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楷的历史贡献与影响 孔楷在崇安任职深受百姓喜爱,但被陈友定杀害,其墓葬在游岭,后代定居于此。宋朝衍圣公孔洙的嫡长子、明朝衍圣公的第一人选孔楷,曾在武夷山深耕、讲学、为官长达六十余年。孔楷在晚年担任崇安县长,不幸被陈友定所杀。 《明史·列传十二·陈友定传》中记载,陈友定出身农家,虽无文化却逐渐占据八郡,广招文学之士。然而,他任性妄为,对于违令者则随意诛杀,引发不满。最终,漳州守将罗良以书责备其野心勃勃,而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建阳人詹翰等人因拒绝顺从陈友定,均遭杀害。 孔克和及其他后人在武夷山建立孔子祠,文献未详细记载内里供奉,仅知其存在。清康熙《建宁府志·名宦志》亦载:孔楷,字鲁林,为衍圣公洙之子。他在至正年间担任崇安尹,因陈友定之乱而战死。其墓葬于将村之游岭,其子克和因此定居于此。如今,崇安的孔子祠仍屹立在界碑之西,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明清仍未详述孔楷的贡献,仅康熙《建宁府志》记载他为孔洙之子、崇安尹。 |
子贡古像的传承之谜 子贡手刻古像由孔洙的后人传承,但具体传承情况不详,推测存在仿制品。根据传统,子贡手刻的古像应由衍圣公的嫡长子继承。在孔洙之后,衢州孔庙主持祭祀的工作,最初由其族弟孔津担任,后来则交由次子孔思俊的长子孔克忠负责。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津和孔克忠并不具备继承祖传古像的资格。因此,不少学者推测:建国初期,衢州孔庙曾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一尊子贡手刻的孔子及其夫人丌官氏的楷木像。但这并非是公元12世纪随宋朝衍圣公迁离曲阜的那尊古像,而是衢州孔庙传人仿制的、被奉为镇庙之宝的珍贵文物。 武夷山孔子祠可能珍藏子贡手刻古像,其下落需进一步考证。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山的孔子祠极有可能珍藏着衍圣公孔洙所继承、经孔楷父子传承,且被孔子世家公认的子贡手刻古像。然而,这尊真品的下落尚待史学界、考古界和文博界的专家们共同探讨。 |
我们家谱记载孔洙没有后代,过继衢州派长支孔津长子孔思许为嗣,这个是什么情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