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沧州市第三届谱牒收藏展暨沧州好家风学术座谈会在沧州文庙举行

发布者: 孔庆亮 | 发布时间: 2025-7-1 13:46| 查看数: 47|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沧州市第三届谱牒收藏展暨沧州好家风学术座谈会在沧州文庙举行



6月29日,初夏的沧州文庙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大成殿前庄重典雅,群贤毕至。由沧州孔子学会、沧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沧州市图书馆、河北金鼎古籍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沧州市第三届谱牒收藏展暨沧州好家风学术座谈会”开幕。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沧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翱,沧州市图书馆馆长、二级研究馆员宋兆凯,沧州孔子学会副会长、谱牒文化研究室主任、河北金鼎古籍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谷秋生与来自各界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谱牒文化与家风传承的深远意义。沧州孔子学会秘书长孔维涛主持开幕仪式。




活动上,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致欢迎辞。他指出:“谱牒是家族历史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迁徙轨迹和人物事迹,是一部部微观的历史典籍。‘红色家谱’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尤其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节点,本次活动更显意义深远。”



沧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翱在致辞中说,“六月六,晒谱牒”,是古人留下的宝贵传统,更寄托着对家族文化薪火相传的美好祝愿。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谱牒研究与好家风建设结合在一起,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从家庭做起,传承好家风,为沧州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最新评论

孔庆亮发表于  昨天 13:49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了谱牒收藏展览,并合影留念。 

随后,“沧州好家风学术研究座谈会”开始,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谱牒文化和家风传承等方面作了主旨发言。

沧运集团原董事长曹永堂以《对祖训“无讼为要,息诉为上”的浅解》为题,结合家族历史,强调通过道德教化、亲情羁绊化解矛盾,使家族成员不愿、不忍对簿公堂,维护家族和睦,进而稳固社会秩序。沧州市文联副主席王君则以《家风与我的艺术人生》为题,分享了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家风熏陶的紧密联系,强调家风通过行动而非说教代际传递,生动展现了家风对个人品格的塑造作用。

献县文联副主席吕永森在《家谱中的家国同构》中提出,家谱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国家历史的缩影,家谱研究需跳出宗族本位,挖掘其作为“文化基因”的社会功能。狮城映像视频作者付永彬则从《晒书节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以及对未来活动的建议》角度,为传承家风文化提供了新思路。他提出将晒书节与现代技术结合,通过数字化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焕发活力,以更贴近当代多元价值观的方式传播。

山东无棣县人民医院的刘长明老师以专业视角分析了《挖掘潜穴化的意义、现状与思路》,他指出,谱牒研究需从“个体自发”转向“系统协作”,以开放姿态激活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为家风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医学与文化的跨界思考。德州市原文旅局副局长刘建义以《家谱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题;青县税务局张寿松以《军人夫妻同甘苦,光辉一生耀后人》为题;献县实验中学教师陈学智以《文化世家中的家风传承》为题;献县学升实验仪器总经理倪学升以《忠》为题;沧州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部刘淑珍等老师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谱牒文化与家风传承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谱牒为载体,以家风为纽带,深度挖掘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
座谈会最后,孔繁义会长作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探讨“沧州好家风”,希望下届活动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让谱牒文化从学术圈走向大众,服务社会文明建设。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沧州市民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也为谱牒文化和家风传承的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活力。未来沧州孔子学会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为沧州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