙、凤、麒麟、天马、海马等,不够重复使用。这些走兽,一般设六个与五条屋脊,单摆浮搁在房顶上,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根据建筑上的这一情景,引出来一句常用的俗语------五脊六兽。在哈尔滨文庙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景点,就是著名在爱国将领,东北边的少帅张学良将军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这座石碑通高551厘米,碑额为四蛟盘石,中间刻有文庙碑记四个篆字。书法是由张将军的好友钱拯先生书写,此人后去延安,改名钱来苏,延安十老之一,是位诗人。碑座是巨形汉白玉雕成的龙的九子之一。碑座下刻有水盘,四角漩涡中刻有鱼、鳖、虾、蟹以象征它生活在海里。有人杜撰它:善于负量、力大无穷、喜文字、善驮碑。这里在造形上与众不同,它少龟形而多龙气,真可谓别开生面。张学良将军在这近500字的碑文中,以凝炼、精辟的文字论述了哈尔滨在1029年那样的年代里,修建文庙的目的与意义。当年只有28岁的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在《碑记》中开门见山的写道:哈尔滨据松花江上游,东省铁路横贯其间,欧亚商旅麋集而鹑居,列肆连廊,言庞俗杂………在这里张将军指出:1898年沙俄在乐北修筑了中东铁路以后,不仅沙俄得以侵入哈市,而且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哈尔滨攫取了非法特权,进行着政治、经济及宗教等侵略的同时,也无孔不入的推行其殖民地文化,黑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遭到严重破坏。要改变当时状况,张学良将军寄希望于教育,他指出君子之教也,必端其本,要从教育入手,要用孔子的仁爱孝悌观点作为教育之本。对于这一观点在我国曾长期有不同见解。今天我以为孔子提出的仁,最起码有我们现在倡导的向社会献爱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内涵,孝是指应尊敬师长,悌是指同辈人,也就是同学、朋友、同志、同仁之间应和睦友爱相处。这样一来人人有衡量自己行为标准,从而形成淳善的社会风德。反之,后果将严重。张学良将军在《碑记》中,可以说是大声疾呼民德即离,势必家邦陵替,本实先拔,而求其枝叶之无伤,胡可得也。同时也表达了张学良将军的爱国之情,兴邦之志,可谓用心良苦,令人感动。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拜礼孔子的主殿。唐代称文宣之殿,到北宋时才更名为大成殿。如果说我们座文庙是东三省最大拜孔庙宇的话,那么,我们这座大成殿可以说是全国等级最高一座大成殿,因为,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只有七堂二夹堂,面阔九间房,而哈文庙的大成殿,竟建到了九堂二夹室,面阔十一间,与《故宫》太和殿规格同等。整个大殿,建筑量大、用料考究、规格高雅,完全是按清末光绪三十二年,升拜孔子为大祀之制而建造的。作为孔庙的主体建筑崇圣祠,位于第三进院落。建筑形成为歇山式,顶复黄色琉璃瓦,面阔七间。起初,这里并不叫崇圣祠,明嘉靖九年,大学壮张璁说:叔梁纥为孔子父……于两庑从祀。原圣贤之心,岂能安逸,故请立叔纥于大成殿之,别宣祭祀之。第二年始称为启圣祠。至清代雍正元年,孔子前五代祖父,加封为王,其殿名改为崇圣祠。先贤五人、先儒五人并人崇圣祠内奉祀。
“哈尔滨文庙”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建造之初,正是1919年北京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运动,批判“孔家店”之后。然而在东北,则刚刚从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及欧美各国资本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由中国政府自1917年11月控制哈尔滨火车站开始,逐一收回中长铁路的护路权、市政权、教育权等,至1923年3月1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这段历史反映到张学良将军所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中。记载:“自政权收回后,百务聿新,当事者以学校悖兴,不可废崇祀先圣之典”之极端重要是在于孔子之教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孝经》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以仁孝宅心,则蒸之为善俗”,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文中又讲“祭者教之本,此文庙之建所以不可缓也”。由此可见,“哈尔滨文庙”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从帝国主义奴役下收回政权,当日寸确定以孔子之教为诏国之本的特定历史,在关内是反帝反封建批孔,而在东北则是反帝而尊孔、祭礼,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振奋民族精神。
“哈尔滨文庙”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建造之初,正是1919年北京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运动,批判“孔家店”之后。然而在东北,则刚刚从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及欧美各国资本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由中国政府自1917年11月控制哈尔滨火车站开始,逐一收回中长铁路的护路权、市政权、教育权等,至1923年3月1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这段历史反映到张学良将军所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中。记载:“自政权收回后,百务聿新,当事者以学校悖兴,不可废崇祀先圣之典”之极端重要是在于孔子之教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孝经》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以仁孝宅心,则蒸之为善俗”,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文中又讲“祭者教之本,此文庙之建所以不可缓也”。由此可见,“哈尔滨文庙”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从帝国主义奴役下收回政权,当日寸确定以孔子之教为诏国之本的特定历史,在关内是反帝反封建批孔,而在东北则是反帝而尊孔、祭礼,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振奋民族精神。
“哈尔滨文庙”的文化品位高。文庙古建筑群气势恢宏,富丽堂皇,院内古松参天,环境清雅。故而,引来海内外参拜者穿梭如云。陈列的《孔子圣迹展》、《黑龙江少数民族文物陈列》、《中国孔庙专题展》等展览,增添了文庙的文化内涵。1985年,利用文庙古建筑作为馆舍,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11月,“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成为不仅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又有高品位文化内含的旅游景点。
   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已大批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现代建筑。中国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出现了一部分沿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手法,一部分运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古建筑。如1915年设计建造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1925年至1929年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以及南京金陵大学(1927年)、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北京图书馆(1929年)、武汉大学(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筑。“哈尔滨文庙”建造时,正处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变革时期,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作成”。文庙在建筑风格、材料技术上,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筑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延续发展,又反映了中国建筑变革初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历史年代。所以,“哈尔滨文庙”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又具有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
倘若你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到“哈尔滨文庙”参观游览,这是一个极佳的季节。文庙各庭园中的小桃红、丁香、忍冬藤等灌木,各种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林中莺歌燕舞,一片生机。游人抬眼望去,满目春意盎然,油然觉得自己置身于百花园中,其乐融融。微风吹来,清香之气袅袅飘散,沁人心脾,更是顿觉清爽甘甜。在这“乌语花香之地”,使人不觉心旷神怡,宛然进入了一个“世外桃园”,犹如回归大自然的清新享受。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12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14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20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25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32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40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45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1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2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4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2557.jpg[/imga]
2楼
][COLOR=red]3、甘肃武威孔庙[/COLOR][B][/B
  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侧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自成一组,名日文昌宫。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土居住。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

