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祭孔大典的起源和流变

138 2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杨义堂 2016-09-22 10:03


  (四)唐代,释奠成为专门祭祀孔子的礼仪。全国立孔庙祭孔。释奠礼完成了转变,成为祭祀孔子的专门名称。宋代是孔庙祭祀较为隆盛的历史时期。
  最初,在学校中常常把孔子和周公放在一起祭祀,周、孔合祭的做法,通行于两汉魏晋之时。唐朝初年,仍以周公为先圣,以孔子配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诏岁时致祭孔子,奉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从左仆射房玄龄所请,罢周公祀,更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太宗贞观二年,房玄龄上书说,周公和尼父,都是圣人。而学校的建立,是从夫子开始的,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从之。
  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自此,孔庙和祭祀仪式普及全国。四年诏天下州县并立孔庙祭孔子。
  十一年,尊孔子为“宣父”,给庙户奉祀。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复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议,周公践极摄政,辅助成王治国,功比帝王,应该配享成王才是,释奠礼当祭祀孔子。从此以后,孔子在国学祭祀中独享尊荣地位。显庆二年(657年),周公配享周武王庙,复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乾封元年(666),帝封泰山返京经曲阜,以太牢祭孔子,追赠孔子为太师。总章元年(668年),诏赠颜子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并配享孔庙。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十月,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诏以邹鲁百户为隆道公采邑。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二月,皇太子释奠,帝亲制孔子赞,加颜回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帝东封泰山驾幸孔子宅,致祭先师孔子,子孙并免赋役,给复庙户。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衣衮冕,由原西坐东向改为正位坐北面南。大封孔门弟子,颜子为公,闵损以下为侯,颛孙师以下为伯。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同时配祀孔子的,也由最早的颜回一人,渐渐增至四配、十哲、东西两庑九十一人。当时题名为玄宗亲撰,实际上出自张九龄等人之手的《唐六典》规定:“仲春上丁释奠于孔宣父,以颜回配,其七十二弟子及先儒并从配。仲秋之月亦如之。”安史之乱后,每年春秋两次释奠祭孔一如既往地进行。即使在特定情况下,别的祭孔被暂时取消,而祭祀孔子的释奠礼却照常举行,可以说,祭孔在唐代礼仪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诏给孔子林庙洒扫户。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亲征兖州,瞻谒林庙,给复庙旁数十户,供洒扫林庙。
  宋太祖曾经亲谒孔子庙,制定了以儒治国的方针。
  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帝亲撰孔子、孟子赞,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赞之。建隆三年,诏文宣王用一品礼。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赐书孔庙,诏立孔子庙学舍,颁授孔庙从上公(诸侯)制,还追封孔子弟子,颁布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建立庙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帝车驾东封泰山,至曲阜,谒孔子庙,祭拜孔子。又幸孔林,降與乘马诣孔子墓再拜孔子。给十户以奉孔子墓使役,赐祭田百倾,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孔子母亲颜氏为鲁国太夫人,孔子妻子亓官氏为郓国夫人。二年,进封颜回为兖国公,闵损等以下十哲为郡公,颛孙师以下七十二贤为侯。五年,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六年,再幸曲阜,谒庙。
  孔子辞世后,曾被鲁国的国君尊为“尼父”,他在汉代得到的封号是“褒成宣尼公”,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被皇帝所封。北魏时,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后来的隋文帝、唐太宗则称其为“先师”、“先圣”。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孔子才第一次被尊称为“文宣王”。宋元时期,宋真宗在文宣王前又加了二字,变成“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再加二字,成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也是历史上孔子的政治地位最高的时期。为了不让孔子的光辉超过帝王本身,明代又取消了前代君主授予孔子的“王”的称号,改称其为“至圣先师”,清世祖为超出前朝,在中间加了几个字,变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景德二年(1005年),真宗封禅泰山到了曲阜,谒孔子庙,加谥“至圣文宣王”。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又敕封孔子四十六代孙为“衍圣公”,这是孔子后裔世袭衍圣公的开始。
  宋天禧二年,始建曲阜孔庙的主殿。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增孔子祭田百倾。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孔子儿子孔鲤为泗水侯,孔子孙子孔伋为沂水侯。同年,颁大成乐于孔庙。崇宁三年,宋徽宗赵佶前来曲阜,规定用“王者之制”来祭孔,他从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徽宗亲自作“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赞”。
  南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配,升颛孙师为十哲。咸淳三年,进封子思为沂国公,闵损以下十人皆进爵为公。
  当时与北宋长期征战的契丹辽国也将孔子奉为文化正宗。据《辽史?宗世传》,神册元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立长子耶律德光为皇太子,辽太祖为周围的侍臣:“作为受命之君,应当事天敬神,我想祭祀有大功德者,应该首先祭谁?”侍臣都说应该祭佛。辽太祖不同意这种建议,说:“佛教不是中国之教。”这时皇太子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应该首先祭祀。”辽太祖大悦,决定立即建孔子庙,命皇太子春秋行释奠礼。
  金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统治以后,也实行文庙祭祀制度,金朝政府规定:“普天之下府帅州县,有乡庠废毁,悉出府库钱为之修完,以洁春秋之奠。”由于宋金战争,很多孔庙荒废,但祭孔活动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例如济阳县实行“凡二仲月释奠,不敢废,期至,借屋行礼,或僧房,或驿舍,无有定处。”文登县儒学毁于战火:“春秋释奠,荐裸无所,权于县厅事。”莱州儒学荒废:“春秋释奠,旋行起搭幕次,方始扫除,俟行礼毕,复旧如斯。”可见为了祭孔,乡庠毁坏了,政府拿钱修好,没有房子的,就借房子来行礼,借不到房子的,干脆到政府大厅,或者搭一个简易的帐篷举行,举办祭孔活动的心情十分恳切。
  进入元朝,祭孔活动不仅继承下来,还更加受到重视。元人余阕记述道:“皇元之兴,诸事未遑,即定著孔庙祭祀之礼。”战争还在进行,什么事情还都没有头绪,就先制定祭孔礼仪。中统二年(1261年)六月,元世祖下诏:“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时祭祀,月朔释奠。”不仅实行春秋丁祭,还于每月的初一、十五进行祭祀。元代加封孔子尊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历代孔子封号中最高的。元朝还有一种庙谒制度,即凡新官上任、高官寻访、学校落成等活动,都要举行祭孔。祭孔不仅仅是一种礼仪,还成为元朝加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敕赐祭田五千亩。大德十一年,诏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兖国、邹国二公配祭,赐祭田五十顷。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诏加封孔子父齐国公叔梁纥为启圣王,孔子母鲁国太夫人颜氏为启圣王太夫人,孔子妻郓国夫人亓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诏加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曾子为郕国宗圣公,子思为沂国述圣公,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四子并配享孔子。

评论2

孔祥洋楼主Lv.2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原文孔子目前颜氏应该是打字出错,转发已改为母亲。最后一句配享孔子可能也是输入出错,猜测作者是要说配享孔庙。
孔祥洋楼主Lv.2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周公配享武王庙不知道作者依据出自何处。洛阳有现存周公庙。唐时周公被移出官学另建庙专祀更为合理。愚见谨供探讨。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4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