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桧(890—?),字圣植,号晦堂,孔子四十二世裔孙,世袭封文宣公孔策曾孙,衍圣公孔光嗣之堂弟,唐天祐时(904—907)明经,授秘书郎,山东曲阜阙里人。孔桧南迁,缘自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曲阜的“孔末乱孔”,孔桧与族弟孔庄两人结伴南逃,至汴州(河南开封)时走散。孔桧只身一路往南,经江宁(江苏)、吴越(浙江)等地,以教授生徒为生计,后唐同光二年(924),徙居在平阳县城白石巷,于平阳县城居住16年,公元940年,带三子移居瑞安顺泰乡泛浦,终老于此。子孙繁衍生息,散布全国各地,形成孔子世家平阳派。孔桧南迁,比衢州南宗孔端友高六代,早200余年。据2009年第五次全国修续谱上谱人数为150391人。 孔桧生有三子:孔演、孔湙、孔泗。孔演:南房祖,即平阳派长支,该支人数为2603人。传至六十四代时,长支又析出四分支:(1)孔衍时居县城昆阳;(2)孔衍玺迁鳌江陈绛殿;(3)孔衍懿迁郑楼古家;(4)孔衍志迁万全三大寮。昆阳支至六十九代时,孔继岸迁北港晓坑。尔后各分支又迁各地,他们以其地名为房,如沙岗房、水亭房、横河房、柳垟房、林垟房、阁巷房等。孔湙:平阳派二支之祖。南宋时期多居平阳县城,至宋元间的五十四世后,因多有家于任所而外迁,他们大多在外做教谕、教授、学正之类的教职。二支分支繁多,是平阳派最兴旺的一支,有109300人,有江苏榆县、江阴县、常州西夏墅、高淳县、镇江溧阳、河北辛集县、江西兴国、山东定陶县以及浙江湖州、桐庐、庆元、湖北阳新、河南邓县等地。其中漆桥孔氏是苏南孔子后裔中人丁最为兴旺的一支,至清嘉庆十年(1850)已是“万有余丁”。孔泗:平阳派三支之祖,又名塾,字洙源,隐居瑞安大曰,裔孙繁衍兴旺,传至五十一世、五十八世、五十九世、六十一世等后裔时,分别徙居吉林省滨江、江苏省当涂、江阴县、安徽庐江、瑞安顺泰乡泛浦,下村、增家垟、龙湾四甲、平阳湖岭上岙、苍南龙港新渡等。三支有38488人。孔子世家平阳派至宋元时成为平阳的大族,计有100多人。当时平阳有谶语云:离山脚断,青紫两岸。前代县志解释说:岭门山中断为路,岭门两旁有溪,南通坡南,北通城南,山下两岸孔氏世族多仕官。宋室南渡后,朝廷倚重江南孔氏,平阳孔氏的出仕人数不断增加,影响力日益扩大。入元后,朝廷对圣人后裔的优惠政策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不但蠲免杂徭,平阳孔氏后裔还取得了与曲阜孔氏同样的权利:经过山东孔府衍圣公的举荐,即可白身入仕。但仍有许多平阳孔氏后裔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有元一代八十余年,温州考中10名进士,平阳4 人,平阳孔氏两人:孔克表、孔旸。故当时有“九子青云共一门”之誉。考中进士和赐进士出身的有20余人。宋元时期,平阳孔氏有80来人出仕。大多担任教授、教谕、学正等学官,也有一些担任州、县行政长官,他们关注民生疾苦,发展当地教育事业,深受时人称誉。他们认为“教授官虽卑职,则儒师职也,诚能得英才而教育之,以称明时兴文右儒之意,其功异于他官奚翅百倍”。正是这种责任感,在从事与教职相关的工作期间,他们都能恪守其祖孔子之训,尽职尽责,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平阳支点,辐射江南地区的一个儒学传播中心。所以说,南迁平阳的孔氏无疑是浙江温州儒学的最早传播者,这也是平阳乃至温州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所创建的儒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深入国人骨髓,而祭拜孔子也成为历朝历代尊师崇礼的传统文化活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 11月2日,江南孔子后裔和社会团体参加孔桧南迁1100周年堲孔子文化交流会,主持人,温州历史学会副会长,瑞安市历史学会会长范可授 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瑞安市文明中心主任,瑞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邵定美致欢迎词 瑞安市经信局副局长,孔令敏发言 高淳孔子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孔有年发言 龙湾区历史学会会长,徐洪迪发言 平阳县历史学会会长,陈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申万里,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洁,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彩云,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委员孔爱月,瑞安市历史学会会长范可授发言。 温州孔子后裔联谊会会长,平阳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孔繁永致答谢辞 原文来自,木子 平阳孔子文化礼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