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孔德海:孔子一以贯之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在“孔子文化大讲堂(第五讲)”中的讲话

64 0
发表于 昨天 15: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1.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理事,来自山东枣庄的孔子后裔代表孔德海,今日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跨越千里,来到“东南阙里”浙江衢州,置身这座承载近九百年文脉的孔氏南宗家庙,亲历“尊圣崇礼全民祭孔天下大同”的庄严祭典,再来到这场“孔子文化大讲堂”,内心满是感动与共鸣。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枣庄市孔子后裔联谊会,向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02.jpg 左起:孔德海、孔令立、孔祥祯、孔祥铎
   枣庄作为齐鲁文化核心腹地,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源头,尼山圣境的钟声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回响。而衢州的南孔传承更堪称文化奇迹——1129 年,孔子第 48 代嫡长孙孔端友携先祖楷木像随宋高宗南渡,在此敕建家庙,开启了“北孔南传”的壮阔篇章。七百多年来,这里不仅成为孔子后裔的精神家园,更与曲阜形成“天下唯二”的孔氏家庙格局,让儒家正脉在南北交融中绵延不绝。在南孔家庙的祭典上,当看到取自曲阜尼山的圣水汇入衢江,那“圣水相汇”的场景,正是“泗淛同源”的生动写照,令人深切体会到文脉的生生不息。 03.png 上图:孔子夫妇楷木像,中国古代文物,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刻制。北宋末年,孔子48代孙孔端友为避金兵携像南迁至衢州,后由孔氏南宗族人世代守护,现藏于山东曲阜市文物局
枣庄与衢州虽隔千里,却因儒家文化紧密相连。近年来,枣庄孔子后裔始终以“守根传薪”为己任:一方面深耕家学传承,系统整理孔氏族谱,开设“杏坛讲堂”解读儒家经典,让“仁义礼智信”的祖训融入年轻一代血脉;另一方面推动文化落地,将“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家风融入社区治理与校园教育,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今天来到衢州,我们既看到了南宗家庙祭祀中“三献之礼”的千年坚守,更见证了南孔文化的创新活力——从“泗淛同源”系列交流展的连续举办,到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让文物“活起来”;从“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塑造,到“南孔清风”廉洁文化品牌的打响,衢州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得知两地正推进航线开通,未来 1.5 小时即可通达,更让我们对深化交流充满期待。 04.jpg 孔德海出席南宗家庙祭孔典礼
在此,我诚挚提议,以此次孔子文化大讲堂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枣庄与衢州的文化联动:一是共办文化盛典,依托两地家庙资源,联合开展“南北孔共祭”系列活动,延续“泗淛同源”的文化传统;二是深化研学合作,组织两地青少年沿“北孔南传”路线开展交流,让文脉传承看得见、摸得着;三是共促学术创新,联合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勤廉思想、和谐理念,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智慧支撑。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言“吾道一以贯之”。这份“道”,是孔子后裔的血脉基因,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让我们以今日之聚为新起点,当好儒家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让齐鲁圣地与“东南阙里”的文脉交相辉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筹备,感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感谢孔众会长,感谢令立主任,祝愿各位朋友、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05.png 孔德海出席“孔子文化大讲堂-第五讲”
孔德海介绍:
男,1966年出生,山东枣庄市人,祖籍山东曲阜小雪镇,孔子世家谱小薛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造师,中级造价员。
1986年-1990年任枣庄市中区第三建筑公司科长、项目经理;1991年-1998年任枣庄市财政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1999年-2018年任山东枣庄长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2019年-2021年任枣庄市天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2022年至今任枣庄盛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2017年任枣庄市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兼市中区会长;2017年至今任枣庄市孔子后裔联谊会会长;2018年至今任枣庄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儒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2021年至今任枣庄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
2025年孔德海同志出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理事。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5 孔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儒家礼仪研究会 电话:18061666725 电子邮件:info@kong.org.cn苏ICP备18017829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