     1981年9月1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历代图书、字画、碑刻及其它文物3.6万余件。其中汉简、木雕、木乃伊、铜奔马、鸠杖、凉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铜火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同时辟有7个文物陈列展室,所列历史文物、文字说明和图片,简要地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武威历史。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44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51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55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61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648.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70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73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75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3812.jpg[/imga]
3楼
[COLOR=red][B]4、云南红河建水文庙[/B][/COLOR]  
亦称孔庙,建于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经明、清两代按山东曲阜孔庙的布局扩建,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全庙占地114亩,主要建筑有一殿、二庑、二堂、三祠、八坊,气势宏伟,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和风格。近几年来,先后有日本、美国、瑞典、瑞士、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的朋友来这里参观、游览。

  步入庙门“太和之气”坊,一个面积有多亩的池塘首先印入眼帘,这就是“学海”。池内碧波荡漾,他周柳丝轻拂。池塘中央,建有一座造型美观的“思乐亭”。沿池畔两旁小路往前,只见两排石台,左右分列有礼门、义路石坊。两坊后,正面有木石结构的“珠泗渊源”坊,高大雄伟。坊上雕刻有工艺精细的珍禽怪兽,“九龙壁”和“凤凰壁”。再进为棂星门、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景贤祠、明伦堂、尊经阁等。

