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派后裔居住的府第。历代封建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扬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手段,在不断抬高孔子的同时,优待孔子的子孙,成了尊崇孔子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嫡系长子推恩受封的制度,对孔子嫡长子孙“恩渥备加”、“代增隆重”,他们世受封爵,享有特权,直至封为世袭衍圣公,并在曲阜建起了庞大的孔家府第,逐渐拥有了大量的土地。 孔府所以能不断的发展扩大,孔子嫡裔所以能达到“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的程度,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尊崇孔子的结果。 然而,历史进入到民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动荡的岁月,特殊的年代,对孔府及衍圣公而言,也是从繁荣走向衰败和没落的时期。 经历这一时期的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 与此同时,在衍圣公府负责管理府务的五位管家是孔令誉、孔繁澄、袁夫人、孔令煜和孔令俊。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中国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具有资产队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和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临时约法》关于资产阶级共和国体等政治制度的规定,不仅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动摇了以君为臣纲的儒学三纲学说的政治基础和理论基础。虽然临时《临时约法》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第一次丧失了官方学说的垄断地位,丧失了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指导地位。儒家在中国的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地位和作用,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辛亥之后,中国政治并没有走上正轨,军阀擅权,武人专制,中国在推翻了满清皇帝之后,除了民族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获得了胜利之外,政府的权威丧失殆尽,中华民国在事实上深受中央政权衰微之苦。辛亥革命使政权的实质并无改变,却由于甩掉一个作为权力象征的清朝皇帝,反而造成了公开军阀割据,内战不已,人民的生命和权力连起码的保障也没有,现实走到原来理想的反面。中华民国仅仅剩下一幅空招牌,人民的处境甚至远远不如革命前平静、安宁。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即图谋复辟帝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袁世凯除在政治上排除异己,进一步攫取权力之外,又利用儒学中的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攻击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企图通过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论常令》,提倡封建礼教,号召尊崇伦常。 1913年6月22日,袁世凯颁布《大总统复学校祀孔令》。1914年1月24日,政治会议决定在全国祀孔,并作为大祀,沿用清朝礼仪;各地文庙一律规复尊崇,每县设祀事官一名。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布《祭孔令》。1914年9月28日为仲秋上丁日,全国举行了民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祀孔活动。 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1917年1月8日,国会宪法审议会再次讨论定孔教为国教的问题,并进行了表决,但双方都不足三分之二的法定人数。一些议员提议在《宪法》草案第十条之后增加一条定孔教为国教的条文。但多数议员仍认为同第十一条相抵触。因而4月20日,整个《宪法》草案在国会二读通过,但此条也未通过,遂被搁置。 1917年6月8日,主张尊孔的张勋正式拥戴溥仪复辟,但是,事隔十二天后便宣告结束。 在袁世凯、张勋两次复辟帝制中可以看出,儒学与整个中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儒学的废和倡,尊孔和反孔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之后,要求人们对孔子继续崇敬乃至跪拜。1929年制定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明确提出以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所谓“四维”、“八德”、“五大道”、“三达德”等等作为中华民国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933年,蒋介石为了反共的需要,于军事极为吃紧的关头,亲自发动所谓“新生活运动”,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鼓吹文化复古主义。翌年,南京政府明令规定每年的8月27日孔子诞辰为国家纪念日,全国奉命举行盛大的孔子诞辰纪念。 1935年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加深,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世居阙里的孔子嫡裔孔德成造成了极大的不安和恐慌,他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守庙奉祖的家园,踏上了流寓他乡的道路。 1937年12月,日军入侵山东,鲁南告急。国民党第二十师师长孙恫萱奉命接奉祀官孔德成及夫人离开曲阜,后经武汉转入重庆。1938年1月4日,日军侵占曲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孔德成随同国民政府迁往南京。1947年3月,他曾回曲阜祭扫林庙,旋即返回南京。1948年3月,至美国游学。194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他从美国返回,辗转香港、澳门、广州。4月离开大陆,东渡台湾。直至2008年10月28日去世,享年89岁。 应当说,有两位衍圣公经历了民国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阶段。这两位衍圣公是: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和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孔令贻经历的时间较短,只是民国最初的几年,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清末时期渡过的。 而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则不同,他生在民国时期,长在民国时期,又在这一时期更改了自己的封号。 这一时期,是动荡的岁月,军阀割据,内战不已,日寇入侵,背井离乡。孔子嫡裔的命运随着时局的变化;随着尊孔反孔的形势而时起时落…… 在孔府的主人倍受颠沛流离之时,留在曲阜孔府管理府务的管家们,也经历了不平凡的日子。 下面我们把话题集中在这五位孔府管家身上,看看他们的身世,以及在这非常时期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