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义会长首先从书名“輏轩”二字入手,解释了其含义。“輶”意为轻便,“轩”为古代官员的车驾,“輶轩”合指使者出行的专车,象征着文化的传播与教化功能。《輏轩语》是张之洞在担任四川学政期间为训诫生员而作,内容涵盖“语行”“语学”“语文”三部分,既是古代科举教育的重要文献,也是张之洞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孔繁义会长特别强调了《輏轩语》中“语行”部分的核心内容,即对生员品行修养的严格要求。他引用了张之洞的训诫:“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他指出,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古代士人,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语学”部分,孔繁义会长重点讲解了张之洞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他提到,张之洞主张“通经”“读史”“读诸子”并重,尤其强调“专精一经”的重要性。孔繁义会长还结合《輏轩语》中的“语文”部分,探讨了张之洞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他提到,张之洞反对“轻言著书刻集”,认为学者应“精通专门之学,读尽专门之书”后方可下笔,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
张之洞研究学者张遵蓉老师从三个方面对《輏轩语》进行了深入解读。首先,她分析了《劝学篇》《书目答问》与《輏轩语》的关系,指出这三部著作共同构成了张之洞教育思想的体系,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读书”“读哪些书”和“怎么读书”的问题。其次,她详细梳理了《輏轩语》中“语行”“语学”“语文”的具体内容,并特别提到张之洞对“戒侥幸”“戒滥保”等科举弊端的批判。最后,张老师总结了《輏轩语》中体现的张之洞思想,包括务实、廉政、正直等,并指出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輏轩语》不仅是清代士人的行为准则,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者表示,通过这次分享会,不仅了解了《輏轩语》的内容,更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为沧州的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沧州孔子学会未来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传承经典、启迪智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