  走到正殿,可见到“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每字长两米,宽一米半,遒劲雄浑。四周镶嵌着龙凤呈祥的图样。此殿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500年,仍坚固完好。支撑全殿的28根大柱,其中有12根为石柱,每根高5米多,约重万斤,都是用整块青石凿磨而成,左右两根檐柱,有巨龙盘绕的精细浮雕,名曰“石龙袍柱”,栩栩如生。先师庙屋顶,用五光十色的琉璃瓦铺盖,每当旭日东升,光辉灿烂,极为壮观。正面22扇门上,刻有近100种飞禽走兽,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游人至此,时常赞叹其工艺的精美。殿前有高大的铜香炉一座,上铸大小游龙,腾跃自若。庭中古柏下有龟一对,背上驮五尺高的青铜花瓶,瓶内植有花卉。

  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庭西有两株共生树,一为柏树,一为榕树。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已经紧紧缠在一起。有人戏称为“万将军抱白小姐”。

  建水城,为旧临安府所在地,元、明、清三代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加上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素有“滇南邹鲁”之称。早年,当地利用文庙建立了临安中学。现改为建水第一中学,并在文庙侧新建了许多教学楼。昔日孔庙圣地,如今成了青少年学习之所。由于政府和学校注意保存古迹,至今文庙仍很完整。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气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 ,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总之,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64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74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80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82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84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4915.jpg[/imga]
4楼
[COLOR=red][B]5、吉林文庙[/B][/COLOR]
吉林文庙在吉林市昌邑区松花江左岸。吉林文庙与曲阜孔庙、南京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论格局,不亚于南京文庙;论规模,是东北最大的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吉林文庙于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坐北朝南,四周红墙高达3米,南北长221米,东西长74米,占地16,354平方米,有大成殿、崇圣殿等殿堂、配庑64间,呈三进院落。整个殿堂巍峨高大,金碧辉煌。

  吉林文庙还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圣迹石刻图陈列、历代衍圣公及夫人绣像展室、吉林碑林等。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吉林文庙是东北最大的文庙。论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论格局,不亚于南京文庙。吉林文庙秉承了文庙的共同特点,正门前有照壁,主体建筑采用了古代皇家专用的黄硫璃瓦,使用龙的图案并贴以金铂。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 ,高20 米,面阔11间,进深5间,里面供奉着文圣孔子,上面是康熙帝手书的四个大字,“万世师表”。

吉林文庙坐落在松花江东路,江城宾馆东侧,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而修建的。

吉林文庙始建于一七四二年,后来被一场大火烧毁。一九○七年从新选址于现在的位置修建,一九○九正式落成。文庙面朝松花江,占地一万六千平方米,有殿堂六十四间,南北长二百二十一米,东西宽七十四米,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是全国五大孔庙之一。

自古以来孔庙规定只有当地出了状元南门才可以打开,否则人们只能从东西侧门进入。因长白山是清朝发祥地,清政府又规定“汉不封候,满不点状元”,所以吉林文庙南大门只行同虚设,始终堵死。解放后南大门虽已打开,但游人仍从西辕门进入。

东西辕门是木制的牌楼门,东辕门上书“得配天地”西辕门上书“道冠古今”。正门后面是汉白玉的状元桥。状元桥北的牌楼叫棂星门,后面是孔子的雕像和大成殿。在院内东南角建有碑林,收藏了大量的碑刻。

  大成殿的东西两配房是先贤先儒祠,原供奉儒家历代著名人物155人次,现辟为孔子生平展和汉白玉石刻,圣迹图陈列室。孔子的家庙中供奉孔子祖宗牌位及夫人画像,吉林文庙自筹建到现在已有250余年,其间经过14次维修,可以说基本呈现原来的格局和风貌。近几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十几万人次,已经为吉林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得的古建筑群。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455.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51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52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54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29/205610.jpg[/imga]
5楼
明天接着发!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