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2
    • 经验3854
    • 文章253
    • 注册2007-04-09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新解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历来都断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这似乎已成定论。其实颇有可议。

    “子不语怪力乱神”七字,应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亦即“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

    大家认为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2
      • 经验3854
      • 文章253
      • 注册2007-04-09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新解
      [TABLE][TR][COLOR=#05006c]“子不语怪力乱神”新解[/COLOR][/TR][TR][TD][HR][/TD][/TR][TR][TD]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6:00 [COLOR=#a20010]光明网[/COLOR][/TD][/TR][TR][TD][/TD][/TR][TR][TD]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历来都断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这似乎已成定论。其实颇有可议。   传统的解释与上下文不能连贯。以笔者愚见,《论语》一书,并非杂乱无章。《述而》一章,重在记述孔子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从“叶公问孔子”至“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应是一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应是: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出来。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是用功学习时便忘记吃饭,以至于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夫子又说:“其实,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说到这里,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过了一会儿,夫子才说:“如果一行人中只有三个人,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长处加以学习,我看到他的缺点也是我也有的,就加以改正。”   

      如此解释,文通字顺,语意连贯,符合孔子之为人。而不应该讲这段文字分成各自独立并无关联的四段话。   

      《论语》中,多有记载说话人动作表情语句的例证,“子不语”就是其中之一。《论语》诚然是语录体。但是重在记言的同时,也以极为简洁的词语记述说话人的动作表情。这在《论语》中并非罕见。《八佾》记弟子向孔子“问褅之说”(亦即请教褅祭知识)时,“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指其掌”,就是记述孔子说话的动作神态。因此,当孔子与子路谈论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时,沉思不语,以“子不语”概括,并非特例。  

       “怪力乱神”之“怪”,此为动词,而非名词,意谓责怪、疑惑、惟恐。《淮南子.说林训》:“知者不怪”。《注》曰:“怪,惑也。”而“怪力乱神”之“力”,指力气、力量、功夫,是名词,却不是“勇力”。这在《论语》中,亦非罕见。《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怪力乱神”中之“乱”,动词,指扰乱、搅乱、迷惑,如《荀子.解蔽》:“酒乱其神也。”“怪力乱神”中的“神”,是指“神志”“精神”,不是鬼神。《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淮南子.原道训》:“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都是把“神”解释为“精神”而非“鬼神”的。  

       要之,笔者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七字,应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亦即“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B]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B]) [/TD][/TR][TR][TD][/TD][/TR]

      [ 此贴最后由南阳孔祥顺在2008-1-23 12:53:54编辑过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2
        • 经验3854
        • 文章253
        • 注册2007-04-09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新解
        几位宗亲真的是满腹经纶,学识渊博,见解精辟呀,可谓是严谨的学者!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易经》,有人凭直觉说它只是一本古代的卜筮书,也有人考证为历史书,还有人从其内在上研究为哲学书,而在2000多年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者们只是停留在把它作为卜筮书,然后设法去解释它的程度上,连现代的郭沫若也不例外。其深奥的内涵更显其魅力。

        而同样博大精深的《论语》呢?有于丹个人的心得,也有别的学者,文人,教授独到的见解,这未必是坏事。从侧面也反映了国人前所未有的《论语》热,也显现出儒学思想的魅力。他们的言论对也好错也好,自有人们通过深入研读《论语》去用心揣摩。我想随着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人们对《论语》与日俱增的青睐和关注,各种各样的新见解,新思潮会越来越多。

        至少,通过这些言论,这样的方式,对〈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52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